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都放榜未花開——咫尺天涯的理想,不能盡如人意的科舉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入關來。

——杜牧《及第後寄長安故人》

“考試”這個制度對於99.99%的人來說都是不陌生的,它代表了“公平”的選拔,也是很多人改變人生的關鍵點。相較如今考試的多種多樣,古代只有科舉一路。

“科舉”這個始於隋煬帝的制度成了古代取士的主要途徑,自來春風蹄疾的有之,屢試不第的也有。而杜牧這首詩正寫於東都洛陽放榜之後,這年的杜牧二十六歲。

也許有人要問了,二十六歲進士及第真的很了不起嗎?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這是白居易的雁塔題詩,而他進士及第時29(27?),但絕對比杜牧大。儘管如此,他是“最少年”。

想想孟夫子終生未仕,想想羅隱十試不第,再想想後來的范進中舉,其實考中進士真的很難,弱冠之年考中更是驚人。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後》

四十六歲的孟郊第三次赴京趕考終於得中,於是意氣風發的寫下了這首詩。真真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但是,其中心情卻與杜牧是不同的。

想要做官,想要建功立業,科舉是一個最佳的選擇,所以哪怕是眼高於頂的杜牧也選擇了這條路。但是不同於他人近乎於渴望被科舉選中,杜牧實際上是選擇了科舉。身出名門,天資縱橫,二十三歲便寫出《阿房宮賦》,“科舉”僅僅只是他選擇的發揮才能的一種途徑罷了。是可以,而不是必須。

北闕南山是故鄉,兩枝仙桂一時芳。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覺禪門氣味長。

——杜牧《贈終南蘭若僧》

可惜的是,杜牧縱然有超世之才,濟世之志,卻依舊懷才不遇,恰如當年的賈生。後人評他有相材而無相器皆因狂氣而來,但究其本因,卻是源於當時的黨爭。

由此看來,科舉並沒有帶給杜牧什麽實際性的幫助。但這並不怪科舉製,而是那個時代給不了他想要的功名。

雲峰滿目放春晴,歷歷銀鉤指下生。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

——魚玄機《遊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

唐代科舉以詩取士,當然,詩才是必須的,但卻不是萬能的。如孟浩然、羅隱,有詩才沒有官運,而魚幼薇卻是被身份所限連試一試的機會都沒有。

“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她為什麽這麽想要榜上有名呢?想做官?想建功立業?

其實都不是,她只是不滿那個世道的不公正,她只是想和男子站在同一起點一較高下。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對於科舉,不同人有著不同的想法,但遺憾的是並非所有人都能通過這條路實現自己的理想。說是封建之過其實也不對,便是如今,考試真的能解決一切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