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元春:大國競爭,拚誰能“咬住”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劉元春

  核心內容是幾個層面:

  第一,從“十四五”來看當下的一些做法和形勢。

  第二,從《政府工作報告》的角度,看我們國家今年如何落實“十四五”規劃,以及這樣的一些舉措對當前的形勢會有怎麽樣的影響。

  第三,從中長期的戰略部署和規律性的變化,看今年整個的開局,哪些問題是我們需要重點把握的。

  目前很多人都在問,我們下一步的投資重點到底是什麽?商業機會到底在哪些地方?我想我們首先應該要了解的是“十四五”規劃,因為任何一個五年規劃都是中國宏觀治理體系的一個核心。

  更為重要的是“十四五”規劃與其他的規劃具有完全不一樣的屬性,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實現全面小康、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時點來布局,也是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為關鍵的時候、在大國博弈最為關鍵的時候我們所頒布的一個五年規劃。

  大家都知道,2015年中國GDP達到美國GDP 60%的時候,西方學者已經按照60%分界線作為戰略指導,全面轉變對華的戰略。過去這幾年是美國對華戰略全面構思、全面實施的一個階段。未來五年是什麽階段呢?很重要的是中美大國博弈,從“不對稱”向“對稱”階段進行轉換的關鍵五年,也是我們突破卡脖子問題、關鍵技術能夠邁出實質性步伐的關鍵時期。

  考驗民族很重要的一個時點到了,能不能咬得住?

  我們去年佔美國GDP的比例是68.4%,按照最新的匯率測算,已經達到了七十一點幾,估計到2025年我們會達到美國GDP的八十七點幾,當然這裡面不同的測算不一樣,還有一些測算接近90%。

  很多國際組織測算的是什麽?中國按照現有的趨勢,GDP總量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

  這個趕超的過程恰恰是我們最艱難的一個過程。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參數,我們去年人均GDP是10800美元,用大數來講,就是1.1萬美元。1.1萬美元是一個什麽概念呢?和全世界人均GDP的水準差不多,略差一點點。去年是我們中華民族標誌性的一年,不僅GDP總量邁過了100兆人民幣的大關,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的人均GDP與世界人均GDP基本拉平。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可以平視整個世界了。

  去年年底高收入國家的人均GDP門檻值是12500美元左右。按照正常的測算,我們到2025年人均GDP將達到1.5萬美元的水準。1.5萬美元意味著什麽?我們將穩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在這種環境裡面,我們所製訂的“十四五”規劃尤其重要。“十四五”與“十三五”相比較,哪些戰略是新的?哪些戰略是延續性的?哪些戰略有新的內涵?哪些戰略會對既有的行動產生衝擊?我們必須在工作方案、思維體系裡面有一些新的維度,這是我想給大家講的重點。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的10大趨勢

  1. 戰略目標和路徑具象化

  “十四五”規劃綱要裡面最為突出的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將“現代化”這樣一個原來覺得很模糊的概念指標化、體系化,戰略目標和路徑具象化。對這個具像化,大家一定要清楚具體的參數。

  一是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這就要求我們進行相應的測算,目前基本的概念是什麽?達到高收入國家的中位數。現在高收入國家差不多是70個,中位數在35上下的區間。35位上下最典型的就是葡萄牙,人均GDP差不多在2.3萬美金的水準。

  要達到這個水準,如果不考慮匯率的因素,我們的GDP增速必須要達到6%左右。如果考慮人民幣升值的因素,我們人均GDP的增長速度就要在4.5%到4.8%的水準。最後大家一測算發現,要達到2.3萬美元人均GDP的水準,未來15年,我們的平均增長速度要達到4.8%。那時候我們的人均GDP剛好翻一番。

  按照這樣一種測算和假設,“十四五”期間就要求我們的增長速度在5.5%到6.5%的區間,平均增長速度差不多是5.8%。聚焦到今年,增長目標怎麽來確定?怎麽來進行理解?這很重要,比如今年的目標是什麽?6%以上。很多人就會問:為什麽是6%以上?因為如果我們要在未來五年穩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現在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人均GDP每一年增長200美金,未來五年增長1000美金,那麽到2025年將達到高收入國家的門檻值,也就是13375美金的水準。你要穩定跨越,就要超過門檻值20%。意味著什麽?你要達到差不多1.5萬到1.6萬美金的水準。大家就會看到怎麽樣?增長5.5%還真不行,因此今年確定的GDP增速目標是6%以上。

  很多人都在傳我們要高質量發展,要貫徹新發展觀,我們不談GDP了,不設定這個目標。這個認識又是錯的,高質量發展依然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做文章,依然要落腳到GDP的可持續增長上面。

  《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主要目標,是GDP增長速度6%以上,新增就業1100萬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進出口國際收支平衡。這些指標裡面,引起大家關注的主要是6%。

  6%是一個底線管理,是我們進行常態化運行的一個底線。

  大家知道今年美國的增長速度可能是多少?原來大家都預計美國去年是負4、負5的增長,最近的初步核算出來是負3.5%的水準。這個月拜登已經通過了1.9兆的疫情刺激計劃,同時又在策劃3兆的基建投資和產業技術投資,加起來4.9兆,這是什麽概念?相當於美國GDP 25%左右的水準。這一強刺激下來怎麽樣?現在IMF、OECD馬上調整了對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測,認為美國今年的GDP可能會達到6.5%。這意味著美國的GDP 實際增長在1.3兆左右。中國6%,意味著我們不到1兆。如果按照今年這個比較的話,中美之間的差距不是進一步縮小,而是拉開了。

  大國競爭很重要的就是要咬住。這個咬住當然不是單純的經濟增長速度的咬住,而是要比誰能夠率先步入常態化增長。

  大家看到拜登上來之後,第一個是刺激計劃,第二個是疫情管控力度比想象要快。今年主要大國在疫苗注射中間,誰速度快,誰就能夠全面開放。誰注射慢,誰就會被全面開放的國家帶來新封鎖。

  因此我們有時候就講,在去年抗疫階段性取得偉大勝利、經濟保衛戰取得偉大勝利的基礎上,今年的壓力比去年還要大。原因是什麽?一是每個人的預期都抬高了,去年企業虧損一點點無所謂,今年持續虧損,可能情緒就不一樣了。二是大國博弈進入關鍵期,誰先復甦,誰先常態化,誰就先拔得頭籌。

  2. 科技自立自強,擺在了最突出位置

  “十四五”規劃綱要不僅將創新驅動放到核心位置,更重要的是把科技自立自強放在最突出的戰略位置上。

  大家知道中美大國博弈產生了貿易戰、技術戰、人才戰,以及延伸一系列的新冷戰跡象,這就要求我們的發展模式從原來的兩頭在外的開放、以外觸內的發展模式,要轉變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上面。

  國內大循環很重要的是,我們要突破卡脖子問題,要科技自立自強,解決面臨的很多關鍵問題。因此我們國家專門頒布了四個層面的計劃:

  第一個層面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發揮我們舉國體制,在國家實驗室、地方創新中心、區域性創新平台上面進行全面新構建,在這上面,大家會看到所頒布的政策非常多。

  第二個層面是高水準人才培養。

  第三個層面是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

  第四個層面是在基礎研發上有一些突破性的進展。同時,大家一定要看到,最近國家在產業領域的重點表述是,要進行科學的統籌規劃,防止利用科技自立自強來進行講故事、製造新泡沫。

  從去年到今年,省、市、縣都在圍繞著科技自立自強做文章。但是大家會看到,很多區域根本不具備創新的能力,借著科技自立自強來進行圈地,要信貸,要一系列的金融政策,特別是利用科創板做文章。目前國家正在加大一系列審核。

  現在我們會看到很多的券商、VC、基金等等都在瞄準國家戰略布局,企圖捕捉一系列的投資機會。這也引起大家的一些討論,比如,一說卡脖子工程,每個企業、每個人站出來都說自己要從事卡脖子技術的研發。國家要求我們進入創新行業,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想去創新。這是一個誤區。不能一擁而上。但是,創新鏈的構建還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過程中間,我們要避免創新泡沫過度膨脹。新一輪的科技布局,可能比前幾輪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更嚴密。我覺得大家應該把科技自立自強所涉及的內容好好讀一讀。

  3. 實體制造業是產業核心

  “十四五”規劃綱要第一次將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放到產業的核心上面。從2002年到現在,我們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從百分之三十七點幾,一直下降到現在百分之二十七點幾。下降了接近10個點。這10個點有很複雜的原因。但是現在大家意識到怎麽樣?任何一個國家的衰落都是從產業空心化和產業泡沫化開始。

  中國要想不重蹈日本出現失去的二十年、三十年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就呼籲我們必須要把製造業的核心抓住。“十四五”的戰略規劃,目前有幾個很重要的方面。

  一是房地產調控在“十四五”期間不可能全面放開,不可能讓房地產泡沫持續下去。以“三穩”為核心的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構建,是整個“十四五”的常態。大家會看到去年我們頒布了“三道紅線”,今年又對商業銀行進行五檔劃分,不同檔次的商業銀行所持有的房地產信貸貸款要有不同的比例約束。最近對於地方的一些企業資產負債,又進行了紅線管理。

  大家會發現,我們目前對於房地產的管控,已經完全精準化。原來是一城一策,現在是對金融行業、對房地產自身進行全面的結構性管控。

  很多人就講,今年這麽嚴,明年是不是會鬆一點點?我們看到今年宏觀經濟很重要的約束因素,就是對於房地產的調控進一步加碼。

  二是金融讓利還將持續。我們目前金融佔GDP的比重,依然高達百分之七點幾,房地產佔六點幾。這兩個指標加起來在十四點幾的水準,差不多是全世界最高的。大家看一看整個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去年整體利潤依然達到兩兆,同比正增長二點幾。大家又在詬病,金融是不是今年還應該讓利呢?很多大行的行長都在叫苦,但是總理已經表態了,還得持續讓利。

  《政府工作報告》對於金融的定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定位,在“十四五”規劃裡面也全面凸顯。同時將製造業放在核心位置,製造業裡面很重要的是什麽?產業基礎高端化,產業鏈現代化,同時產業鏈、供應鏈要與我們的創新鏈有匹配。也就是說中國在很多關鍵環節、重要環節要有創新能力,把創新作為盈利很重要的基礎。

  4. “三新”思想貫穿全局

  第一次把“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論、新發展格局”進行專門闡述,成為整個規劃的總綱。大家不要小看“三新”思想。去年8月24號總書記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專門談到開辟中國經濟新局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論範疇是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5. “數字化”上升到重要位置

  “十四五”這一次把“數字化”、“數字中國”作為一個核心,把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企業都上升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面。很多人講原來是農業社會,然後是工業社會,現在是數字社會,它是一種新的社會形態。

  6. 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並駕齊驅

  “十四五”裡面,不是簡單地強調城鎮化,也不是簡單地強調三農問題,而是把兩者放在並列的位置來進行表述。這說明中國在下一步鄉村和城市的協調發展方面,要有新的文章。

  7. 碳中和計劃產生新機會

  第一次將“3060”納入規劃當中,也就是碳達峰、碳中和計劃。(編者注:碳達峰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逐步回落。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3060”計劃,目標是在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未來產業增長、區域布局、功能規劃的一些路徑,在一些能源消耗、產業布局要做出重大調整。大家最近看到各個部門都在測算,這個測算對於很多傳統企業是成本,對於很多新型企業是利潤,對於很多金融和交易意味著一些新的機會。

  前一陣易綱行長講,碳達峰、碳中和產生的資金需求是上百兆計。這裡面就意味著我們圍繞著碳交易、綠色金融,可能是相關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板塊必須要重新考慮的戰略性因素。

  8. 積極應對人口問題

  第一次將“人的全面發展”納入其中,並且列為單獨的一章,第一次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原來對於“十四五”應不應該把人口生育全面放開,是一個爭論的焦點。這裡面的問題實際上很複雜。但是“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提高人口生育政策的適應性和彈性容忍度。更重要的是,將生育政策放在減輕生育負擔、激勵生育上面,而不是簡單在生多少個的數量上面。

  大家知道這幾年新生兒的增長數量急劇下降,前年下降到1400萬人,去年的新生兒在1200多萬,意味著少生200萬人。所以中國的生育政策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老齡化。最近大家馬上會看到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出來,大家一定要關注這次數據公布裡面的細節,意味著我們可能在很多政策上面要有進一步的思考和調整。未來的產業發展、商業機會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

  9. 全面凸顯共同富裕

  全面凸顯共同富裕,同時將“優化收入分配政策”單獨成章。但是這裡面很複雜,收入分配涉及到大家最核心的利益。最近國家進行了一些調研,去年減稅降費各種福利政策最讓企業有獲得感的是哪一項呢?在這幾萬份調研裡面,給出的答案是是減少社保費用的繳納,企業對此感受度最強烈。

  收入分配問題是一個世界難題。中國在未來十五年給出的答卷怎麽樣?實際上這是最考驗人的。大家可以思考思考。

  10. 安全領域擴展

  從傳統的安全問題全面向經濟領域、社會領域、健康領域進行擴展。經濟領域裡面,很重要的就是技術安全、金融安全、種源安全等等。這是一個大轉折。如果你在一些關鍵技術上沒有看家本領,你要想跟人家談判,那是胡扯。如果你沒有一些技術性的突破,你要想在產業鏈上具有議價能力,也是胡扯。

  因此我們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和產業基礎設施、關鍵零組件等上面的反思,就要求我們在一些戰略上做出重大的調整。

  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 機遇

  今年我們預計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還會延續,最重要的原因:

  一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特別是“兩會”以後采取的一攬子超常規的政策效果還會持續發揮。比如我們對於中小企業的稅收減免,對於相關行業的財政補貼。

  二是我們經濟增長的內生動能已經開始顯化。

  三是新發展格局所布局的十幾個方面的重點工程,將在今年全面布局。全年布局的時點,實際上就是二季度。

  四是全球經濟復甦還會對中國的外需有一個支撐作用。

  2. 挑戰

  中國經濟今年持續向好主要是這四大原因,但是也有問題。

  一是中美之間的博弈存在著強烈的不確定性。目前大家看到,很多領域大概率不會改善還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拜登政府並不是早期競選時所談到的對關稅的態度、對於相關產業的態度。恰恰相反,在關鍵領域特別是在技術、意識形態的領域步步為營、緊緊逼迫。

  二是歐美疫情的恢復速度到底怎麽樣?歐美產業鏈和新興國家的產業鏈恢復情況怎麽樣?

  三是中國疫苗和國外疫苗競爭或者差距到底怎麽樣?

  四是我們在一些戰略上的布局,特別是前期在一些戰略性的新興行業的布局。由於各個地方、各個部門一擁而上、遍地開花,不顧科學創新規律、產業發展規律的項目,會不會出現新的一些爛尾現象?  因此我們講,今年總體的一些參數依然會很好,但是一些結構性的問題依然是很嚴峻的。現在看來,8%左右的增長速度,可能會對我們的整個經濟帶來相對較好的運行環境、運行態勢。

  大家也會看到,當前爭論的話題還有通貨膨脹。最近錢這麽多,是不是會發生超級通貨膨脹?全世界都在討論這個問題。 我們研究的結論很明確:不會!

  但是結構性的價格上漲,毫無疑問會出現。同時在大宗商品市場上面,一些輸入性的通脹壓力也是會出現的。

  3. 總結

  這些變化,在局部和區域所帶來的衝擊,不可小視。我們既要有很好的判斷,還要有戰略定力。

  第一,要從“十四五”規劃看到戰略重點,看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二個,與“十四五”規劃裡面的核心對應,看我們在哪幾個方面可能會有一些大的動作,或者一些重點項目、重點工程、重點投資、重點改革會頒布。

  第三,關注一些參數的變化,對於經濟增長、世界復甦、中美談判要有一個總體性的認識。

  當我們把對未來的預判放到“十四五”的框架當中來進行認識,把兩會的精神、“十四五”規劃、2035遠景目標綱要,把《政府工作報告》這樣的核心文件,統一起來進行理解,這樣我們就有根有據,而不會過度跟隨一些自媒體所做的判斷。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