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快遞過度包裝浪費嚴重 譚平川代表:推行綠色統一可循環包裝

隨著電商的繁榮,快遞業井噴式增長,隨之也帶來了快遞包裝物料的消耗和環保問題。快遞的過度包裝、“大材小用”、循環利用率低等問題,不僅造成大量資源浪費,也導致嚴重汙染環境。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平川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加快推行綠色、統一、可循環快遞包裝的建議》。

建議提到,國家郵政局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2018)》顯示,2017年快遞全行業共使用400.6億份快遞運單、110.5億個包裝袋、8億條轉運站用塑膠袋、48億個封套、364億米快遞膠帶、40億個包裝箱。包裝已成為快遞行業中資源消耗和浪費最嚴重的一環,僅一年的快遞膠帶消耗量可繞地球赤道約910圈,包裝箱所需原紙多達4600萬噸,約為7800萬棵樹。

譚平川認為,實施包裝減量,加快推行綠色、統一、可循環包裝已勢在必行。目前的存在的問題則是:

一、快遞包裝缺乏統一的強製性標準。國家頒布了快遞業綠色包裝相關方案,但只是指導性意見或推薦性標準,沒有統一的強製性標準。實際操作中,不同的商品會采取不同的包裝形式,即使是同一種商品,不同的快遞企業也會採用截然不同的包裝方式,以防商品損壞。

消費者為了物品完美無缺,希望包裹得越結實越好;商家為了消費者不給差評,在包裝上做足文章;快遞公司在野蠻分揀、拋扔快件等現象難以根本扭轉情況下,寧可多包一層,也不願冒賠償顧客損失的風險。由於快遞包裝缺乏統一標準,因此,在消費者、商家、快遞企業共同作用下,導致嚴重超出商品本身需要、耗材過多、分量過重、體積過大的過度包裝。

二、過度包裝浪費大量資源,產生大量垃圾,造成嚴重環境汙染。目前,包裝材料總量龐大、種類較多,消耗增長迅速,過度包裝、層層疊加、“大材小用”現象較為普遍,如快遞一個拇指大小的記憶卡,有的快遞企業使用A4大小紙箱,箱內填充大量塑料氣泡墊和空氣囊。

過度包裝不僅消耗大量資源,還產生大量垃圾。國家統計局10年數據顯示,2007年-2016年,全國年垃圾清運總量從14841.3萬噸增長到20362萬噸,因快遞包裝產生的垃圾增量約佔生活垃圾增量的85%。大量快遞包裝垃圾造成嚴重環境汙染。如消耗量增長最快的包裝塑膠袋,其材質大多是低密度聚乙烯,含有塑化劑、阻燃劑等有害物質,焚燒時會產生二噁英,造成大氣汙染,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三、缺乏專業回收系統,包裝回收困難,循環利用率低。目前,快遞包裝主要由消費者自行處理。由於缺乏專業快遞包裝回收系統,大部分消費者在快遞拆開後,將塑膠袋、包裝盒作為生活垃圾直接扔掉。因快遞包裝上涉及消費者姓名、住址、電話等個人信息,為防止個人隱私洩露,不少消費者選擇銷毀快遞運單,造成包裝破損,無法回收。

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快遞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到20%,其中紙盒回收率不超過50%,而包裝填充物、膠帶等塑料製品,回收率幾乎為零。大部分快遞包裝在一次性使用後失去利用價值,無法實現循環利用。

為此,譚平川建議,一是頒布關於包裝回收再利用的行政法規,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建議頒布關於包裝回收再利用的行政法規,規範包裝所涉及主體的權利義務,明晰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明確法律責任,為快遞包裝的生產、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等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落實《循環經濟促進法》減量化、再利用要求。

二是制定快遞行業綠色包裝強製性標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已頒布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為推薦性國家標準,不具備強製性,難以在實際中實現綠色包裝的初衷。因此,建議統籌制定快遞行業綠色包裝強製性標準,推動實施快遞包裝產品綠色認證,規範源頭包裝、減量包裝,實現快遞包裝綠色、統一、可循環。

目前,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綠色包裝在快遞業的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成本較高。建議通過補貼或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快遞企業采取措施回收包裝材料,更好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是建立社會化、專業化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循環包裝推廣使用是一項系統工程,關鍵在於建立社會化、專業化快遞循環包裝回收體系,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共同參與。

建議政府主管部門研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頒布對可再生、循環包裝材料研發、生產、使用企業的扶持和資金支持措施,在源頭上鼓勵快遞企業使用易於回收的包裝物;探索建立快遞企業和環衛企業、回收企業“快遞業+回收業”的定向合作,推動形成包裝生產者、快遞企業、消費者共同參與、多方協同的回收利用體系。推動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形成產業化運作,促進快遞業的持續、健康、綠色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