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明妖書案,衝垮王朝信任的謠言事件,讓明朝宮廷雞飛狗跳

妖書案,史稱”明朝第一大案“。

案件過程十分跌宕起伏,且牽連極廣,此案發生於萬歷三十一年,因涉及“立太子”的國本之爭,故引得朝堂震蕩,後世談及者無不為之色變。

時隔多年,妖書案最終以無數鮮血和死亡的代價宣告結案,不料卻使得“門戶之爭”的局面愈演愈烈,乃至引發後世黨爭不斷,期間文武百官受此案株連者不計其數,堪稱晚明時期最大的懸案。

雖然此案過程憑幾句話難以言盡,但勝在事件脈絡在史書中記載詳實,稍加梳理倒也能窺知一二。所以今天咱們來聊一聊,這件引發晚明皇族震蕩的最大疑案,撥開重重迷霧,覓求歷史真相。

妖書案是晚明歷史中的懸案,萬歷二十六年和三十一年分別發生過一次。第一次妖書案由於萬歷皇帝故意輕描淡寫地處理,並未引起政壇的震動;而第二次妖書案牽連甚廣,一度引起了晚明朝局的混亂。

追溯妖書案發生的原因

一般將其歸咎於“國土之爭”。萬歷皇帝的長子朱常洛的生母原本是一名宮女,因皇帝一時寵幸被封為恭妃,後誕下了皇長子。而被受萬歷皇帝寵愛的鄭妃隨後也生了一位皇子朱常洵。由於萬歷皇帝的皇后無子,因此在立儲一事上,按照祖訓,應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萬歷皇帝在鄭妃的慫恿下,一度想立朱常洵為太子。大學士申時行等人唯恐皇帝破壞祖訓,便上疏請冊立東宮。萬歷皇帝一拖再拖,但遭到了大臣們的極力反對。因為當時太子又稱之為“國本”,故又被稱之為“國本之爭”。

首次妖術案萬歷十八年(1590),鄭貴妃的確有想法,有很深的怨念

著名大儒呂坤擔任山西檢察使,在職期間,他采集歷史上各朝代賢婦烈女的事跡,著寫了《閨范圖說》一書。一次,宦官陳矩出宮時,看到這本書,買了一本帶回宮中。被鄭貴妃看到,則想借此書來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命人將書中內容改編,即從東漢明德皇后開篇,到她本人終篇,並親自寫了序文,後來指使鄭氏親屬重新刊刻新版的《閨范圖說》。一切的一切就從改編後的此書開始。

萬歷二十六年五月,擔任刑部侍郎的呂坤上書《天下安危疏》和《憂危疏》,想請明神宗節省國財,停止橫征暴斂以安定天下。宮中正是風潮湧動的時候,吏科戴士衡借此事,上書大肆彈刻呂坤,說其先寫《閨范圖說》,又上《憂危疏》,是"機深志險,包藏禍心","潛進《閨范圖說》,結納宮闈",逢迎鄭貴妃。這本身就是無稽之談。呂坤哪能忍受這不明之冤,自己寫的書被人改頭換面,於是進宮上書明神宗,當時明神宗覺得此事牽扯鄭貴妃,最後也就裝聾作啞,沒有太多理睬。

第二次妖書案,則是“黨爭”。沈一貫為首的首輔集團與沈鯉為首的次輔集團鬥爭

由於內閣大學士沈一貫上奏請冊太子,萬歷皇帝最終冊立皇長子常洛為太子,朱常洵被封為福王。萬歷三十一年,內閣大學士朱賡在家門口發現了一份題為《續憂危竑議》的揭帖,指責鄭貴妃意圖廢太子,冊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此書在京中掀起軒然大波。萬歷皇帝要求朝中嚴查妖書的作者。由於事發突然,毫無線索可依,一時牽連甚眾。沈一貫、沈鯉、郭正域等人成為當時的焦點。

妖書案風雲再起,矛頭不僅對準了鄭貴妃,更把內閣置於了火力點下。朱賡本是個來湊數的,但他背後的首輔沈一貫卻決不可小覷。此人和內閣中的另一位成員沈鯉關係極差,非常想把他擠出去,於是便借此機會大做文章。

突破點很快就找到了沈鯉的門生郭正域的頭上,還順便牽連了名僧紫柏大師和醫生沈令譽。幾人都遭到嚴刑拷打,甚至連沈醫生的小女兒都被帶到東廠去接受調查。而當太監陳矩問這個小女孩是否見過印刷妖書的排版的時候,小姑娘說:“見過,有滿滿一屋子呢!”

終於,一位叫皦生光的秀才落網。他仗著有點文化,經常靠耍文字遊戲勒索一些權貴,這其中就包括鄭貴妃的弟弟鄭國泰。然而在各種刑具的逼供之下,皦生光都拒絕承認自己是寫的妖書,案件又陷入了死胡同。

其實不僅是皦生光本人,就連非常想搞事情的沈一貫都不相信這種對朝政如此清楚的文章是一個秀才寫的。但是萬歷皇帝明顯不想再折騰下去了,他下令迅速處死皦生光,匆匆了結“妖書案”。

以上就是第二次妖書案的全部經過,撲朔迷離曲折離奇。作為晚明四大案的第一案,它不僅時間最早,而且至今都無法確定到底是誰作的妖書,皦生光到底是給誰當的替死鬼。然而此案的影響之大,甚至可謂超過後續三案的總和。因為這一案件中的台前的主要人物——沈一貫,實在不是個省油的燈。

由此可見,妖書案影響甚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黨爭。第二次妖書案發生的時候,是以沈一貫為首的首輔集團與沈鯉為首的次輔集團鬥爭的時候,沈一貫為了排擠沈鯉、郭正域等人,便指使黨羽將與郭正域有關的人網羅進案中,以此來增強自己的實力。

兩次妖書案雖然都與“國土之爭”有關,但究其實質而言,仍是晚明黨爭的另一種形式。

人殺了,老百姓根本不買账,說是殺人滅口,你把人殺了是為了掩蓋罪證,他們覺得鄭貴妃肯定還在策劃什麽新陰謀。以後不管發生什麽事情,百姓都認為鄭貴妃要害皇長子,乃至於後來又出了一系列的事件。

為什麽大眾不肯相信皇帝?原因在於萬歷不敢面對現實。

所以任何關於國本問題的胡編亂造,百姓官員都會深信不疑,而皇帝的澄清,他們卻置若罔聞。

皇帝本人其實從來沒有說清楚整件事,沒有表態過,他如果明著抖皇威,像他祖先朱元璋一樣,誰反對誰就拉出去打,就這麽明著廢掉長子,恐怕事情也沒有這麽複雜。

17年來,他一次又一次拖延立太子,找各種各樣的借口百般搪塞,一方面要面子,另一方面又不肯承認事實。他不願意違背祖宗之法,更不願意傷害鄭貴妃的感情,在一次又一次的拖延中,一次又一次的隱瞞中,在把堆積如山的國本奏章留中不發的過程中,皇帝失去了大家的信任。他偏愛皇三子,卻又不肯承認,討厭皇長子,卻又不敢表達,最終傷害了天下人的感情。因此,不管誰在國本問題上踹一腳,都會引起政治風波,都會引起對鄭貴妃,對萬歷皇帝的口誅筆伐。那麽謠言滿天飛,責任又在誰身上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