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延平王鄭成功為什麽決定光複台灣,有兩種說法

明末清初,一心想重振大明王朝的鄭成功,數度北伐失敗而歸,毅然率軍渡海進攻台灣,把台灣從荷蘭殖民主義者手中解放出來,後世歷代人譽稱其為民族英雄。

本篇專門聊聊他的事跡。

(一) 南轅北轍的父子人生路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早年是一個從事海上貿易的商人。為人精明狡黠,十分會做生意,發了大財,娶日本女子為妻生下鄭成功。鄭成功雖然是個混血兒,按現在的說法算華裔,但由於他自幼學習儒家經典,漢民族自豪感頗強,忠君思想很濃,七歲時就要求回國。其母說:汝國內多難,何能為也。意思就是說你們國家現在社會動蕩,你現在回去幹啥?鄭成功說,我生為大明人,死為大明鬼!其母無奈,只好交給當爹的把其帶回國。

當時華夏正值多事之秋,處於末代的大明王朝政治黑暗、官僚腐敗、天災頻繁、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明王朝。吳三桂獻出山海關率軍投降了清軍。李自成不敵清、吳聯軍的攻擊,退出了北京,從此開始了滿清對中國長達近三百年的統治。

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年),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叔叔鄭鴻逵,以及黃道周、吳春等人,擁戴朱元璋的九世孫朱聿鍵在福建稱帝,以福州為首都,改元隆武,開始了偏安一隅的政治格局。

鄭芝龍之所以擁戴朱聿鍵,完全是為了撈政治資本,朱聿鍵如同南宋的趙構那樣,在南方站穩了腳,他就是開國元勳。殊不知,如今的滿清不是那時的金國,佔領黃河以北後繼續南下,犯下了“杭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系列血案,直朝福建撲來。時任兵部尚書的鄭芝龍通敵撤防,鄭鴻逵不戰而逃,最後朱聿鍵被清軍俘獲處死。

(鄭成功)

(二) 鄭成功三次北伐抗清

鄭成功多次勸告父親無效後,拔劍割發明志,宣布斷絕父子關係,率軍在鼓浪嶼誓師,設高皇帝朱元璋“神位”,在軍中自製一面大旗,上書“殺父報國”四字。從1646年開始在東南沿海一帶組織抗清鬥爭。

1656年,清軍船隊從泉州出發進攻廈門,鄭成功立即派出船隊迎擊,兩軍在海上展開決戰。由於清軍缺乏海上作戰經驗,且又遇上颶風,損失慘重。鄭成功乘勢進行第一次北伐,北攻閩安,進軍福州。由於福州城池堅固,防守力量強,久攻不下,為了防備清援軍夾擊,被迫下海退走。

1657年,清軍大舉進攻逃到雲南的明永歷帝朱由榔,朱由榔詔令鄭成功從東面出兵,牽製清軍,以減輕雲南方面的壓力。鄭成功組織第二次北伐,親率大軍北上,攻佔黃岩,進圍台州,浙江全省震動。這時傳來清軍攻陷閩安,並向廈門進軍的消息,鄭成功擔心自己退無所歸,不得不結束了第二次北伐。

鄭成功總結兩次北伐失敗的原因是兵力不是很強大,行動不迅速猛烈、目標不夠遠大,僅在沿海一帶作戰,沒起到對滿清政權的威懾作用。

1658年,除留下少量必要的守備兵力外,鄭成功親率17萬人馬北伐。第二年五月北伐軍越過長江,先後攻下四州二十二個縣,包圍南京。

清軍駐南京的總督朗廷佐無計可施,這時潛入鄭成功軍中的奸細朱依佐到南京,給朗廷佐獻了詐降之計,即派使者告訴鄭成功,用一個多月時間集結部隊、清理糧草後投降。鄭成功心想反正是甕中捉鱉手到擒拿之事,竟然答應了,就隻圍而不攻。36天后南京城內清軍和趕來增援的清軍全力合擊,擊潰了明軍。鄭成功只好退回到廈門。

第三次北伐宣告失敗。

(三) 轉戰台灣建立根據地

鄭成功成了清軍的心腹之患,派出重兵進駐福州一線,鄭成功被迫退守廈門、金門一帶。廈門、金門地窄糧少,且不易防守,尋找一處地大物豐且易防守的根據地成為鄭成功的當務之急。

鄭成功為啥決定光複台灣,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正史載,當時的荷蘭總督揆一覺得鄭成功的部隊是支不可輕視的武裝力量,為了與其友好相處,派翻譯何廷斌來建立關係。何廷斌是一個有愛國思想的人,給鄭成功說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攻取台灣建立根據地是長久之地。並獻上台灣的地圖。鄭成功十分高興,說正合吾意,隨即委任何廷斌為入伍,參與進攻台灣的軍事謀劃。

另一種是野史和傳說,某天晚上鄭成功在海灘上散步,碰到一個道士。道士了解到鄭成功當前困境後,給其出主意“攻不離門,退不出灣”。意思是以廈門和金門為前哨基地,把台灣作為根據地和大後方,進可攻,退可守。

鄭成功是頗有軍事頭腦之人,攻佔台灣作為根據地他認為是擺脫當前困境的唯一選擇。於是他立即開會作了動員布置,部隊將士歡呼踴躍,士氣高漲。

1660年3月23日,鄭成功率文武官員及將士2萬5千多人,乘大小船舶隻數百艘,從金門島的料羅灣出發,浩浩蕩蕩向台灣海峽駛去。

到澎湖列島時遇到了逆風大浪,只好暫時停船躲避。殊不知逆風大浪過了數日仍不停息。如果繼續耽擱在此,將沒糧食吃了。是月30日夜鄭成功大膽決定不等風停冒險起航。不少將士反對。他堅持自己的決定,拔劍在手站立船頭,仰天長嘯:大明如不當滅,蒼天應須助我,令風停浪平,順抵台灣。說來也奇怪,也許是巧合,到了後半夜,出現滿天星鬥,逆風轉為了順風,大家見了,精神煥發,三呼萬歲。

第二天清晨到達了台灣的鹿兒門港,守港的荷蘭人認為是神兵逆風而來,全被嚇呆,匆匆放幾槍就逃跑了。鄭成功將鹿兒門港作為灘頭陣地和前進基地,率領部隊在禾寮港登陸,消滅了前來迎戰的荷蘭軍隊上千人,然後乘勝前進,包圍赤嵌樓……

陷於孤立的荷蘭守軍最後被迫請降。

高山族同胞熱烈歡迎鄭成功的部隊,據史書載:士民男婦,壺漿迎者塞道。連荷蘭人也承認:鄭成功之來,深得民心。

鄭成功光複台灣是一個偉大的壯舉,歷史意義極其深遠。令人扼腕長歎的是,天不借年,他於康熙元年(1662年)正月初八日在台北因病逝世,時年39歲。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雜文學會會員、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