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求誇求懟求安慰 高校微信群花樣百出

“誰有誇誇群,求拉(入群)!”最近,“誇誇”“懟懟”“哈哈”等一系列的微信群風潮席卷了大學生群體,該系列群以其歡樂新奇的特點,在各大高校迅速走紅。

“只要在群裡說明自己做了什麽並加上求誇兩個字,群裡的朋友就會開啟‘商業誇獎’模式,我每次看到都驚歎原來簡簡單單一件事還可以從這麽多角度去誇,有的時候誇得真是天花亂墜不得不獻上自己的膝蓋。”中國傳媒大學大二學生何嘉瑩說。

據了解,清華大學的誇誇群如今已建了6個,中國人民大學第一個誇誇群在開設不久就達到微信群名額上限,現在已開設4個,平均每個群的成員人數都近500個;而中國傳媒大學的誇誇群人數也達到了150以上。另外,“人大懟懟群”的人數也有近400個。除此之外,喪喪群、檸檬群等新功能微信群,也在誇誇群的熱度帶動下不斷興起,群成員均達到了100人以上。

在何嘉瑩看來,誇誇群的誇獎不僅好玩,而且也可以給大家帶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一開始我只是想進去了解一下,想知道這麽火的誇誇群裡大家到底都怎麽誇的,結果進去之後就深陷無法自拔,每天不僅能收到別人的誇獎,自己也在誇獎中發現每件事物的不同角度,不斷提升自己的誇人水準,勵志成為一名職業讚美師。”何嘉瑩說。

除了誇誇群,其對立面噴噴群也擁有著不少支持者。

前不久,清華、北大兩大高校的辯論隊就“誇誇群”和“噴噴群”展開了辯論。在激烈的對決中,清華辯論隊認為大學生可以通過誇誇群來消解自己不開心的情緒,善意的“彩虹屁”未嘗沒有好處;而北大辯論隊認為噴噴群恰恰是告訴對方不要沉浸在虛偽的誇獎之中,要從別人不那麽友善的言論中發現自己有用的閃光點。不少大學生也紛紛在“清北辯論”的微博熱搜下表明自己的立場。

“哈哈群”則是另一個極端,群裡無論是什麽內容,群友都會用“哈哈哈”作為回應。“簡單粗暴”的交流方式卻讓不少大學生無法自拔。

現在人大讀研二的林詩塘是哈哈群的群主。一開始林詩塘並沒有想到哈哈群會火起來,直到後來越來越多人想要進群才知道原來哈哈群魅力這麽大。“在群裡不用動腦子,不用處理人際關係,有空的時候翻翻記錄笑一笑真的很快樂,現在大家都有生活壓力和難受的事,需要像哈哈群這樣簡單的快樂調劑”。

除了哈哈群”,檸檬群、喪喪群、杠精群也開始層出不窮。在喪喪群裡,同學可以得到大家的安慰和鼓勵,而在檸檬群裡大家則紛紛做起了檸檬精羨慕起別人的生活,不同的群擁有著不同的體驗。

熱度過後,各式各樣的群如今漸漸沉靜下來。“一陣風過後,留下來的‘寶藏’只有誇誇群和哈哈群這種比較積極向上的群。”中國人民大學的張蕭寒現在是4個誇誇群的群主,在她看來,誇誇群是一個很有正能量也是很有趣的群,體現了大家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但有些群大多都是發泄負能量。張蕭寒現在全心經營著誇誇群,希望能在未來開設一個相應的公眾號,增大“誇誇現象”的影響力。

福建江夏學院的楊雅潔也有類似的想法。“群消息一多大家就會挑自己喜歡的看,大多數人還是喜歡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內容,比起當一個酸酸的檸檬,大家還是願意去當小太陽”。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20歲至30歲的人群精神壓力最高,而大學生也正面臨升學、就業等壓力。2018年的微信數據報告也顯示,90後最喜歡用的表情是哭笑。大學生在面對現實壓力時表現出來的也正是矛盾複雜的情緒——迷茫、焦慮,卻也樂觀、積極。花樣百出的微信群成為他們宣泄情緒、彼此治愈的出口。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輔導員林鵬認為,誇誇群這類群的存在對於各個年齡段的人,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群體還是有一定幫助的,滿足了兩類群體不同的心裡訴求:“以誇誇群為例,對於求誇者來說,他們希望通過‘被誇獎’的形式來分享自己的開心或者排解內心的煩悶;對於誇人者來說,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但是對於該類群,林鵬也有一定的擔憂。“無論是給予者還是接收者,需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不可過度依賴它所給予的內心感受。沉迷於虛擬世界,容易在現實生活中迷失方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