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股成功啟示錄:乾掉散戶!

文 / 華商韜略 曹謹浩

散戶不死,只是慢慢沉寂。

【1】

當海蒂·格林把大屁股擠入堆滿股票、債券的馬車後座時,已經忐忑了320公里的心總算是安定了下來:

雖然不夠體面,也不圓滿,她還是最大程度地捍衛了自己的利益。

大約半個月前,海蒂·格林察覺自己存放資產憑證的銀行面臨破產。

為了趕在被凍結之前把自己的所有資產轉移,她從320公里外的家裡直奔紐約,一下火車就包了輛馬車趕往銀行,但還是晚了一步:

銀行已宣布破產,她的資產被託管給了專門的債務處理機構。

當她向債務託管人索要自己的財產時,後者要求海蒂·格林必須為丈夫補足42萬美元的貸款抵押物,否則不會把財產還給她。

這讓她異常憤怒。

一哭二鬧三上吊,一連兩個星期,債務託管人的臨街辦公室門口,固執的海蒂·格林成為了華爾街最吸引遊客的風景。

海蒂·格林並不缺這點錢:1885年,她在這家銀行的資產高達2500多萬美元。如果當時有富豪榜,她的財富能排進美國前20位。

但她是華爾街最著名的守財奴,竭盡所能省下自己的每一個子兒。哪怕一張兩美分的郵票,都能讓她發瘋似地折騰大半個晚上。

只有一件事情能讓她捨得花錢,那就是更多的錢。

哭鬧無效後,海蒂·格林妥協了,簽完42萬美元的支票,她帶著成堆的股票和債券,坐上馬車,存到了另一家大銀行。

回家後,她便與丈夫鬧翻,分居兩地。

從此之後,這個窮得只剩錢的富婆搬到了紐約的廉價公寓裡,天天跑銀行,借暖氣片加熱著燕麥粥,小心翼翼地照看著自己的財產。

相比摳門而言,真正讓海蒂·格林出名的,是她在股市上的戰績。

作為華爾街最出名的超級散戶,她仔細挑選著每一支股票,像死守每一分錢一樣死守她的交易紀律:低買高賣。

在那個沒有退市制度的股市裡,她把這最簡單的策略做到了極致:絕不虧本賣出,即便被深套,也死守到高價時再賣。

苛刻的眼光、極致的紀律,加上十九世紀後半葉美國的快速崛起,讓海蒂·格林單槍匹馬在資本市場完成了財富增值的奇跡。

然而,她這樣的散戶,只是個別。

她的財富傳奇之外,華爾街留給無數散戶的,更多是財富的被收割,與發財夢的破碎。

【2】

20世紀初,人類打開了電氣時代的大門,銅概念股票風靡一時。

1907年,一個叫海因茲的銅老闆興衝衝地來到華爾街,進行銅礦股票的投機。他先控制幾家銀行並成立一家上市公司——聯合銅業,然後穩步推高其股價,開始了坐莊。

當年10月,市場開始下行,銅礦板塊領跌。

於是,大量空頭聞風而動——從經紀人那裡借來聯合銅業股票賣出,等到價格跌了再買回,還掉,從而賺取差價。

但做空的風險很高,因為當時的出借行為是私下進行的,持股人有權根據情況要求“召回”。

這正中海因茲下懷,他準備壟斷大部分市面上的聯合銅業股票,並且讓經紀人“召回”私下出借的股票,使得空頭們彈盡糧絕。

“當市場上沒有任何可供出售的股票時,這些空頭要麽必須從海因茲兄弟手中高價買入,要麽得直接找他們告饒。這種手法,有時也被稱為‘軋空’(bear squeeze)。”

10月14日,通過股票抵押貸款,海因茲大量收購市面上剩下的聯合銅業股票,引發市場上的散戶跟風,股價從37美元一路拉升最高到了60美元,同時更多看跌銅礦的空頭也被引誘進場。

10月15日,海因茲抓住時機要求經紀人“召回”所有出借股票,以此逼迫空頭們不得不買入平倉,企圖進一步推高股價。

但是,當海因茲發布完交易指令,意外發生了:

那些經紀人遲遲沒有動作。

據後來的傳言,當時的經紀人都在聽從洛克菲勒大廈的指揮。

原來,海因茲的一路操作全被華爾街的大佬們看在眼裡。當年,他利用自己探礦的本事狠狠敲了洛克菲勒集團、JP摩根等華爾街巨頭控股的銅礦一筆,現在,又是他殺到了對方的主場。

大佬們不會再縱容這個暴發戶了,他們才是這條街上最大的莊家。

從15號上午開始,報紙紛紛質疑聯合銅業的財務狀況、銀行開始催促海因茲還款,此外,成千上萬的聯合銅業股票開始在市場上拋售,大街上一片混亂。

聯合銅業股價徹底崩了,從60美元直落到10美元,囤積股票的海因茲和高位接盤的散戶們血本無歸。

軋空計劃徹底失敗,貸款也無力還清,海因茲破產了。隨後,他所控制的紐約第三大銀行,也被聞風而來的存款人直接提破了產。

悲觀情緒在蔓延,華爾街上擠滿了提款的人潮。即使聲譽最好的銀行門外,焦急的存款人也排起了長龍。

這場“1907年大恐慌”中,股市、銀行統統崩潰,引爆整個金融行業的危機,也把火燒到了大佬們的身上。

關鍵時刻,大人物出場了,他就是一直身居幕後的JP 摩根。

利用自己的威望與關係,摩根讓財政部注資瀕臨破產的銀行,讓大銀行家們坐在一起調劑資金滿足客戶的提現要求。他還放出話來,警告躍躍欲試的空頭們不要趁火打劫。

大佬的挺身而出,穩住了市場,一切又回到從前,市場更加熱情高漲。

“券商機構在全國各地不斷建立分支,一輪狂熱情緒在渴望大發橫財的大眾之間興起……”

形勢一片大好的造富迷夢中,一批批散戶投資者蜂擁入場,並創造出散戶持股佔到市場總值95%的新高。

但這新高卻把美國經濟推向了大蕭條。

【3】

1929年10月的一天,華爾街路邊的擦鞋攤上,一位銀行家正絞盡腦汁在報紙的字裡行間搜尋市場最新動向。付錢時,為他擦鞋的夥計突然得意洋洋地聊起了自己的股票。

銀行家聽罷收起報紙,轉身進入紐交所,賣空了一百萬美元股票。

如這銀行家所料,幾乎人人炒股、人人賺錢的瘋狂是不可持續的,而且災難比他預期的還來得更快。

10月19日,市場開始出現拋售股票的浪潮,眾多股票的價格開始大幅度下墜。之後幾天,恐慌繼續蔓延,市場大漲時跑步入場的投資者,開始慌不擇路地出逃,並在10月24日這天掀起驚濤駭浪。

美股歷史上的著名“黑色星期四”慘案發生了:從擦鞋攤夥計到參議員,每一個人都在拚命賣出,無數財富瞬間灰飛煙滅。

尖叫與哭泣聲中,紐交所主席理查德·惠特尼神態自若地走向被恐懼與絕望籠罩的交易大廳,開始了像當年摩根救市那樣的表演:

他從一個交易台走到另一個交易台,下著一個接一個高於現價的買單,拉升那些左右大盤走向的藍籌股……

表演一度奏效,惠特尼的鎮定,讓渴望一夜暴富、甚至抵押房產入市的小散們漸漸從恐懼中平複,市場隨之止跌回升。

但這看似恢復的穩定情緒隻持續了兩天,華爾街巨頭做空股市的傳言四起,股指再度崩潰,銀行紛紛破產,整個美國陷入恐慌和冰窟。

最終,惠特尼因為挪用資金而鋃鐺入獄,約1550萬個家庭失去了他們的容身之所,美國整個中產階級,幾乎被打劫一空。

這場大災讓美國開始重新審視股市,並研究如何防患於未然。

1933年,羅斯福總統頒布《聯邦證券法》,成立證券交易委員會(證交會),明確了注冊製與退市制度,嚴厲打擊投機與坐莊。

但眾多投資者,尤其是大量散戶投資者,並不喜歡這些保護投資人利益立場的新政。

最被抵觸的就是退市制度。

因為這意味著“只要不賣,只要手裡有票,總有股價回升解套時”將成為歷史,而這,正是很多散戶投資者,包括海蒂·格林的最後避風港。

也因此,這一新政並未被嚴格實施。直到1955年,紐交所認為有兩家公司不符合當年提高之後的持續上市標準,向證交會提交文件申請將兩家公司退市。

一場大博弈由此展開。

這兩家公司和股東們都反對紐交所的退市決定,理由是認為持續上市標準太高,而且交易所有義務保護以散戶為多數的投資者的利益。

但證交會堅持認為,退市制度是為了維持市場健康,符合絕大多數公眾利益。退市公司的股票持有者必須認識到:上市流通並不是永恆的權利。

在法院的支持下,證交會笑到最後,退市制度被執行得越來越徹底。

此後,隨著納斯達克的成立,上市標準越來越多樣化,退市開始變成習以為常的事情。從1950年至今,美國退市公司將近1萬家,幾乎每上市一家公司就有一家退市。

長期持有,死等解套,不再屬於美國市場。

【4】

1965年,一位名叫蔡志勇的華人離開富達投資集團,創辦了自己的共同基金——曼哈頓基金(Manhattan Fund),並且一出手就締造了奇跡。

他原本期望的募資額只有2500萬美元,但是蜂擁而入的公眾,往他手裡塞了足足2.7億美元。

蔡志勇奇跡的背後,是美國股市投資者結構的劇變:

散戶正在大規模地遠離市場,並把錢交給蔡志勇這樣的專業投資人打理,進而推動機構投資者的快速崛起。

彼時,注冊製、退市製、傭金議價機制的推行,正讓投資變成越來越考驗專業的事。因為不專業而被一輪輪收割的散戶們也越來越發現,與其自己盲炒,不如把錢交給更專業的機構投資者。

而實踐下來,他們也大多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回報。

機構投資者,不但更專業,也對上市公司更具掌控力,不但能更好避開因退市而血本無歸的慘坑,也能比散戶更能判斷並把握優質公司的投資機會。

這讓機構投資者越來越成為市場的主導,也讓散戶加速出場。

1961年,個人投資者的交易量還佔紐約證券交易所總交易額的51.4%,到了1969年,這一比例已下降到33.4%。

此後,把錢交給機構投資者的良性循環,讓更多美國散戶投向機構投資者的懷抱,一輪輪股市的危機讓一批批散戶要麽在血淚中退出市場,要麽在一次次教訓之後,主動把資金交給機構們以換穩定收益。

這也進一步促進了機構投資者崛起並強者恆強。

2000年股災過後,僅納斯達克就有37%的公司退市,美股市場散戶持股比例從泡沫中的51%腰斬。

2008年金融危機至今,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已經高達93.2%,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不到6%,三大證券交易所個體散戶日均成交量僅佔總體成交量的11%。

這是美國三大股指在2008年後持續創造歷史新高的關鍵原因之一。

相對散戶,機構投資者普遍更理性、更有紀律,更少追漲殺跌、快進快出,這讓機構投資者主導的美股更趨穩健。不斷優化和強化的交易監管和制度,也引導或逼迫投資者趨向專業的價值投資。

這些因素的綜合,讓曾經跑偏的美國股市一步步脫胎換骨,回歸金融的初心——為產業融資,通過創造價值,讓投資者們手中的財富增值。

機構的崛起,市場結構的優化,讓美國股市成為各國優秀企業嚮往的最佳融資平台,也支撐著美國跨國公司在全球攻城略地。

散戶越消亡,機構越崛起,市場越健康。

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股市的發展壯大史,就是一部散戶的退場與消亡史。

從退市機制的堅決執行,到醜聞後的嚴厲監管,每一次金融危機後美股市場的新生,都是建立在散戶們的血淚之上。

不過,美國人沒有讓這些血淚白流。

美股市場的新生,機構投資者的崛起,讓美國老百姓無需像中國股民一樣為股市操碎了心又傷碎心,但卻能在股指的持續新高中躺贏。

據美聯儲今年6月6日發布的2019年一季度美國金融账戶報告(Financial Accounts of the United States)顯示,美國家庭和非營利性團體的淨資產增加了4.69兆美元,至歷史新高108.6兆美元,環比增幅為4.5%,閉關創下自2004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新高。

而在這增加的4.69兆美元中,高達3.23兆美元直接和間接來自美國家庭和非營利性團體持有的股票價值。

不光是美國,世界上主流證券市場,都是在機構投資者的崛起中走向成熟的。相對而言,年輕的A股市場仍舊處於散戶佔主導的階段。

從這個意義上講,開板在即的科創板,設立50萬的投資門檻,直接篩掉85%的散戶,對市場或許還有特別的價值:領銜A股向更加理性的市場結構轉型。

賺了就把自己當股神、虧了就要炸證監會的散戶不去,真正的價值投資和持續的黃金牛市,或許就不會來。

參考資料:

1、《偉大的博弈》(美)約翰·S·戈登

2、《完美風暴:1907大恐慌和金融危機的根源》(美)羅伯特·布魯納

3、《美國散戶從90%降到6%,他們是如何被“消滅”的?》美中資訊

4、《在牛市中奔向財富自由的美國人:股市一季度大漲,居民財富創新高》華爾街見聞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