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它不叫“馬踏飛燕”,它的真名是……

想必大家對“馬踏飛燕”這件青銅器並不陌生,因為它曾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這匹銅奔馬,可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它曾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如果國寶會說話》——銅奔馬

對於這件文物,我們習慣稱之為“馬踏飛燕”,但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1983年的官方檔案中,使用的是“馬超龍雀”這個說法!有專家指出馬足下踩著的不是燕子,而是龍雀——一種神鳥,所以它應該是“馬踏龍雀”或“馬超龍雀”。

此外還有一種折中的說法——“銅奔馬”,這種定名很平實,不會有任何失誤,但也避開了對於鳥形底座本身屬性的認定。“銅奔馬”這一叫法也是文物部門中普遍採用的。

了解了它的名字,我們再來全面看一下這件文物,或許其中有你不知道的細節。

【細節一】

我們平常看到的銅奔馬基本都是側面照,它的正面照居然是一匹扭著脖子的馬。

其實,從昂揚的馬首,到流暢的馬身,再到飛奔的三足,最後將全身的立足點著重於一足,這些都是古代匠人經過了精密的計算,目的就是為了使馬飛奔的同時達到一個平衡!仔細想想,古人的態度是很科學嚴謹的。

【細節二】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小細節——它的馬尾被打了一個結。還是為了保持平衡嗎?

不是的!這是因為古人為了保證軍馬的動作乾淨利落,都會把它們的尾巴綁起來,防止其到處亂甩,纏到樹枝一類的東西。

這一點,從古代其他的一些藝術作品中也能得知一二。比如出土的馬俑:

又比如,唐朝的《虢國夫人遊春圖》:

【細節三】

如果看圖比較仔細的話,還會發現這匹馬同一側的兩條腿,居然向同一個方向騰起,就是我們俗稱的“順拐”。

這種姿態有一個專業的術語,叫“對側步”(即同側前後蹄同時邁右或同時邁左)或“走馬”,這在一般馬奔跑時是看不到的。

對側步最大的優勢,就是馬在奔跑中速度加快,卻不會讓騎者覺得顛簸,反而舒適平穩。

漢代壁畫、畫像磚中的馬有大量對側步:

銅奔馬這件文物的價值已經得到了公認,但它的名稱一直沒有統一,到底是“馬踏飛燕”、“馬超龍雀”還是“銅奔馬”大家各有說法。

有人認為,雜亂不已的稱謂不利於文化的精準傳播;也有人覺得無所謂,大家知道這都是指的同一件文物就可以了。

那麽,你覺得它到底該叫什麽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