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爸叫大熊,我媽叫小喵” 5歲女孩這樣介紹爸媽

“我爸叫大熊,我媽叫小喵” 5歲女孩這樣介紹爸媽

夫妻間昵稱五花八門 考慮過孩子感受沒? 專家:稱呼要以彼此尊重為基礎

上個月,湖北十堰一條孩子走失的新聞引發關注:十堰一名3歲女童與家人走失,當民警詢問其父母資訊時,孩子的一句話讓民警哭笑不得:“我爸爸叫‘死胖子’!”原來,3歲女童的母親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叫丈夫“死胖子”。孩子沒記住爸爸的名字,就記住了這個稱呼。

無獨有偶,沈陽5歲女孩小麗(化名)在和幼稚園老師談話時說:“我爸叫大熊,我媽叫小喵。我大姨叫大張,大姨夫叫小王……”父母、親屬之間的昵稱被孩子當真了。心理專家認為,夫妻之間喊小名或外號,這或許是親昵的表現,但如果不注意分寸,彼此間頻繁使用“嗔怪式稱呼”,容易讓孩子將不禮貌當成有趣,嚴重的還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

趣事:5歲女孩父母怎叫 “大熊” “小喵”

近日,鐵西區一家幼稚園正在給孩子們做新年聯歡會的彩排。5歲女孩小麗要表演的節目是詩朗誦“我心中的爸爸媽媽”。幼稚園老師讓小麗給大家介紹一下她的爸爸媽媽。小麗說:“我爸叫大熊,我媽叫小喵。”幼稚園老師愣住了,問她為什麽叫這樣的名字。小麗說:“我媽管我爸叫大熊,我爸管我媽叫小喵,我大姨管我大姨夫叫小王,我大姨夫管我大姨叫大張……”幼稚園老師們哄堂大笑。

反思:夫妻間戲謔稱呼讓孩子信以為真

在遼寧省成長顧問沙龍微信群裡,一位母親講述了她和丈夫“互虐”的事情:指導孩子做功課時,爸爸嫌媽媽學歷低,而媽媽則反諷爸爸薪水低。媽媽要給孩子檢查作業,沒想到孩子說,“媽媽,爸爸說你是智障,我怕你會算錯。”

在我們的文化中,夫妻之間的稱呼也是千變萬化的,從一開始的良人、夫君、娘子到現在的先生、夫人。而在夫妻生活中,彼此之間因不像婚前那樣顧及形象,有的夫妻在稱呼對方上就不那麽講究了。“孩子他爸,孩子他媽”“哥哥、媳婦兒”“喂、哎”“死鬼、妹妹”……還有直呼其名、叫對方職業、家庭排行等等。

專家:夫妻間勿在孩子面前用 “嗔怪式稱呼”

心理專家周永梅說,稱呼不僅是單純的名號,更是一種社會化身份認同的體現。在一個不把稱呼當回事的家庭裡,孩子意識不到社會化身份重要性,把不禮貌當有趣,難以獲得社會認同。

周永梅說,你想要孩子是什麽樣,自己就先成為那個樣子。因為孩子的脾氣秉性,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家庭和父母的修養。大人間的所有互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所以我們提高自己,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父母之間在孩子面前如何稱呼對方也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

周永梅說,少在孩子面前用“嗔怪式稱呼”,比如媽媽叫爸爸“死胖子”“死鬼”,爸爸叫媽媽“小弱智”等。這類稱呼更適合私密的情感宣泄,不適宜在孩子面前頻繁互稱。

支招:用“爸爸” “媽媽” 稱呼彼此更溫馨

周永梅表示,愛一個家,以及是否能恰當地表達愛,也藏在我們對彼此的愛稱裡。楊絳稱錢鍾書為“默存”,那是他的字。錢鍾書則叫楊絳為“季康”,那是她的名。再愛,再親密的關係,都尊重彼此的獨立人格。好的稱呼,一定是克制的,既不會甜到發齁,也不會冷到傷人。身為父母,只有當彼此尊重、彼此相愛時,這個家才是個有溫度的家。

在孩子面前,也是代入孩子視角,用“爸爸”“媽媽”稱呼彼此,反而更顯溫馨有愛。

沈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 吳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