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研究生留學資助項目突遭暫停,上千訪問學者或受影響

新智元報導

來源:綜合Science Insider

報導:克雷格、木青、大明

【新智元導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暫停了一個面向研究生的資助項目,原因未知。至此,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國家科學基金會這兩個獨立科研機構都在科研交流上呈現出收緊的趨勢,“科學無國界”的價值觀還能堅持嗎?

美國對外的科研政策似乎在收緊。

當地時間11月1日消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暫停了一個面向研究生的資助項目,該項目每年派出數百名全美最優秀的研究生與其他國家的專家合作。

NSF沒有說明項目暫停的原因,也沒有說明該項目是否會恢復運行。

此前,與NSF對應的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研與資助機構之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柯林斯(FrancisS. Collins)曾發出公開信,敦促大約1萬家受資助的機構就是否進行了知識產權轉移、是否泄露同行評審資訊等行為向NIH報告

再加上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白宮幕僚禁止中國留學生赴美的提議,以及川普的“中國留學生都是間諜”言論,顯示出美國不斷收緊同國外的重點領域科研合作,態度消極。

“科學無國界”還是大家堅持的普世真理嗎?

暫停全球研究生研究機會,美國收緊海外留學研究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是一個獨立機構,支持除醫學領域外的科學和工程學基礎研究和教育(醫學領域對應的是NIH)。

自2013年開始,NSF都會提供全球研究生研究機會(GROW)項目,入選者每年能夠獲得34000美元的獎學金,並且還可以額外申請5000美元的津貼,待遇優厚,吸引了很多研究生。

拿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獎學金之後,GROW項目入選的研究生可以到全球17個國家工作和學習,為期3至12個月不等。

通常,GROW項目的學生申請一般在每年秋季進行,明年春天公布名單,但在今年,一些試圖提交申請的人被告知,NSF的在線申請系統Fast Lane不接受申請。

這一消息讓Claire Fox博士感到非常失望,他是康奈爾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William Bemis的學生,曾希望去印度的一家海洋研究機構研究扁平魚的早期進化問題。 “我依靠這筆資金來支持完成我論文的最後一章。”

GROW項目拒收新申請一事也讓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Jan Allen感到吃驚,該院目前有200多名研究生研究人員。她剛剛參加了一個研討會,會上有很多GROW項目的入選者分享了如何申請該項目的經驗。

Allen說,在國外工作“可以為學生提供全球化的研究視角,而開闊眼界在當今世界中顯得越來越重要。”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為何會收緊項目?NSF沒有說明項目暫停的原因,也沒有說明該項目是否會恢復運行。

NSF法律與公共事務辦公室主任Amanda Greenwell表示,目前正在重新審議GROW項目的未來方向,NSF預期將在未來幾周內發布一份聲明,但是“在做出相關決策的過程中不會公開討論這個問題”。

Greenwell還表示,GROW入選者數量在過去3年內呈不斷下降的趨勢,從2016年的158人降至今年的88人。

高校出“訪問學者政策”,或影響近千名訪問學者

除了對赴外科研收緊,不久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份“訪問學者”政策也引發熱議,讓人們擔憂赴美學術交流會受到當地限制。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今年10月發出了一封名為“訪問學者政策”(Visiting Scientist policy)的郵件,根據媒體提供的郵件截圖,該學校響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對(美國的)生物醫學受到威脅以及知識產權損失的擔心,決定終止訪問學者項目。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會響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對(美國的)生物醫學受到威脅以及知識產權損失的擔心,我們決定終止訪問學者項目,並且立即生效。

……

因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未來都不會招待任何訪問學者直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放心地感覺可以讓外國學者參與到美國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中,直到威脅解除。

郵件中還提到,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已經成立欺詐調查小組。

這一郵件引起了海內外華人學者的高度關注。一位駐美的中國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告訴《華盛頓郵報》,如果這一限制持續一年的話,取消該計劃可能會影響到將近一千名訪問學者

10月22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在官方部落格中發布了一篇文章作為對此事的回應。文章標題為“與NIH的多次互動引發了對其需要立即關注的2項政策合規性問題的考慮”,以下為這篇部落格的截圖:

這篇文章中特意將NIH“涉外政策”的範圍框了出來,而這一範圍相當寬泛:無論是否有資金往來,任何同外國機構雇用的研究人員簽署的項目或部分參與的項目皆屬於涉外項目。文章還列出了符合這一定義的項目內容:來自美國境外的人體標本或脊椎動物資源;以收集數據、調查、采樣等為目的而受到國外項目資助進行的外國旅行行為;受到外國資助的可能涉及環境、資源的任何活動。

以上這些都需要提前向NIH申請、通報並獲得事先批準。

消息還提醒,如果醫學院人員有參與當前受NIH或其他聯邦資助的涉外項目,請準備一封解釋該關係的信函,並需取得項目官員的批準。

那麽,NIH到底在擔心什麽?

今年5月,美國國會對來自國外科研勢力的不斷滲透而導致美國國內知識產權流失感到不安。8月20日,NIH院長柯林斯發出一篇公開信對美國國會的這一關切做出響應。

這封寫給大約一萬家NIH撥款資助的機構的公開信表示,NIH鼓勵它們與FBI外地辦事處就知識產權和外國干擾的威脅進行簡報,簡報內容包括研究人員是否未披露受外國政府的資助、是否進行了知識產權轉移、是否泄露同行評審資訊等行為。

科學還能無國界嗎?

科研機構很難對知識產權轉移進行界定、管理和防範,這也是美國從政界到學界一直在呼籲解決的問題。

去年12月,白宮發布了國家安全戰略,聲稱將“審查簽證程式,以減少非傳統情報收集者的經濟盜竊行為”,之後對STEM相關領域的外國學生、學術交流明顯增加,而中國留學生簽證的議題也頻頻被提及。

現在,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此前美國發布的《2017門戶開放報告》,2016-2017學年就讀於美國高等教育機構的中國學生增至35萬人,在所有留美生源國中位居榜首。

今年10月,FT的一份報導更是炸開了鍋:川普的團隊正試圖說服川普阻止所有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雖然提議最終被川普否決,但白宮貿易顧問Peter Navarro等官員仍在呼籲對中國學生采取更嚴厲的行動。

而在以前,白宮根本不會討論的“禁止中國留學生”這種荒唐的議題。

對於NIH院長的公開信,北京大學饒毅教授曾公開發文,表示對柯林斯所謂美國生物醫學研究面臨威脅的言論感到震驚,因為“這是和平時期第一次政府官員限制科學交流”。

饒毅教授稱,30年來,NIH都資助了在中國國內的研究。這些中國研究人員自然都有中國機構的經費,他們的知識產權屬於自己的部門,中美兩國的政府基金都不能擁有其知識產權。

現在,針對GROW項目被暫停,已經有部分學生和老師提出異議,並且也在等NSF的最新回應。

不過,也有人擔心,巴斯德曾經說過的“科學無國界”是否還能夠擲地有聲?未來國家間的科研交流還會順利嗎?

參考鏈接: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8/11/nsf-suspends-program-allowing-graduate-fellows-study-abroad?utm_campaign=news_daily_2018-11-02&et_rid=17057684&et_cid=2465506

【加入社群】

新智元 AI 技術 + 產業社群招募中,歡迎對 AI 技術 + 產業落地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微信號:aiera2015_3入群;通過審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加入社群後務必修改群備注(姓名 - 公司 - 職位;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