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季食療先潤肺

黑芝麻燕麥粥。

人民視覺

秋高氣爽,燥隨秋來。「燥」是秋季氣候的特點。中醫認為,秋燥消耗津液,從口鼻先行入肺。如果不及時化解,會出現口乾口渴、食欲不振、尿少便秘、體重下降、皮膚乾燥等現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說,肺臟容易因秋燥而傷,秋季養生主要應從養肺、潤肺、補肺入手。

中醫有「燥性乾澀,易傷津液」「燥易傷肺」之說。秋季養生不僅能防治秋季常見病、多發病,還能增強人體對秋後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改善體質。王宜建議選用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和中藥來防治保健。

中醫認為,秋季五臟屬肺,因此正常體質者秋季一般應以養肺平補為宜。平補可選擇黑木耳、銀耳、銀杏、花生、杏仁、杏子、無花果、萬壽果、烏梅等。銀耳為葯食兩用之品,藥性平和,服用安全,有滋潤而不膩滯、健腦而不興奮的特點,扶正固本和滋補強壯作用,特別適合中老年人長期食用。

甘蔗、梨清肺潤燥。王宜說,有秋燥證象的人,吃點辛味食物可以驅散肺中的鬱氣。清肺潤燥的食物可選擇枇杷、梨、甘蔗、荸薺、橙、蘿蔔、竹筍、絲瓜、白菜、紫菜、鴨蛋等。

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作為清涼的補劑,對於大便乾結、反胃嘔吐、虛熱咳嗽等病症有一定療效。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症有效。她強調,由於梨、甘蔗性寒,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百合、薏米補益肺氣。王宜認為,有肺氣陰虛證象的人,應辨證予以補氣、補陰或氣陰俱補。可用百合、薏米仁、淮山藥、蜂蜜等益補肺氣。引起肺陰虛癥狀時,可用核桃仁、芡實、瘦肉類,蛋類、乳類等食物滋養肺陰。如傷及胃津、肝腎陰氣,可用芝麻、雪梨、藕汁及牛奶、麻仁、海參、雞肉等分別滋養胃陰及肝、腎陰。

芡實是一種「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秋補佳品,分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以補腎澀精為主,而炒芡實以健脾開胃為主。秋季使用芡實進補,最簡單的是製作芡實糊:將炒熟的芡實1000克研磨成粉,臨服時,取50—100克粉末沖開水調服。隨自己愛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

王宜提醒,秋季不宜過度進補。雖然秋季是滋補身體的好季節,但是進補也應適量適度。一般不宜食用過於辛辣及膩滯厚味、煎烤的食物,以及鹿茸、牛鞭、紅參等大補之物。對燥熱者來說,應避免使用性味苦寒的食物,也忌過於辛散,以免過散傷津或使寒邪侵肺,導致肺虛加劇。

秋季平補,王宜推薦適當食粥,能和胃健脾,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煮粥時,適當加入梨、蘿蔔、芝麻等葯食俱佳的食物,更具益肺潤燥之功效。

小貼士

梨粥

梨2個,洗凈後連皮帶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和水煮粥食用。

芝麻粥

芝麻50克,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大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適於便秘、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食用。

菊花粥

菊花50克,大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煮成粥。因其有助於散風熱、清肝火、明目,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15日 05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