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行貨幣“呼之欲出” ,替代對象是現鈔

記者 | 陳鵬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周六表示,經過5年的研發,央行數字貨幣(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現在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

穆長春在10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說,央行數字貨幣依然是具有無限法償特性的貨幣。與比特幣、Libra等虛擬貨幣不同,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用於小額零售業務場景,將在雙層運營體系安排下,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替代的對象是M0(現鈔),而不是M1、M2,不會引發金融脫媒。

雙層運營體系是指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M0是指流通中的現金,M1是M0+活期存款;M2是M1+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穆長春表示,之所以采取雙層運營體系,而非由人民銀行直接對公眾發行數字貨幣的單層運營體系,主要是考慮到,採用單層運營架構,意味著央行要獨自面對所有公眾,這會給央行帶來極大的挑戰,同時也會導致金融脫媒。

他解釋稱,央行數字貨幣和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相比,前者在央行信用背書情況下,競爭力優於商業銀行存款貨幣,會對商業銀行存款產生擠出效應,影響商業銀行貸款投放能力,增加商業銀行對同業市場的依賴。相比之下,雙層運營體系可以充分發揮商業機構的資源、人才和技術優勢,促進創新,競爭選優,避免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也有助於化解風險,避免風險過度集中。

穆長春說,從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來看,雙層運營體系不會改變流通中貨幣債權債務關係。為了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商業機構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央行的數字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負債,由中央銀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另外,雙層運營體系不會改變現有貨幣投放體系和二元账戶結構,不會對商業銀行存款貨幣形成競爭。

“由於不影響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也不會強化壓力環境下的順周期效應,這樣就不會對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穆長春說。此外,如果需要的話,央行數字貨幣還可以為央行實施負利率提供條件。

他強調,在雙層運營體系下,由於央行數字貨幣仍然是中央銀行對社會公眾的負債,同時為了保證並加強央行的宏觀審慎和貨幣調控職能,不改變原有貨幣政策傳導方式,央行數字貨幣一定要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對於外界關注的,央行數字貨幣是否會採用區塊鏈技術的問題,穆長春說,央行從來沒有預設過技術路線,並不一定是區塊鏈,任何技術路線都是可以的,可以稱為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

穆長春說,無論是采取區塊鏈還是集中账戶體系,電子支付或移動貨幣,任何一種技術路線,央行都可以適應,要求就是要符合央行設定的門檻,比如針對小額零售高頻的場景,央行數字貨幣必須具有高擴展性和高並發性。

“因為是針對零售,至少要滿足高並發需求,至少達到30萬筆/秒。如果你只能達到Libra的標準,只能國際匯兌。像比特幣一樣做一筆交易需要等40分鐘,那整個超市門口都要排大隊了。”他說。

穆長春還指出,雖然Libra也是用所謂的100%的儲備資產抵押,但是它並沒有把自己限定於M0,這就可能出現Libra進入信貸市場而產生貨幣派生和貨幣乘數的情形,進而出現貨幣超發問題。

相比之下,央行數字貨幣是對M0的替代,對於現鈔不計付利息,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也不會對現有的實體經濟產生大的衝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