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國最懂吃薑的城市,你一定猜不到

有些食物,存在本身即有態度,像榴蓮、折耳根這種帶有特殊氣味的吃食,喜歡的人視若寶藏,厭惡的人避之不及。今天要說的薑,大概也算其中之一。

小時候,我很怕吃薑。不幸的是,這玩意還是國民第一調味料,無處不在。吃飯正香時嚼到一塊薑,別提多煞風景了。這大概不僅出於小孩子對辣味的容忍度有限,也因為薑有芳香性的揮發油,吃在嘴裡有種吃了風油精的感覺。

對於薑的改觀,似乎是從薑糖、薑餅和薑汁汽水這種薑味小零食開始的。慢慢地,也就懂得了欣賞薑的本味。

孔子說“不撤薑食”,每頓飯都應有薑。有人開玩笑說,這是因為他老人家有胃病,所以頓頓離不開薑。不管怎麽說,薑作為中國人最喜歡的香料之一,不少地方都將它吃出了自己的特色。

台州,全國最懂薑的地方

廣東的白切雞,蘸料裡必然少不了沙薑,而南薑,則是潮汕鹵鵝的必備原料,少了它,味道怎麽都差點意思。薑黃則承擔著染色的職能,最常用於印度咖喱。我在雲南吃過一種“黃豆腐”,是宣威市倘塘鎮的特產,用薑黃染色的豆腐,用繩子串起來掛晾,是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在大山深處,薑黃寓意著豐收和圓滿。

但要說哪個地方的薑,給我留下過特別深刻的印象,還要屬浙東的台州。

中國的飲食格局,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的說法,這“東辣”指的不是辣椒,正是薑。東部沿海地區,吃海鮮的地方很多,薑憑借暖胃、驅寒、去腥的功效,成為了海鮮的絕佳伴侶。台州人深諳薑對沿海人民的重要性,變著法的把它變成了這座城市的寵兒。

對於很多台州人而言,從出生的那一天起,便與薑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月子裡的產婦,有喝薑湯、吃薑炒米、喝薑米粥的習俗,但最講究的,還是一碗薑湯面。除了產婦,來探望的親朋好友,每人也會被款待一碗薑湯面,這是台州人的習俗,也是禮數。

薑湯面顧名思義,最講究的就是熬薑湯。圖省事的店家,會以磨好的鮮薑汁取代,味道雖濃,卻不免刺激浮躁,不如用乾薑熬製來的醇厚。薑片用黃酒熬製,待酒精揮發後,撈出薑片曬乾,做薑湯面時,便用這乾薑熬湯,再加入魚、蝦、蛤蜊、黃花、豆皮等配料。一口湯下肚,辛辣的暖流從嗓子流入胃袋,初嘗有些不可思議,待汗落以後,又覺得一身神清氣爽。

出了台州,甚至一出椒江區,便很難再吃到薑湯面了,但人們也會想些法子用薑驅寒。離溫州不遠的樂清,是吃海鮮面的好地方,不起眼的蛋餅,就是用薑末煎成的。平時在家吃海鮮時,一定會有薑末、薑汁相伴,出門在外還能享受到家的周到,讓人感慨最多的,就是浙東人的熨帖。

除了薑湯面,還有一種叫“薑汁核桃調蛋”的甜品也頗具特色,類似於加了紅糖和薑汁的水蒸蛋,下面用核桃仁打底,辛辣中帶著回甘的味道很吸引人。在中國的“五辛”中,似乎只有薑才有與甜品結合的本領。

夏天,為什麽要吃薑?

夏天,正是新薑上市的季節,恰好迎合了老祖宗提倡的“冬吃蘿卜夏吃薑”的飲食習俗。那麽,這種說法的根據,到底來自於什麽呢?

有人說,因為夏天人們喜歡吹空調、吃冷飲,身體寒涼,吃薑可以驅寒;也有人認為,夏天氣象燥熱,使人食欲不振,薑的辛辣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增進食欲。這些說法,都隻抓到了表象,夏日吃薑,其實來源於《黃帝內經》中的一個理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夏之際,萬物生發,陽氣為盛,看上去欣欣向榮,但人體內的陽氣與外部環境相比,是相對虛弱的。中醫最喜歡舉的例子,便是把人體比喻成一口井。夏天外部炎熱,但井水冰涼,冬天則完全相反。這個時候,就需要吃一些補助陽氣的食物來中和內外部的差異。

與辣椒、大蒜從國外傳入不同,據推測,薑產在今江淮一帶,先秦時就為華夏民族所利用。“根正苗紅”的出身,加上其溫和、辛辣的屬性,也讓薑成為“解表散寒”的夏日祛暑良品。

- End -

文 | 西夏

原創發布,請勿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