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天的宮廷劇,只有精神萎縮和更萎縮的區別

9月15日,我在北京望京,參加了“今日頭條”的“V計劃沙龍”——“清宮劇裡的百萬粉攻略”講座。與張明揚、林特特、劉三解等歷史作家們一起聊起了“為什麽清宮劇又火了”,大家都對當下的后宮劇頗多感慨。

“今天的宮廷劇,只有萎縮和更萎縮的區別”

我在之前看一則評價,說雖然現在的宮廷劇越來越精致,但是連瓊瑤劇的精神內涵都沒有達到。瓊瑤劇本身至少強調了愛情與自由,比如你為了得到更好的愛情、更多的自由可以犧牲一些利益,這其中有一種不斷抗爭的力量。

而你看今天的宮廷劇,劇中人物不斷地爭寵,為了得到地位使盡陰謀和陽謀,把人的精神極度萎縮化了。

把現在的宮廷劇和前幾年的類似影視作品對比,我覺得《甄嬛傳》是宮廷劇的高峰,拍得特別好。

金庸劇之所經典,是因為它在創造了一個世界之後,最後也消解著這個世界。熟悉金庸劇的觀眾會知道,它是一步步地創立起一個江湖的。到《射雕英雄傳》的時候,金庸整個地立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英雄概念,這已經把俠義推到最高峰了,把英雄立起來了。

在這之後,《天龍八部》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消解這個俠義世界,告訴你英雄也會死得很慘,讓人對英雄產生懷疑。直到《鹿鼎記》以後,他把整個英雄世界消解了——英雄是流氓,而流氓也是英雄,你分不清誰是英雄誰是流氓。

《鹿鼎記》

從某種意義上,《甄嬛傳》在創造一個完整世界的同時,最後也在消解這個世界。劇中人物不斷通過各種計謀爭奪愛情,以及在爭奪愛情中鞏固自己的“職場”地位,通過打怪更新獲得成功,最後結局是消解了這種“成功”。王權是不可靠的,我把王權的最高代表弄死了,但是在這裡並不快樂,這是它的一個解構方式。

在《甄嬛傳》之後再拍宮廷劇,當然也能夠有拍得叫好又叫座,但我覺得意義已經不是特別大了。因為《甄嬛傳》已經把作品邏輯完全建構和解構了,如果僅是模仿,很難達到同樣的高度。從精神境界層面來看,今天的宮廷劇,只有萎縮和更萎縮的區別,但是技巧可以嫻熟和更嫻熟。

所以我特別讚同林特特說的,“其實,現在的宮廷劇不值得看”。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己有時間,就是想看看也可以,但在精神指向上,我覺得它沒有更具價值的東西存在了。

清代史最不適宜拍后宮劇

我有一個感想:在這麽多各朝各代的后宮戲裡,清代是最不適宜拍后宮劇的。

為什麽?

首先,清代后宮妃子的數量最少,后宮“品質”相對有限。因為當時后宮來源隻限於八旗,甚至是隻限於有一定品級以上的家庭才能把女兒送進后宮,選擇範圍比較狹小,妃子長相也比較醜。

與慈禧合照的格格和妃子們

其次,清代后宮規矩極其嚴,包括晨昏定省。雖然各朝各代都有,但是清朝特別特別嚴格。還有后宮不能乾政、不能親自帶小孩等規矩,小孩在出生時要交給乳母,親生母親不能親自帶小孩,這是很違反人性的,但因為那時規矩極嚴,所以沒有人敢違抗。

前段時間有篇文章,叫《清代的妃子為什麽都沒有名字,包括皇后》。我們今天看的如懿,或者甄嬛,或者青櫻,每一部劇裡的同一個妃子的名字都不一樣,為什麽?都是編的。清代史料浩如煙海,但在這麽多的史料當中,除了少數的幾位有名字,幾乎每一任皇后、貴妃都是沒有名字的。我們現在看的后宮劇中的妃子名字,可以說都是“瞎掰”。

在不同的清宮劇中,烏拉那拉氏的名字和人物形象都大相徑庭

另外,清朝后宮也不能乾政。

清代后宮所有的故事,都是“螺螄殼裡做道場”,說白了就是一畝三分地裡發生的故事。好比說你今天偷了炭,皇后、甚至皇帝就會因為被偷的這兩斤炭去斷案、去管你。放到今天,先不說大富大貴的人家,就算小康人家,少了兩斤炭,沒了就沒了,沒了再買,都不會太著急。清代后宮當時已經狹隘到這種程度了。

但不管說明朝還是漢朝,亦或是宋朝,每一朝代都有所謂“后宮乾政”,后宮和前朝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還包括下一任皇帝選誰,皇太后或皇后有非常大的決定權。諸多政治事件的關鍵變動,後妃在裡面是有影響力的,這類故事特別多。

說了這麽多我想表達的是,清代后宮是所有后宮裡最無趣的、最死水一潭的,以及她們與整個政治社會變革格局沒有關係,是極其狹隘的。

那麽,大家為什麽反而一窩蜂拍清宮劇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我覺得現在無論是編劇、導演、演員,還是觀眾,都不足以處理太複雜的事情,總體來講智力水準只能夠處理那“一畝三分地”。今天跟她吵吵,明天投麝香,互相廝殺,能想到的格局就是這些。他們把最無趣的東西拿出來拍,而且這麽受歡迎,這個是關鍵。

各朝代所拍攝古裝戲劇數目統計。via:大象公社

歷史寫作,辨別真偽很重要

我其實比較側重漢史寫作。我不是史學專業出身,平時寫一寫所謂的爆款文,有時候閱讀量百萬左右。

對於在互聯網上進行歷史寫作,我認為辨別真偽非常重要。漢代的資料其實非常少,很多材料也容易辨偽。在看《史記》和《漢書》時,大家通過邏輯分析能發現它裡面隱藏的一些秘密。有時候,相關人員為了證明後來的皇帝多高明,會把前任皇帝相關史料進行篡改,甚至寫得十分不堪。閱讀史料時,很多人都能讀出其中寫在紙面上的1/3,但是白紙黑字背後的一連串密碼,好比冰川在海平面下的2/3,能否被讀懂,這很關鍵。

寫爆款文,關鍵要掌握邏輯,觀點和文本差異化,同時兼具判斷能力。有新材料當然最好,在沒有新材料時,一定要能夠辨別真偽。

回頭看現在的清宮劇或是其他古代歷史題材影視劇,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的觀眾太習慣於把一部熱門劇的歷史故事當成真實的歷史,往前更早,他們習慣把說書和戲曲當成真實歷史,因此當你告訴他們真實的歷史故事時,他們覺得無法接受。

1939年出品的影片《香妃》,講述了乾隆年間回部女子香妃被擄入京後忠貞節烈,毅然赴死的故事。在歷史上,乾隆根本沒有名叫「香妃」的妃嬪,香妃的傳奇,完全脫胎於野史。via:大象公社

如果可以穿越,你想要穿越回哪個年代,想要做什麽樣的人?

哪個朝代的影視劇有可能火?

我希望是漢朝。

實際上,現實社會挺扯、挺糟糕的。但即使是繁華發達的唐朝、宋朝,或者早一點的漢代也好,普通百姓的命運,都遠遠比不上今天。更不用說清朝、明朝這兩個聽了就讓人瑟瑟發抖的王朝了。

就算有機會穿越回古代當公主或妃子,我也不情願,我覺得她們挺慘的。

下一個問題,哪個朝代的影視劇有可能火?

這個要結合社會正能量主旋律考慮,因為有些朝代雖然包含特殊的意義,但它永遠不可能火起來。比如說元朝,因為有太多說不得,基本的價值觀尚未統一。至於明朝,我覺得也難。因為它是一個負面遠遠大於正面的朝代。

唐代和漢代還是有希望火的。因為在當時,我們中國還是位於世界前列的,雖然存在問題,但相對其他的國度來說,它們整體的方向是向上的,還是在進步的。因為制度的確立,經濟欣欣向榮,而且兩朝人物都各自有故事。

其他的朝代比如說魏晉南北朝,因為戰亂和分裂,不是很受歡迎。

自1998年播出,至今已紅20年的《還珠格格》

關於自身的互聯網歷史寫作

我的歷史寫作經歷比較複雜。

最開始我是讀中國古代戲曲史專業,畢業後在媒體工作,寫了一本書《怕是風流負佳期》,算是《西廂記》的解讀。當時行業專家對我的這本書評價非常高。不過後來我沒有繼續走這條路,而是以漢代后宮為主題創作了歷史長篇小說《長信宮詞》。

再往後我開始寫專欄,出了一本書《活在漢朝不容易》,發表在某媒體專欄上,算得上小半個漢史專家。

這個過程中我逐漸有些走歪,我發現每當寫女性主題的文章閱讀量將遠遠超過歷史題材,可能很多讀者對我的認知印象是一個“女權主義者”,而不是“歷史小說家”。但到現在我已經出了7本歷史題材的書籍、寫了2部歷史長篇小說,也在和出版機構和影視片方談合作,其實歷史寫作才是我的本行。

在歷史寫作上,在座的諸位比我資深很多。不過,我通過史料閱讀、歷史寫作,不斷地思考,這給我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通過這種方式,我能更深刻地理解當下整個政治和社會文化結構。

比如說女權,實際上是權力關係的映射,是權力關係在不同群體裡的體現。如果要理解這個問題,不能抽象看,也不能僅憑新聞判斷。因為新聞都是片斷的、細節性的東西。

《康熙王朝》

但通過閱讀歷史,通過觀察皇帝、前朝臣子與后宮的互動過程,我發現其實中國女性從古代到現代變化不大。當下中國女性最大的特點是不具“現代性”,我們看到很多的問題,其實在史書中已經完全呈現了。

對於從歷史寫作者轉變成女權主義者,我很感謝這個過程,其實這後面的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在合適的時機,我會把我關注的歷史換種方式重新解讀。假如說我再重新寫當時的后宮史,一定不是陰謀和陽謀,一定是與歷史場景和政治格式變遷密切相關的。

如何創作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內容?

如何創作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內容?其實最關鍵還是價值觀。

現在史料並不缺乏,如果是無人挖掘或是很冷僻的史料,很難成為真正的爆款。

對於清宮劇以及更廣泛層面的歷史寫作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不好看”或是“史實不準確”,而是價值觀有問題。

比如說《延禧攻略》,這當然是讓觀眾很“爽”的作品。在電視劇最後,當延禧成為皇貴妃後,有人問她,“你坐在這裡,所有人對你俯首帖耳,是否有快感”?她說:“真的,這種滋味很爽。”

看到這段對話,我心裡咯噔了一下。你不能說她是錯的,但她這是帶有沾沾自喜的表達,而不是反省。

再說到《甄嬛傳》,甄嬛也是暗黑的,並不能說比後來的延禧好多少,她是“惡之花”。但她知道“惡”是不好的,她為此痛苦,並且感覺在皇權之下失去真正的自我,能夠真正意識到這個惡是由誰帶來的。因此甄嬛是由邪惡中開出的花,並且具有鮮明的是非態度。所以綜合來看,我覺得這部電視劇的價值觀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問題。

《甄嬛傳》

不過,如果你終於爭得皇上的恩寵而感覺“好爽”,我覺得這一點從某種程度來說是有問題的。當我們把“最終得到權力”當作“最終的勝利”,社會達爾文主義已經通殺一切,並且把這一準則視為人間真理。我認為這種劇少看為好,因為它會荼毒我們的心理。

·END·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

文章首發於vx公眾號:侯虹斌客廳(houhongbin0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