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酸鹼體質」創始人承認騙局,扒一扒那些跑步盛行的偽科學

11月2日,美國聖地亞哥法庭判羅伯特歐陽(Robert O.Young)賠償一名癌症患者1.05億美元,其中包括9000萬美元的痛苦賠償金和150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金。

你可能壓根就沒有聽說過這個人,但這個人提出的理論你肯定聽過,甚至或多或少也聽信過,這就是著名的「酸鹼體質」理論,羅伯特歐陽就是這個偽科學的創始人,此人自稱醫生並出版過暢銷書《酸鹼奇蹟:平衡飲食,恢復健康》。

在法庭上,羅伯特歐陽庭承認自己的種種騙術,他不是什麼微生物學家、醫學專家及自然療法師,也沒有受過任何科學訓練,他沒有行醫資質,連文憑也是買來的假貨。在羅伯特歐陽被判罰的同時,其酸鹼體質致癌的偽科學也被推翻。一代神棍精心營造的神壇頃刻間傾覆,讓眾多信徒,這其中可能也包括你我瞠目結舌,恨不得打自己的臉。

「酸性體質論」認為,體質的酸化是百病之源,無論是癌症,還是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都是由於多吃了「酸性食物」導致體質酸化引起的,而所謂「酸性食物」範圍之廣,絕對可以嚇你一大跳。

「酸鹼體質論」雖然產生於美國,但中國老百姓深受其害,信徒眾多。在保健品推銷現場,酸鹼體質理論被廣泛談及,成為部分保健品推銷的一大噱頭;很多人買菜吃東西,還照食物酸鹼表挑三揀四,言必稱鹼性食物健康,故弄玄虛。

「酸鹼體質」致病的說法純粹扯淡。「酸鹼體質」說人體pH值必須維持在7.4左右,任何偽科學的第一句話都是科學的,的確,正常人體液本身就呈弱鹼性,pH值就在7.4左右,但是你真想把它變成6.8你也沒這本事,哪怕你天天吃的都是所謂的酸性食物!

因為人的體液具有很強的中和緩衝功能,他自己就能夠維持酸鹼度的平衡,所以無論你攝入的食物是酸性還是鹼性,人體的pH值是基本不變的,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酸鹼體質」。

也就是說,人體對於酸鹼度有極強的調節能力,使之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波動,如果血液的PH值低於7.35,那就酸中毒了;如果高於7.45,那就鹼中毒了,這個時候你不是在這裡坐而論道,而是在醫院進行搶救了!

類似「酸鹼體質」的偽科學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呈現明顯「劣幣驅良幣」的態勢,在跑圈何嘗不是如此,跑友中或者大眾中盛行的一些關於跑步的說法其實也是「經久不衰」的偽科學。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跑步中的那些「盛行」的偽科學。

一、馬拉松比賽後幾天進行排酸跑

1、乳酸會在跑馬結束後半小時自然清除

運動時的酸脹感的確是乳酸堆積引起的,這種酸脹感還是導致我們身體疲勞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無論運動時間有多長,運動強度有多大、以及你運動後是否做拉伸,運動時體內堆積的乳酸都會在運動結束後半小時以內被完全清除。

那這些乳酸去哪裡了呢?當然不可能排出體外,你感覺過體內有酸性物質從汗液、尿液、呼吸中排出了嗎?顯然沒有。

首先,這些乳酸大部分會被徹底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並釋放能量,其次,還有一部分乳酸在肝臟重新轉變成糖存儲起來,這一過程專業術語稱為「糖異生」。

那麼,乳酸清除的整個過程大約需要多長時間呢,一般5-10分鐘就行,最多不超過30分鐘就會完成。

2、既然跑馬後第二天肌肉酸痛不是乳酸引起的,那會是什麼原因呢?

既然不是乳酸堆積,那為什麼我們在跑馬後好幾天都會覺得肌肉酸痛不止呢?我們把這種運動後當天肌肉反應不明顯,卻在運動後第二天出現明顯肌肉反應的現象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簡稱DOMS)。

通常來說,延遲性肌肉酸痛會在運動後幾小時或一夜之後出現,所以具有延遲出現的特徵,同時,這種癥狀消失得比較緩慢,短則兩三天,長則3~7天才能完全恢復。

目前主流觀點認為,運動後的肌肉酸痛現象主要是由於肌肉細微損傷引發。也就是說,由於運動量超過平時正常能承受的負荷量(比如說跑馬、挑戰新的距離、挑戰新的配速),機體不適應,導致肌肉的細微損傷,肌肉在修復過程中,引發了炎症反應,導致肌肉酸痛。

這樣的細微損傷,不同於肌肉拉傷,肌肉拉傷是肌肉較大面積的急性損傷,立馬會出現腫脹甚至淤青,而延遲性肌肉酸痛主要發生在微觀層面,肉眼根本看不見。

並且,延遲性肌肉酸痛雖然被稱為酸痛,但其實主要是痛,而不是酸,運動時的肌肉酸痛則主要是酸,而不是痛。

3、既然無酸可排,跑馬後第二天接著跑步有意義嗎

雖然無酸可排,但跑馬後第二天不休息而是接著跑步,這個事情本身是對的嗎?跑馬後特別是初馬後,肌肉的細微結構已經受傷了,機體這時會啟動修復機制,你需要做的就是休息,繼續跑步容易刺激肌肉,導致修復延遲,甚至加重損傷。

這是為什麼排酸跑後第二天很多跑友仍然反映肌肉酸痛的原因,有些跑友甚至錯誤的怪自己排酸跑跑得太短,沒有達到排酸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運動量,這時就會導致肌肉反覆細微損傷,並引發更為嚴重的炎症反應。

所以,排酸跑不是跑馬後的標配,跑馬後休息才是最好的恢復措施。

4、為什麼有些跑友覺得排酸跑有效果呢

既然跑馬後第二天應該休息,但為什麼有些跑友覺得排酸跑後的確肌肉酸痛感減輕了呢?

一方面,在肌肉酸痛很明顯時,中低強度運動具有即刻緩解酸痛的效果,但這樣的效果,持續時間非常短暫,過一兩個小時後,酸痛感又會再次來襲;其次,對於那些資深跑馬者而言,跑馬第二天肌肉只是有些輕微酸痛,到了第三天也就自然消失了,這不是來自於排酸跑,而是來自於肌肉自然恢復過程,而恰恰在跑馬後第二天你來個排酸跑,那麼就會讓你誤以為是排酸跑在起作用。

所以說,排酸跑最多可以理解為積極性恢復。所謂積極性恢復,是指在大強度運動後,再進行一些較小強度的運動以促進恢復和消除疲勞。

但目前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恢復性跑步有助於消除延遲性肌肉酸痛現象。

5、跑馬後的肌肉酸痛其實幾乎沒有措施可以有效緩解,提高能力是根本

對於跑馬後第二天出現的肌肉酸痛,會給我們帶來很不舒服的感覺,甚至影響工作生活,比如無法下樓、行走困難。如果不能用跑步解決,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你覺得拉伸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麽?曾經我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運動後拉伸並不能有效防止或減緩延遲性肌肉酸痛癥狀(但運動後拉伸可以改善肌肉彈性)。

冰敷、按摩、針灸等等的措施在經過嚴格測試和研究後,發現對於緩解疼痛的效果都很微弱。

當然,上述方法多管齊下也許可以輕微緩解肌肉酸痛。但即使輕微緩解了酸痛,也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方法可以加速機體恢復到正常功能,他們僅僅只是緩解癥狀而已。

因為疼痛減輕並不代表機體恢復,深層肌肉損傷和功能降低仍在持續,而完全恢復功能需要1-2周。

也就是說,跑馬後第二天肌肉酸痛現象就是身體對於負荷不適應的一種正常現象,它難以從根本上消除,不做任何處理,過幾天,你的身體也可以自然恢復,並且恢復後身體會變得更加強壯。

這也是為什麼初次跑馬者肌肉反應劇烈,而當你參加第二個、第三個馬拉松時,肌肉反應就會明顯減輕。

因為,你的肌肉已經形成記憶並且練就得更為強大。能力提升了,可以應付馬拉鬆了,自然延遲性肌肉酸痛現象就出現得越來越少。

總而言之,排酸跑是徹頭徹尾的偽科學。跑馬後第二天出現的肌肉酸痛是正常現象,無需進行任何處理,過幾天會自然緩解。

換句話說,如果酸痛很明顯,你需要的是完全休息,給予肌肉足夠恢復和修復的時間,如果酸痛感比較輕微,不是不能跑步,但不要把酸痛消除歸結是做了排酸跑,隻不過是肌肉自然恢復讓你誤以為是排酸跑在起作用。

二、跑步百利唯傷膝

1、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膝關節更加健康

跑步這種單一動作不斷重複的高衝擊運動長期進行,是否會導致關節出現問題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跑步百利唯傷膝的說法也流傳甚廣,事實上我們也經常發現跑者受傷膝痛困擾,這是不是意味著長期跑步可能會導致跑者更容易發生關節炎呢?

來自於《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的研究最終揭示了科學結論:跑步總體而言,不僅不會引發關節炎,反而有益於關節健康,跑步是否引發關節炎很大程度上受到跑步的強度和量的影響。

簡單地把跑步與關節炎畫等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跑步百利唯傷膝」這樣的說法是極大的誤導。

《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的研究顯示:健身跑者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但競技跑者的關節炎發生率也達到13.3%,總體來說,跑步是有利於關節健康的,但過量、高強度的跑步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

2、大眾跑者還是要重視過量跑步的風險

大眾非常關心的話題是如果把跑步長期進行下去,比如5年、10年、20年,是否在比較久遠的將來引發關節炎呢?

這項研究也回答了這一問題:他們發現即使將跑步運動堅持進行15年的跑者,相比缺乏運動者和競技跑者,發展成為髖關節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概率也並不大,跑步是一項長期安全的運動,它也會對膝關節、髖關節健康帶來長期的好處,而恰恰相反的是,缺乏運動者未來發生骨性關節炎的概率更高。

此外,長期從事高強度、大運動量跑步也會增加未來發生骨性關節炎的可能性。

那麼,什麼叫做大運動量跑步呢?這個界限究竟是多少呢?這篇研究認為每周跑量超過92公里,也即月跑量達到368公里是安全跑量的上限。

3、既然跑步有益關節健康,如何解釋3-4成跑者受到膝痛困擾呢?

跑友看到這裡,可能會產生一個很大的疑問,說好的跑步有益關節健康,那為什麼我會發生膝痛,而且我周圍的跑者發生膝痛的也很多。

根據中國核心跑者調查,的確也有30-40%的跑者受到不同程度膝痛困擾。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不是跑步傷膝,而是錯誤的跑步傷害膝蓋。

什麼是錯誤的跑步呢?比如不重視跑後拉伸和跑後恢復、跑姿不合理、忽視肌肉力量訓練、違背循序漸進原則盲目追求跑量和速度,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貿然跑馬等等,而這些問題在大眾跑者中比比皆是,這跟大眾跑者整體科學素養不足有關。

我們學習其他體育技能,比如網球、羽毛球、擊劍,往往都知道要找教練學習技術,而認為跑步也需要學習的人卻很少,跑步誰不會?跑步還需要學嗎?這是普通大眾面對跑步最常見的看法,正是因為不夠敬畏跑步,輕視跑步,在科學素養不夠加之運動技能缺乏的情況下,使得大眾在跑得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出現了大量傷痛。

這跟跑步本身無關,而是跟不懂跑步,錯誤跑步有關。跑步也是一項專門技能,也是需要學習的!

三、總結

偽科學總能大行其道,真正的科學卻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傳播,才能被大眾接受。

「酸鹼體質」不會因為創始人的倒台而休矣,仍然會有許多人大肆渲染偽科學,就像仍然會有很多人在馬拉松跑完第二天繼續進行「排酸跑」,但慧跑也會不斷地、堅定的告訴跑者,排酸跑是偽科學!科學跑步的知識技能總要有人傳播!

點擊加入「跑步研習社」,獲取專業跑步課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