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史書上關於雹災的記錄:雹大如鬥、如牛、如屋……

冰雹,又稱雹子、冷子、冷蛋等,是一種含有冰晶、雪花、水滴的對流雹雲形成。

其降落地上,來勢凶猛,小的如綠豆、大的如雞卵、拳頭,甚至如鬥、如牛、如屋,對人類及動植物、農作物造成極大的傷害。

我國的湘、鄂、閩、贛等省份很少出現雹災,其他各地,尤其是北方山林及丘陵地區,每年都會出現程度不同的雹災,嚴重的雹災可砸毀建築物、砸傷砸死人畜。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甲骨文就有關於雹災的記錄。

《左傳》記載:“四年春正月,大雨雹。”

說的是周景王七年(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春天,魯國出現一場雹災。

當時,正卿季武子和同僚申豐討論如何抵禦冰雹。

《史記》記載:“七年,厲王生,冬大雨雹,牛馬死。”

周孝王七年(前904年),周厲王出生,天生異象,出現了大雨雹,砸死了牛馬等大牲畜。

《資治通鑒》記載:

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十二月“雷,雨雹,大如馬頭。”

延光元年(公元122年)“河西大雨雹,大者如鬥。”

漢安帝延光元年,陝西東部地區發生雹災,雹子大的如鬥,啥概念?

東漢時期的“鬥”可以承裝十二斤半糧食,太嚇人啦!

漢獻帝初平四年(193年),大雹災再度光臨陝西長安縣西部地區,依舊“雹如鬥”。

明清時期,雹災更加頻繁,每隔五六年,就會出現一次災害極大的雹災。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某一年七月,朱厚照在兩個太監陪伴下微服私訪,走到西直門外高粱橋的時候,突然天降冰雹,兩個太監急忙把皇帝推進一座土地廟躲避。

由於廟門矮小,兩個太監還沒來得及進門,就被雹子砸傷了。

貴為天子的朱厚照,在極端氣象面前也是狼狽不堪,束手無策。

清朝時期,相關記載的大雹子,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大為驚駭。

史料記載: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江蘇出現大雨雹,最重的超過了三十斤。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山東莒縣遭遇雹災,一畝地中出現十三個“巨雹”,最大的和人一樣高,重達百餘斤。

嘉慶十一年(1806年)二月廿二日,廣東新會縣出現重達數百斤的大雹子。

史料這樣形容:“雹大如屋”,“落處地為之震”。

民國時期,《申報》曾報導過一顆巨無霸雹子:1923年陰歷七月中旬,陝西發生雹災。

“冰雹之巨,殊屬駭人聽聞。”

天降冰雹,最初如豆、繼而如雞卵,再後來若拳頭,毀傷莊稼、人畜多到無法統計。

雹災過後,當地的官員來到現場視察災情,在沙灘發現一個透明結晶的龐然大物,直立在地上,底部陷入沙土中。

官員派人挖掘,挖了三尺,還沒看到巨雹的底部。

當時,附近吃瓜群眾十個人尚不能合抱,眾人驚異,傳為奇怪。

這顆大雹子究竟有多大多重?已經無法考證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