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共享單車過氣了?全球為何突現接盤俠排大隊

共享出行的風口已經過去了嗎?從共享單車、電單車到滑板車,這股共享風潮剛剛在中國市場偃旗息鼓,又突然在歐美和東南亞市場熱絡起來。而中國的滴滴,東南亞的Grab,美國的Uber和Lyft,就如同盯著獵物的虎豹,又開始出手了……

Lyft表示將以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Motivate。

兩周前,多家外媒剛把這則新聞PO出不久,反轉劇情就來了。就在Lyft以為這筆交易已經板上釘釘之時,Uber最近突然橫插一腳,表示也在積極考慮收購Motivate的事宜,並且收購價格很有可能超過Lyft的報價……

全球網約車巨頭蜂擁入局共享單車

摩托車、船隻、直升機、人力車……不管是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只要涉及人們的出行,Uber都不想放過,而它的勁敵Lyft也不含糊。雙方在網約車市場的拚爭尚未完結,最近又在北美市場瞄著共享單車較勁了。

這並非是Uber首次在共享單車行業有所行動。

今年四月,Uber宣布將收購美國最早成立的共享單車公司之一——Jump Bikes,這家企業擁有舊金山無樁共享單車項目的獨家運營許可,同時這也是達拉·科斯羅薩西接管Uber以來完成的首次收購。

據多家媒體披露,本次收購金額為2億美元。僅在兩個月後,Uber又相中了Motivate。在單一領域如此密集的投資節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Uber的後知後覺和企圖在共享單車市場迎頭趕上的意願。

Motivate是全美最大的共享單車企業,旗下擁有紐約Citi Bike和舊金山Ford Gobike,2017年收入達到1億美元。從體量上來看,Jump Bikes的市場佔有率明顯低於Motivate,但Uber的入局迅速提高了Jump Bikes在各地的單車投放量。

“當你騎上這些單車並踩動踏板時,你會感覺自己像個超人!”達拉·科斯羅薩西略帶幽默地向公眾推薦共享單車。在美國,Jump自行車每使用30分鐘需支付2美元。

那麽,共享單車為何對Uber和Lyft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在歐美市場,共享單車擁有龐大用戶基礎。根據Alltechasia的報導,兩位德國研究員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像紐約這樣的大城市,儘管計程車和網約車服務日益增多,但在在最後一英裡的出行方案選擇方面,自行車是最受當市民歡迎的交通工具,而在諸多擁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統的歐洲城市,情況也一樣。

也就是說,即便在經濟發達的城市,人們對共享單車的需求也非常旺盛。無怪乎諸如Bird(共享電動滑板車)和Lime等短途出行初創企業在今年以來會頻頻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相較於硝煙彌漫的美國市場,在共享單車領域中國已提前一步進入洗牌階段。早在2016年,滴滴就已入股中國共享單車雙寡頭之一ofo。

今年一月,滴滴接管小藍單車,推出自營品牌青桔單車。此外,同樣希望在出行市場分一杯羹的美團點評收購了另一家共享單車巨頭摩拜,而哈羅單車也已於去年投身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旗下,支付寶也是其股東之一。

再來看看東南亞。自Uber全面撤出後,新加坡網約車巨頭Grab便坐上了東南亞地區計程車市場的頭把交椅。今年一月,Grab宣布將和本土計程車企業oBike合作。此後,雙方的合作進展雖不明朗,但種種跡象顯示,Grab準備一頭扎進目前被Ofo、摩拜以及oBike三分天下的新加坡共享單車市場。

三月下旬,Grab推出名為GrabCycle的App,通過該App,用戶可以搜尋附近的所有眾多運營商提供的私人出行設備,例如自行車和電動滑板車。據悉,Grab已經與四家運營商展開了相關合作,分別是oBike、GBikes、Anywheel和 Popscoot。

Grab發言人曾公開表示,“我們一直在探索新的出行方式,以豐富我們現有的交通產品組合。我們致力於在全島推廣共享單車,使之成為大家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選擇。”

然而,在全球巨頭紛紛進軍共享單車市場的大背景下,我們也注意到,共享單車業務目前並不盈利,那麽為何巨頭們會爭先恐後的入場呢?

共享單車難盈利?接盤俠在排隊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綠色、健康的出行方式也越來越受到追捧。對於城市而言,共享單車的廣泛使用可以有效減少汙染,提高空氣品質。因此,無論從輿論層面還是環境層面來看,共享單車的出現都可謂恰逢其時。

然而,作為百花齊放的共享經濟體系的一員,共享單車也遭遇了與其它夥伴同樣的盈利困境。業內普遍認為,共享經濟是消費者的蜜糖,卻是企業和投資者的砒霜。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人們的出行需求,共享單車的數量必須足夠多,才能讓人們隨時隨地都有車可騎。與此相悖的是,單車的維護與購買成本高企,而收費卻很低。因此,共享單車企業不盈利太正常不過。

從這一點來看,無論是瘋狂入局的計程車企業還是其它投資者,趟入共享單車行業的渾水都是為了更長遠的戰略性目標。此前,根據Credit Suisse發布的報告,到2025年,共享經濟的全球市場價值將達3,350億美元。而作為共享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一員,共享單車在未來無論以哪種方式輸出利潤,巨頭們的考慮想必是提前布局總該是沒錯的。

不過,儘管共享單車企業本身很難盈利,但如果投入巨頭的懷抱,其所發揮出的優勢卻是顯而易見的。

作為最後一公里出行的最佳選擇,共享單車在全球各地擁簇甚眾。而正是因為這種輕量式出行的便捷性,共享單車運營商可以廣泛地接觸到各行各業的用戶,包括學生、上班族甚至遊客等等。而這至少可以為企業帶來兩方面的助益。

一方面,即便共享單車未來不再是大勢所趨,但通過該項業務搜集的海量數據可以幫助企業輕鬆拓展其它業務。例如,Grab就借助計程車業務所獲取的大量用戶和數據基礎,從一家單純的計程車企業成長為一家支付App(GrabPay)開發商。

另一方面,儘管共享單車在短期內盈利困難,但從長遠來看卻不一定。運營商可以利用共享單車搜集的用戶數據,對自己的業務模式和車輛投放地點及數量進行調整,在精簡單車數量的同時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服務,長此以往,很難說這種模式不會盈利。

此外,這些數據當然還可以應用於無人駕駛等AI領域以及其它業務領域。關於這一點,我們在此不做探討,但不可否認的是,共享單車為其它業務帶來的想象太空不可估量。

最後,具體到網約車領域,入局共享單車的計程車巨頭的優勢則更為明顯。事實上,在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出行方面,共享單車擁有天然的優勢,而這也對網約車業務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入局共享單車行業,計程車企業不僅可以吸納更多的用戶,還可以培養用戶使用其App的習慣,提高用戶粘性。

對於計程車巨頭而言,他們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站式出行服務帝國,也就是說他們希望只要用戶有出行需求時就會聯想到它們的平台,這當然不會局限於單車。按照這個邏輯,計程車巨頭們下一個PK領域會是無人駕駛還是直升機,抑或是網約船……我們只需拭目以待。

不過對於Uber的入局,懂懂筆記卻是捏著一把汗。

Uber在收購Jump時,該企業只有約1000輛共享單車,而如若想要在全球市場贏得市場份額,至少還需投入數百萬輛單車。面對競爭對手的強勢挑釁,一波波燒錢大戰在所難免。然而,我們也知道,Uber計劃在2019年IPO,不知道資本市場會如何看待Uber入局共享單車行業呢?

【結束語】

共享單車企業獨木難支,但排隊接盤的企業和投資者卻為數眾多。不過,這僅僅是個開始。在這輪席卷全球的共享單車業務整合潮中,還會有更多的重量級玩家出現。無論入場形式是投資、合作還是內部開發,很快我們將看到,除了科技巨頭外,很多傳統的汽車製造商都有可能加入進來。悄悄告訴你,寶馬和馬辛德拉(印度大車廠)都已經在生產電動滑板車和電動單車啦!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