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教的南五祖,你知道幾位?其中一位祖師由佛入道

道教是發源於我國本土的傳統宗教,是在黃老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結合原始的神仙信仰發展而來。隨著東漢中葉張道陵天師正式立教以來,道教已有約1800年的歷史,隨著道教的發展壯大,其內部產生了諸多派別。總的來說分為丹鼎派和符籙派,而王重陽創立的全真道就是以丹道修行為主的一派。

自王重陽創立全真派以來,經過其七位弟子即「北七真」的壯大發展,全真教在我國北方地區達到了鼎盛,隨著元代中後期流傳南方金丹派的與北方的全真教結合,原來的全真教被奉為「北宗」,而南方的金丹派則被奉為「南宗」,全真派將王重陽及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瀏海蟾尊奉為全真派的「北五祖」。而南方地區則是將張伯端、石泰、薛式、陳楠及白玉蟾被奉為「南五祖」。

南五祖之紫陽真人張伯端

張伯端,北宋時浙江天台人,字平叔,號紫陽,人稱「悟真先生」,又被道教尊為「紫陽真人」。張伯端自幼聰慧,熟讀儒釋道三教經典,天文地理、醫卜星象都有涉獵,早期張伯端曾入朝為官,後來厭倦了世間的功名利祿,索性一把火燒了文書,因此被朝廷治罪發配到嶺南之地。心灰意冷的張伯端,決定遠離官場,開始在各地尋仙訪道,「詢求遍於海嶽,請益盡於賢愚」,並把主要精力用在內丹修鍊上面。

後來龍圖公陸詵重新啟用張伯端,並與他一起到蜀地成都任職。在成都,即熙寧二年,張伯端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一位真人,授予他金丹藥物火候之訣,這位真人據考證為全真北五祖之瀏海蟾祖師。張伯端自此潛心修鍊內丹,並著有《悟真篇》一書,他主張通過內丹修行來達到長生久視的目標,並且秉承「性命雙修」為主要修行宗旨。認為以人體為鼎爐,以精氣為藥物,以神為火候,通過內煉,使精氣凝聚不散,結成金丹。

南五祖之翠玄真人石泰

石泰,字得之,號杏林,又號翠玄子,北宋末年常州人士,是道教南宗的五祖第二代,據記載活了137歲。石泰最開始的職業是一名裁縫,他樂善好施,經常接濟窮人,不要酬金,只需要病人在山上種一顆杏樹,時間久了人們都稱他為「石杏林」。待杏子成熟之後,石泰除了將賣杏子所得錢財買一些米布之外,其餘皆贈與窮人。

石泰決定遊歷山水去訪名道尋高人,在宋神宗元豐年間,遇到了張伯瑞,拜其為師。由於早前張伯端三傳非人而三遭禍患,致使他不敢輕易傳道於石泰,後又觀石泰品行俱佳,就將丹法傳授於他。石泰得到丹法,潛心修鍊,最終道有所成,並著有《還源篇》一書,石泰主張以修鍊內丹為主,積精化炁,合先天真元之炁以成內丹。

南五祖之道光紫賢真人薛式

薛式,又名薜道光,是南派五祖之三祖,陝府雞足山人。最初的薜道光是一名遁入空門的僧人,還有一個「紫賢」的法號,人們稱之為毗陵禪師。曾經雲遊長安,便在開福寺掛單,在此期間遇到了翠玄真人石泰,石泰向他講述了修鍊內丹的金丹大要,薛式聽完猶如醍醐灌頂,遂拜其為師學習丹法,並根據修行感悟著有《復命篇》一書。

南五祖之翠虛真人陳楠

南五祖之四祖為翠虛真人陳楠,人們稱他為「陳泥丸」,南宋時期廣東博羅人,字南木,號翠虛。陳楠擅長醫術,經常濟世救人,在給百姓醫病的時候,他常常把泥土和上符水一起,搓成泥丸給病人服下,病人服用藥丸之後就會痊癒,人們親切地稱他為「陳泥丸」。陳楠的內丹承前啟後,強調練功者必須采先天真鉛為葯,按煉精、鍊氣的過程循序漸進,重以氣為本,所謂「氣之根本凝成神,方曰無為而通靈」。後來遇到黎母山靈人,授景霄火雷琅書,學得了雷法,這是陳楠在道教南宗單純的內丹修鍊基礎上兼修雷法,對以後道教南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南五祖之紫清真人白玉蟾

南五祖最後一位真人是白玉蟾祖師,世稱紫清真人,號海瓊子、雲外子,瓊州人士。雖然位列五祖的第五位,但是白玉蟾是金丹派南宗的正式創立者,猶如全真派王重陽祖師一樣。白玉蟾自幼天賦異稟,詩詞歌賦無所不精,在十二歲就舉童子科,他的書法及詩詞都頗有造詣。文筆精妙,氣韻超然,讀之令人悠然神往,超然物外。

但是白玉蟾一心嚮往玄學,像其他幾位祖師一樣遊歷四方,訪遍道教名山,希望能遇到高人指點。白玉蟾遊歷到惠州時,有緣遇到了翠虛真人陳泥丸,習得金丹火候之法,另外又學得神霄雷法。他主張以內煉為基礎,雷法與內丹術相結合。將傳統的南宗修行方式變成「內煉成丹,外用成法」,這對道教的修鍊方術變革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微信:ysdz36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