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脾胃好不好,吃早餐時會有這樣一個區別,非常通俗易懂!

所有的養生理論,都在講早餐的重要性。其原理在於:早上3點到5點,是肺經當令,5點到7點,是大腸經當令,7點到9點,是胃經當令,9點到11點是脾經當令。這個時間規律,很有意思。

先是肺氣足,肺與大腸表裡,肺氣一足,大腸動力就足,也就容易排便。腸胃排空了,正是進食的好機會。食物進到胃裡,先由胃初步磨化,再由脾來運化輸布。這套流程,像流水線一樣,有著比較嚴格的先後順序。

這只是理論,實際上很多人,感受不到這樣的規律。年輕人吃不吃早餐,都感覺不到身體有什麼變化。我曾經有連續四年的時間,幾乎每天都沒有吃早餐。當時沒覺得有什麼不同,完全不影響當天的精神狀態。

後來生活比較規律,每天早上都吃早餐,卻發現一個問題:吃乾的東西,完全吃不下。武漢的早餐,雖然多種多樣,但論經濟實惠,還屬熱乾麵。可熱乾麵我卻吃不下。我只能每天早上喝稀飯,或者吃點湯麵,每天的早餐,都是湯湯水水。當時仍未意識到,脾胃可能已經出現了問題。

看到有女同事,每天早上都吃飯,而且是很大一碗飯,我有種特別的感覺,分不清楚是羨慕,還是不能理解,怎麼有人早餐會吃乾飯呢。這讓我回想起,以前在鄉下的時候,認識一個七八十歲的老頭,每天早上要吃三大碗飯。他身體特別好,說話聲如洪鐘,走路虎虎生風,肩頭能扛兩百來斤。


回過頭來看女同事,每天精力旺盛,我隱約意識到,早上能吃乾飯的人,身體肯定非常好。到了冬天,中午跟同事去吃飯,發現飯菜稍微涼一點,我就覺得吃完飯,胃裡都是涼的,不是很舒服,而同事們全都正常,此時我終於確定,我的脾胃功能下降了。

事情總在變化。我慢慢學了很多養生的理論,並開始在自己身上實踐,沒過多久我發現,我可以吃比較乾的早餐了。即便氣象冷,吃點涼的,也沒什麼問題。與此相反,那位女同事,生了孩子後,疏於調養,身體沒有恢復得很好。早餐,凡是太乾的都吃不下,只要一吃涼的,胃就不舒服。

幾個例子讓我明白,如果你忽然開始,喜歡吃有湯水的早餐,吃不下太乾的,那極有可能說明,你的腸胃功能下降了。有些中醫理論認為,脾胃虛弱的人,不能經常喝粥,道理是沒錯的,因為粥和稀飯,水分多而熱量低,長期這樣下去,來自食物的能量不足,人會變得更虛弱。

還有另外一個觀點:胃不好的人,胃酸分泌減少,如果吃稀湯的,會稀釋胃酸,可能加重消化不良。這其實隻說對了一半。因為並不是他們喜歡吃稀的,而是腸胃消化功能的下降,迫使他們不得不吃稀的,這樣吃下去,胃裡舒服。如果此時,強行去吃乾的,反而會壞事。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脾胃加工的食物,如果越乾,需要的脾胃能量就越多。小孩子脾胃功能,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太乾的吃不下,只能吃稀的。隨著年齡的變大,身高體重的增長,脾胃功能健全了,身體需要的能量也變多了,所以必須吃乾的。對成年人來說,能吃乾的,且吃得很舒服,說明脾胃功能強,這樣的人,身體多半會更健康。

上面說的,都是非常粗淺的,入門的養生知識,這可能是專家們,不屑於講的知識點,但其實這個情況比較普遍,值得提一提。養脾胃的方法有很多,我也講過很多次,這裡隻說一個方法,就是補肺氣。肺氣一足,消化功能就會變好。如何補肺氣,最好的方法,仍然是呼吸練習,如何呼吸練習,靜坐關注呼吸,或者運動注意呼吸,都可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