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ST海潤年度股東會熬至深夜 黯然退市後去向何方?

財聯社(江陰 記者 陳默)訊,5月20日,*ST海潤(600401.SH)在江陰璜塘召開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這將是其在A股的最後一個股東大會,而會議比投資者想象中更加“熱鬧”。

此次會議一直到當天晚上九點之後才正式結束,且現場一度較為混亂,董監高遭到現場中小股東關於“為何連續三年非標”、“公司管理層無所作為”等各個方面的質疑和追問。

會中,*ST海潤副總裁、財務總監阮君則用一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感慨公司為何會走到如今田地。而財聯社記者在還原當天股東大會的同時,也試圖探究這家一度有著成為業內“獅子王”野心的上市公司,為何在短短風光之後,就在資本市場上黯然離場。

長達6.5小時的股東大會

混亂、時間長,成為所有參加5月20日*ST海潤年度股東大會的投資者的共同印象。

此次股東會設立在*ST海潤辦公場所一樓,雖然是在一個大房間,但可以看出這只是一個臨時籌辦的會議地址,僅有兩排桌子,其余均為椅子。

有出席現場的小股東直言:“這真是太簡陋了,我們車間開會都比這個環境好,高管的座位連職務銘牌都沒有。”

對於出席的中小股東們來說,參加完這次股東會沒幾天,他們的股票即將進入退市整理板交易,並隨後進入三板交易,他們形容這樣的結局只會讓他們“血本無歸”。一位來自於山東淄博的投資者表示:“我們不是來鬧事的,我們主要來看看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公司還有沒有希望,今後怎麽辦。”

據財聯社記者粗略統計,當天出席股東大會的中小投資者約20多位,持股數量從1萬多股到300多萬股不等,一些是在2016年*ST海潤年報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意見之前買入股票。

他們在會前情緒就較為激動,紛紛結伴討論自己的持股數和此行的目的。股東會剛開始,還未待宣讀議案時,就有中小股東率先發難。

他們先是質疑出席的董監高並不持有*ST海潤股票,不具備出席權利,“不要說理解我們的心情,在場的小股東有人要虧幾千萬,而你們一股都不持有。退了以後真的血本無歸,沒人管我們了。”

待董監高釋疑後,又有中小股東表示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和獨董不來現場,就不允許進入投票程序,“審計人員必須到場,解釋清楚三次非標的原因,公司都退市了,獨董卻不來開會?”

諸多質疑,也導致會議雖然從當天下午兩點半開始,但從下午四點多就開始處於焦急等待狀態。在等待獨董到來期間,投資者與高管交流也充滿“火藥味”,他們質疑“為何不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為何大股東未出席”,以及“為何要辭退公司前董事長孟廣寶”等。

直到當天下午六點半左右,原先電話連線接入的獨董徐小平和鄭垚趕到現場,與剩餘的10多位投資者進行溝通。而作為2017年提案罷免時任公司董事長孟廣寶的獨董,徐小平成為了投資者“攻擊”的對象。徐小平也不得不現場解釋為何要提請該議案,以及如果不做可能導致的後果。但仍有中小投資者並不買账,他們不理解為何公司讓孟廣寶全身而退,而並未追究其責任,並認為正是罷免孟廣寶最終導致了公司資金鏈斷裂。

以上插曲導致股東大會現場一度陷入膠著狀態,最終在投票計票後,股東會才於當天晚上九點多正式結束。

“獅子王”折戟全產業鏈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的股東會現場,*ST海潤第一大股東楊懷進並未出席會議,僅委託代理人出席並投票。而在2012年借殼上市之前,*ST海潤就和有著“光伏教父”之稱的楊懷進緊密相連,楊懷進先後參與創立了無錫尚德、中電光伏和河北晶澳。2014年10月,楊懷進成為*ST海潤董事長,公司正式進入楊懷進時代。

彼時的楊懷進雄心壯志,提出“將海潤建成千億市值公司”的豪言壯語,並認為“一個行業沒有獅子王就沒有秩序,就是對社會資源和投資的浪費。”言下之意,楊懷進要將*ST海潤打造為光伏行業的獅子王。

不過,數據顯示,在上市之前的2011年,*ST海潤的營收為71.32億元,相比眾多老牌光伏企業,*ST海潤想成為行業的獅子王,還需另尋突破。於是,自上市開始,*ST海潤在楊懷進的指揮下,向下遊光伏電站進軍。

“在當時,確實有一些光伏組件企業將業務向下遊延伸,並且以電站建設為主。”江蘇一位資深光伏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做電站不僅能賺點錢,還可以消化自己一部分組件產能。然而,光伏電站屬於資金密集型領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且資金回籠會比較慢,資金成本非常高,風險相應更大。

事實證明,*ST海潤和楊懷進最終也折戟於此。

根據公告,2012年開始,*ST海潤開始推出一系列令業界側目的投資光伏電站的計劃,2014年完成定增募資38億元並手握兩家銀行授信的200億元貸款額度後,*ST海潤加大擴張光伏電站的步伐。據財聯社記者初步統計,*ST海潤儲備的光伏電站項目裝機容量達到10GW左右。然而根據年報,截至2018年底,*ST海潤持有電站數及總裝機容量分別為29座與446.61MW。

資料顯示,由於2014年披星戴帽,2015年*ST海潤試圖以合計88億元價格出售旗下17個電站、總裝機容量930MW給聯合光伏(現已更名為熊貓綠能),這在當時被稱為“全球單筆最大規模太陽能電站收購案”。可惜好景不長,雙方最終“鬧掰”。2016年1月,聯合光伏將與*ST海潤合作協議下的所有權利、責任、義務等出讓給全球高增長行業系列基金獨立投資組合公司(簡稱“SPC”)SPC,此事才告一段落。而SPC將在日後牽扯出*ST海潤後來的大股東“華君系”。

“海潤一系列的操作,值得行業內外去反思一個問題,那就是‘全產業鏈模式’是否是萬能的。”上述光伏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海潤自2011年以來逐步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光伏垂直產業鏈,但事實證明,這個模式並未給海潤帶來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收益等。

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2016年,光伏行業整體轉暖,Wind數據顯示,當時的36家光伏A股上市公司中,88%的公司實現盈利、80%以上的公司淨利潤同比實現正增長。相比之下,*ST海潤卻淨虧12.83億元,令不少業內人士感到不解。

而記者在梳理公司各個業務板塊的毛利率時也發現,公司核心業務電池片和組件的毛利率一直明顯低於同行,且起伏不定;上遊的矽片業務經常處於虧損狀態,下遊的電站業毛利率也處於快速下滑狀態。

*ST海潤高管在股東會現場承認,當時管理層未能對國內產業政策和行業波動進行充分預估和判斷,對行業形勢盲目樂觀,電站擴張太快,步子邁得太大。

而從2014年下半年起,光伏行業出現產業政策的系列變化和西部地區限電欠補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公司的敗局。

引進戰投成關鍵

*ST海潤折戟全產業鏈模式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其雖然是一家對資金極為饑渴的上市公司,卻在2015年之後,很難在資本市場完成融資。2015年初,*ST海潤股權結構發生較大變動,前控股股東減持退出導致公司陷入“無控股股東、無實控人”的境地。

“股權優化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很重要,股權極為分散,就意味著沒有控股股東對公司提供支持,公司投融資能力將大大降低。”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認為,海潤資產重組、引入戰投,還面臨著一個困境——其總股本將近50億股,這加大了資產重組的難度。

事實也證明,*ST海潤在尋求資產重組時頻繁碰壁,而孟廣寶作為華君系掌門人的入主則尤為典型。據透露,2016年SPC參與公司與聯合光伏的糾紛時,其背後就有孟廣寶的身影。因為SPC與中國華財金融股權投資基金為母子公司關係,後者則與華君系關係密切。

隨著孟廣寶的仗義出手,*ST海潤也“投桃報李”引入華君系作為戰略投資者,孟廣寶甚至在未持有*ST海潤股權的情況下就先行成為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然而,在孟廣寶任期內,*ST海潤相繼暴露諸多問題:不僅頻現“內控缺失”與“關聯交易”,被出具非標意見,在2016年度虧損超12億元的背景下,公司大量對外進行與主業無關的房地產業相關投資,且短期借款劇增致使資產負債率飆升。

不得已之下,*ST海潤控制權暗戰爆發,並以孟廣寶敗退告終,而“去華君化”之後的*ST海潤,也未能逃離被退市的命運。

實際上,在華君系之後,*ST海潤一直在尋求合適的投資人。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ST海潤接觸過的意向重組方包括“下設光伏業務板塊,並有對其光伏業務板塊增資需求的國企平台”、“擬涉足倉儲系統配套分布式的行業外企業”、“欲趁勢擴張產能的,位於我國西部地區的光伏製造龍頭企業”、“江蘇省內欲擴大光伏業務版圖的投資集團”、“欲借殼在A股上市的境外上市公司”等。然而,在光伏行業頒布531政策後,相關推進工作陷入停滯,後續公司又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對接了部分國企、民企平台,但相關工作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5月20日,據*ST海潤高管介紹,退出A股後,公司未來可能的走向如下:一是通過戰略投資者引入,恢復公司的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並且根據規定若退市後滿足重新上市條件,可向上交所申請重新上市,即重回A股,而如未滿足重新上市條件,公司將作為一般性股份公司存續;另一方面,鑒於公司目前存在大量訴訟和逾期負債,公司後續有被債權人提起重整或者清算的可能性,如果債權人對公司的重整申請被法院受理,公司將進入到重整的司法程序,存在重整成功或重整不成功並轉入清算的可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