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與全球相“關聯”的亞洲文化

藝術博物館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重要的文化標誌和文化設施,肩負著積累國家文化藝術財富,傳承區域文化藝術的重任。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以下稱亞博)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歷史上,舊金山一直是許多移民進入美國的第一站,是美國移民人口佔比最高的城市之一。曾經發生在這裡的美國淘金熱,讓這個城市沉澱了許多的成敗與榮辱,興衰與浮沉,而今這裡又成為矽谷新興科技的中心,讓這座城市煥發出新的生機。

亞博坐落於最為核心的市政中心,除了亞博外,市政中心內的建築還包括市政廳、州最高法院、歌劇院,全為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之後建設起來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體現著舊金山的繁華和信心,成為外國遊客參觀舊金山市的必到之地。如今的國際形勢下,亞洲的國際地位,尤其是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亞博也成為了溝通亞洲與美國,以及不同亞洲文化間相互理解的橋梁。

1

Asian For All理念

透過亞博的名稱我們可以看出,兩個元素至關重要,一個是“亞洲”,一個是“藝術”。亞博的建設發展都是圍繞這兩個元素。其官網上很清晰地寫明了它對於“亞洲”的理解——並非只是一個歷史地理概念,也並非人種群族上的定義。亞博的標誌是一個醒目的上下顛倒的字母“A,能顯現不同的顏色,設計成疊加式樣,旁邊是亞洲的英文“ASIAN”。顛倒的大寫A代表了“所有”(For All)、“任何人”(For Any)、“每一位”(For Each),標識的意思加在一起就是Asian For All,亞洲文化為所有人服務,這是亞博的基本宗旨。

亞博的藏品共18,000余件,內容廣泛,品質精美,覆蓋亞洲主要文化地區,尤以豐富的中國古代藝術品著稱。收藏在這裡的中國瓷器有2000多件,玉器有1200多件,青銅器有800多件,書畫400多件套,始於新石器時代,迄於近現代,為世界上收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常設展廳按照文化區域分為七大展廳:南亞、西亞和波斯地區、東南亞、喜馬拉雅和藏傳佛教地區、中國、韓國、日本,全景式地展現了亞洲的文化藝術。總體來說,這是一座以收藏亞洲文物尤其是中國文物為主的、在全美擁有亞洲藝術藏品最多的博物館。

其豐富的館藏源自於一位有著傳奇色彩的收藏家和運動員、曾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長達二十年之久的芝加哥實業家艾維瑞﹒布倫戴奇(Avery·Brundage)。他對中國藝術品的興趣源自1936年前往歐洲處理柏林冬季奧運事宜時,曾途經英國並參觀皇家美術學院舉辦的“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這場號稱有史以來在海外規模最盛大的中國藝術展,在西方引起強烈反響,改變了西方對於中國文物的認知。在該次特展的展場裡,陳列了當時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清宮舊藏七百多件,是故宮文物的首次大規模出國展覽。此外還陳列超過千件來自歐美大陸等地藏家機構的極品收藏,聲勢浩大,乃前所未見。連續蒞臨參觀三天的布倫戴奇,心中深受展品感動,遂開始以征集中國文物為起點,進而擴展至亞洲區域的佳作名品。步上收藏之路的布倫戴奇,其亞洲藏品的數量與質量愈顯出眾,為這些藏品尋找一個適當的保存處所與陳設場地,便是布倫戴奇收藏活動的下一個目標。那時他已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委員之一,該館的亞洲收藏也頗具知名度,但因無法滿足藏家布倫戴奇所提出須另建新館的需求而不得不放棄。於是他便決定把眼光投向其他城市,舊金山便是其中的選擇之一。

舊金山的亞洲藝術協會是促成這批頂級亞洲藝術收藏落腳於美國西岸灣區的重要推手,該組織成立於1958年,成員皆是熱心公益且愛好藝文的名流人士。他們為了迎接這些重要藏品,不但極力說服布倫戴奇本人,更在市區發起宣傳支持活動,期待讓舊金山藉由此舉成為亞洲文化和美國社會的聯繫橋梁。1959年布倫戴奇終於簽下同意書,讓其第一批約4500件的藏品有個圓滿歸宿。稍後協會持續籌措款項,在金門公園的迪洋博物館側翼建立新館,以便陳列其收藏,並於1966年始以“亞洲藝術與文化中心”之名對外開放。1969年,當布倫戴奇完成第二次約3200件的捐贈後,該機構便獨立運作,且於1973年改名為今日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在1966年開幕式上,布倫戴奇發表賀辭:“舊金山是全世界旅遊者所仰慕的城市。而我們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將築成通往交流理解的橋梁,它將連結海灣各島和金門大橋,更重要的,是融會溝通整個世界。這將是舊金山對世界和平與幸福的貢獻。”這段卓有見地的預言成為亞洲藝術溥物館的建館宗旨。

從70年代開始,亞博因為館內常設展無法徹底執行,藏品數量逐漸增多,教育活動空間有限等問題,遷移和擴建的討論逐漸提上日程;尤其在1989年的洛馬普列塔地震之後,館舍建築主體更是出現安全疑慮,於是遷館一事便成定局。後來舊金山市政府決議將市政中心對面的公共圖書館選為新館址,由意大利女性建築師蓋?奧倫蒂來主導重建設計。新館在2003年3月20日開放,館舍融合了古典造型和現代概念的設計元素。經過50多年的發展,通過受贈和購買等方式,亞博的藏品數量現在已經達到18000件,除了常設展覽外,每年也會舉辦三個特展,由於在歷史建築中,展廳面積受限是其現今發展的最大問題,因此亞博正在實行擴建改造工程,計劃投資9000萬美元,通過擴建新的展館和翻修現有的展廳,在原址的後半部分加蓋一座13000平方英尺的全新展館和藝術露台,進一步提升博物館的參觀體驗。

亞博的館長許傑先生是2008年擔任館長的,他是美國歷史上首位擔任大型藝術博物館館長的華裔人士,今年剛好是他執掌亞博的第十年。2016年5月他成為入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的第一位亞裔博物館館長。許傑館長致力於增進全球觀眾對於亞洲藝術和文化的了解與欣賞,強調發揮亞藝博作為文化交流、軟性外交的平台作用,正是由於他對中國和美國博物館的了解,亞博在過去的十年間舉辦了幾次非常成功的中國特展,包括2008年《明代宮廷藝術展》、2013年《中國兵馬俑﹒秦始皇時代的瑰寶》、2016年《皇帝品味﹒台北故宮博物院精品展》、2017年《王陵瑰寶﹒中國漢代考古新發現》等,使得亞博成為全美舉辦中國特展最成功、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許傑館長向我們介紹,亞博是以全球視野來關注亞洲文化,理念的核心就是“關聯”兩個字,第一是探索亞洲藝術古代和當代的關聯性。第二,要探索亞洲藝術在全球的關聯。第三,探索亞洲藝術和今天生活的關係。所以不論古代藝術或當代創作,都是館方重視的領域與深究的議題。如何發掘亞洲各個地區文化的特殊性並融會古今貫通東西,即為亞博館當前的中心要旨。

除了藏品和展覽外,亞博的許多元素與活動都體現著其全方位輸出亞洲文化的理念,在亞博的門口,台灣藝術家洪易創作的一對福龍,一直保持著超高的人氣,“福”和“龍”這兩個字,在中國文化中,總是與吉祥的寓意相連。福龍身上覆蓋的圖像有各種各樣的花,有些花裡包含著被巧妙排成圓形的祝福成語,比如日進鬥金、花好月圓、五穀豐登、金玉滿堂……表達了美好的祝福。

在美國,隨著亞裔政治影響力和移民人口的逐日遞增,亞裔文化也漸漸融入主流。根據亞洲新年敲鍾的傳統習俗,亞博一年一度的敲鍾慶典已經舉辦了33屆,每次都有上千人參加。亞博50周年時,邀請了中國當代藝術家劉建華創作了一件大型陶瓷裝置作品《混合體》(Collected Letters)。作品由中文部首和英文字母組成,可以隨風擺動,代表了文化沒有邊界,空間和時間永遠是流動的。“亞洲藝術”同樣在流動——實現文化的“橋梁”作用,世界視野,貫通古今。

此外亞博的微信公眾號在展覽介紹、館內活動推送等方面都非常及時,還會根據一些中國的傳統節日,推送相關的館藏藏品。

2

Curator負責製

“Curator負責製”是美國博物館普遍實施的博物館運作機制。在西方語境中,“Curator”通常是指在博物館、美術館等非贏利性藝術機構專職負責藏品研究、保管和陳列,策劃組織展覽活動的專業人員。在美國的博物館中,“Curator負責製”貫穿博物館的購藏、展覽、研究、教育等行為,支撐著整個美國博物館系統的運轉。

亞博也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館長負責製”。董事會是博物館的最高決策機構,對影響博物館發展的重大事情起到領導控制作用。館長由董事會委任,具體負責博物館的日常事務,統籌業務部門及經營管理部門的事務。在博物館的核心業務中,館長直接與各個藝術部門的Curator直接聯繫,並對董事會負責,形成了“董事會—館長—Curator”的業務體系。

此次交流,通過和中國部以及事業發展部、文物保管部、公眾教育部、文物保管部、市場部等多個部門的學習座談,我們深入了解了亞博特展(巡展、外借展)的運作程序。亞博現在一年會舉辦三個特展,展覽的策略是廣泛性、普及性和學術性相結合,不做專項展覽,例如陶瓷展、書畫展、青銅展。借助多媒體,能夠面向更廣泛的觀眾,不分年齡、階層、種族,既深入淺出,也可以獲得專業範圍內的認可。在議定一個展覽選題後,由教育部先期做出觀眾調查,選幾件代表性展品,做一份問卷調查,讓觀眾選出自己喜好和希望看到的展品。接下來啟動全館介紹,在員工大會上介紹展覽,征求意見。

亞博的展覽準備期一般是兩到三年,Curator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尋找資金,呈報的展覽提案主題是否符合本館策略,是否易於讚助,是否易於公關,是否具有發展巡展合作館的條件,確定觀眾的範疇。公關部門如果覺得展覽無法找到相應的讚助,則可以對展覽提出否定意見。所以在引進一個特展時,如果能找到巡展的相關場館,則會節省很多成本,巡展館可以分擔運輸、保險費用,可以使用亞博的文字說明和影像。

下一步的工作是落實展品,準備文字資料,例如簡介、說明、圖片、圖表以及教育和宣傳資料。教育部集中焦點,選擇幾個重點主題和展品,培訓教師,製作教育課程;公關部需要向董事會、基金會介紹展覽,爭取讚助;總務部要準備詳細的展品資料、圖像;出版部制定圖錄計劃;法律部門要向市政府法務部、亞博基金會遞交協議書。

申請聯邦保險也是一項重要內容,如果申請到美國的聯邦保險,則可大大減輕保險費用,例如2016年《皇帝品味﹒台北故宮博物院精品展》共花費200萬美金,保險費大部分申請到了聯邦保險,一小部分是商業保險,香港何鴻毅家族讚助80萬美金。Curator要抓起展覽從頭到尾的所有事情,從開始談判、調研、構思、做設計、挑選展品到展品上架、組織專家開學術報告會,到編輯出版書籍畫冊,都是策展人要負責的。

除了展覽外,爭取捐助也成為博物館Curator長期以來重要的任務之一。博物館每年用來購藏的基金是有限的,但是面對越來越膨脹的藝術市場,動輒幾千萬的作品已經超出來了博物館的能力範圍,只能訴諸於博物館外的力量。Curator會和私人藏家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或從私人藏家手中購入藏品,或鼓勵他們捐贈。例如亞博的中國藝術品收藏中,書畫較為薄弱。因此在2003年就積極爭取到了葉公超的135件藏品,這其中有唐褚遂良的《陰符經》、米芾《大字行書多景樓詩冊》、傅山《甲申試卷集》、王鐸《贈湯若望七律詩冊》等多件重要古代作品,近的則有張大千、溥儒(心畬)、趙少昂、黃君璧、於右任及葉公超本人的書畫作品等。亞博為此舉辦了《雅集:葉氏家族珍藏書畫展》並出版了全景圖錄,大大豐富了亞博的書畫收藏。

這次交流過程中,我感覺到美國慈善文化的理念深入且廣泛,美國民眾樂於把自己的財富回饋社會、培養下一代的精英,他們的慈善方式在世界範圍內都獨樹一幟,民間對博物館支持的規模和力度都很大。美國的博物館也和私人藏家保持著良性互動,美國的博物館會為私人藏家舉辦藏品展。美國的博物館、私人藏家、藝術史學者三者之間良性互動,使得美國成為西方中國書畫研究的重鎮。

3

考察期間的幾點思考

1

社會治安,博物館安全

博物館在防盜問題上必須要更加重視,尤其是我們的外展,對於展場的考察,尤其是安防設施要做到萬無一失,只有藏品的安全才有其他工作的開展。

2

展覽扎堆、展覽題材單一

去年美國博物館就有三個兵馬俑展,而中國展也多是和皇室帝王有關,很多美國人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都很片面,所以在今後的外展選題上,盡可能地更豐富,展示多元化。

3

國內博物館的飛速發展

在交流期間,給我一個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國內博物館近十多年來的飛速發展,無論是硬體、軟體,與美國博物館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例如,故宮的書畫部,一年至少參與兩至三套圖錄的出版,藏品掃描都是用專業大型設備,僅攝影、數據加工方面的工作人員就有二十多人,工作效率高於國外。

交流的時間轉瞬即逝,但留下的影響歷久彌新。在此,感謝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使我跟業界同行建立了聯繫,開拓了眼界,我也會把在美國所學習到的新知識新經驗運用到今後的工作中去。

轉載自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

原標題:《全球化格局下的亞洲視野——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編輯:Detective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