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63.5%受訪青年認為年輕人不應將追星當作生活重心

追星可以給年輕人帶來群體認同,也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但過度追星以及非理性的追星行為,會給青年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873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1.8%的受訪青年有過追星行為。63.5%的受訪青年認為年輕人可以把追星當作生活的調劑,但不能當作生活的重心,56.4%的受訪青年認為年輕人可以把優秀明星作為榜樣,不斷提升自己。

浙江杭州的大三學生趙航(化名)曾追過不少明星,現在她最喜歡的是某綜藝選秀節目中的明星。“最近我追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以前我都不怎麽控評(操控評論,多用來描述粉絲控制明星相關新聞下的評論走向——編者注)、打榜(讓行銷對象快速進入行業排行榜領先位置——編者注),近期追的這個明星,我已經開始動手為他這樣做了”。

在北京某高校讀研一的溫文(化名)平時更多地是在微博上追星、關注明星動態,但不會給明星投票,也不買周邊產品,“我不是那種很瘋狂的粉絲,更多是默默地關注明星的動態,但如果有針對明星不好的言論,我也會發聲維護自己的偶像”。

調查顯示,71.8%的受訪青年有過追星行為。年輕人追星有哪些不好的行為?62.3%的受訪青年指出是無法理智思考,一味維護自己偶像,甚至因此在社交平台上展開“罵戰”,59.4%的受訪青年認為是喜歡關注明星的感情生活,還給明星配對,成為CP粉(把自己喜歡的兩個明星想象成情侶關係的粉絲——編者注),55.4%的受訪青年指出是過於熱衷關注明星的私人生活,變成“私生飯”。

“我很不喜歡狂熱的粉絲,有的人太過瘋狂,把明星看得比親人還重,對明星作出過分親熱的行為。有人覺得什麽樣的明星就會有什麽樣的粉絲,但我覺得粉絲的做法,反過來也會對偶像發展產生影響。”溫文說。

趙航說,她身邊有為了偶像付出許多時間和金錢的粉絲,“我身邊有個女生,特別喜歡一個男明星,天天在朋友圈刷屏,發和這個明星相關的東西,甚至稱其為老公”。

“從社會發展來看,粉絲經濟現象很普遍,不僅我們國家有,美國、英國、韓國、日本、印度等國家都會有,關鍵是要如何客觀理性地看待、怎樣更有效地規範。”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魏鵬舉認為,要認識到這是一種正常的社會心理現象,是文創經濟發展的一種模式,同時也要看到一些不良現象,“這其中有一些是違反倫常甚至違反法律的,影響到家庭的正常生活,影響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警惕的。對於青少年的父母來說,一味地打壓可能不合適,這會導致孩子更大的逆反”。

“追星打投(在粉絲圈裡為明星定期打榜、投票——編者注)、參加線下活動,其實都挺正常的,只要別讓自己陷進去、出現非常盲目的狀態就好。”趙航認為,追星也要有是非曲直的判斷,不要有造假等行為。

“追星的前提還是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不然很容易在追星的過程中迷失自我,太過投入,給自己帶來傷害。”溫文說。

調查中,63.5%的受訪青年認為年輕人可以把追星當作生活的調劑,但不能當作生活的重心,56.4%的受訪青年認為喜歡追星的年輕人可以把優秀明星作為自己的榜樣,不斷提升自己,50.2%的受訪青年認為粉絲應更多地關注、欣賞明星的作品,而非主要關注其私生活。

魏鵬舉認為,倡導理智追星,首先要承認社會發展需要偶像,需要認同。明星作為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源頭,是有價值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崇拜的社會精英應該是給社會帶來正能量的明星、偶像。“一方面要通過粉絲經濟,給社會帶來更多積極的變化。另一方面,從文創經濟長遠發展來看,要引導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有創造性的傑出人物。從個人健康的角度來看,愛好應該是多元的,關注的明星也可以更多元一些,這樣生活也可以更有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