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有這些表現,典型脾胃失調,家長別不當回事

經常有媽媽憂心忡忡地和我說,寶寶飯量很小,整天都不想吃飯,每天一到吃飯的時候,就是全家最痛苦的時候。有時候,想方設法讓他稍微多吃一點,還來不及高興,寶寶就開始肚子脹,打嗝、噯氣,看著讓人著急。

有的寶寶情況恰恰相反,胃口很好,很能吃,但吃了卻不長肉,整個人又瘦又小,看著讓人懊惱。還有的寶寶吃的不多,卻長得胖乎乎的,整體不愛動,沒精神。

這些問題看似各不相同,但最終的原因卻都一樣:脾胃失調!為什麽脾胃失調會引發這些問題呢?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清楚脾和胃的關係。

中醫的脾胃和西醫的脾胃是不一樣的,中醫的胃主收納,脾主運化。胃的主要作用是收納腐熟食物,也就是食物從入口到進入胃中消化的過程。而脾的主要作用是把食物的營養轉化吸收,送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位。

正常情況下,它們二者是友好合作的關係,胃一邊收納消化食物,一邊把沒用的垃圾、殘渣等通過胃氣的作用往下帶,脾一邊幫助身體運化吸收,一邊把正氣、營養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這就是“脾胃和”,這時,寶寶身體好,體力充沛。

但如果他們其中一個出了狀況,合作就會出狀況。著名中醫王肯堂在《明醫指掌》中說:“脾不和,則食不化,胃不和,則不思食,脾胃不和則不思而且不化。”

如果胃不好,人體收納食物的功能就出現問題,這個時候很容易胃動力不足,常常覺得胃撐得難受,不想吃飯,稍微多吃一點馬上出現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現在飲食太過豐富,有的老人生怕寶寶吃不飽,整天都在給他喂吃的,寶寶的胃每天都塞得慢慢的,或者肉、海鮮等高蛋白的食物一次攝入量過大,胃堵了,這時胃也會動力不足,這就是積食。

如果脾不足,寶寶就會吸收功能差,一吃就拉肚子,或是肚子脹,難受。有的寶寶則會吃了很多也像沒吃一樣,就是長不高,長不胖,整個人又瘦又矮小,還動不動生病。還有的寶寶雖然長得很胖,但身上全是脂肪,吃什麽都長胖。

而脾胃不和,則是指胃和脾的合作出現狀況。最典型的狀況就是能接受卻不能吸收。有的小朋友,胃口特別好,特別能吃,但吃了就拉肚子,或是胃脹,這是典型的胃強脾弱。

有的小朋友動不動胃都是脹脹的,撐得難受,完全不想吃東西,好不容易多吃一點,吃了也很容易拉肚子或是便秘,晚上睡不安寧、動不動哭鬧等,這些都是脾胃不和的表現。

如果這些狀況不及時改變,問題越來越嚴重,就會演變成積食或脾虛,而積食與脾虛又會相互作用,積食加重脾虛,脾虛又會引發積食,寶寶的身體就會狀況越來越多,動不動就生病。

如果要調理寶寶的脾胃,下面這套推拿手法可以經常給寶寶做,不管寶寶是不愛吃飯還是吃得多消化不好,都可以做:

補脾經:脾經在大拇指指腹的位置,做順時針旋推。如果發現寶寶不愛吃飯,肌肉消瘦,精神不好的時候都可以補脾經。推的時候,一定要用按摩油,潤膚露等做為按摩介質,這樣速度才會又輕又快,效果才好。

順時針摩腹:以肚臍為圓心,用手掌或者食、中指指端順時針方向在寶寶的肚子上緩緩轉圈進行按摩,叫順時針摩腹。它能健脾和胃,理氣消食。這個手法一定要在吃飯前,或者吃飯一小時後進行。

捏脊:從長強捏到大椎,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輕輕用手把寶寶的背梳一遍,讓寶寶覺得舒服,然後再做做工字擦背,華佗夾脊,等寶寶經絡稍有疏通後,開始捏,食指中指在前面,大拇指在後面,前面的手指往後退,後面的手指往前趕,以把皮肉捏起來一小條為主。力度輕柔的先捏3-5遍,等寶寶適應了,再做三捏一提。

按揉足三裡,足三裡在外膝眼下3寸(4橫指),脛骨旁開1寸。按揉足三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通絡導滯。主治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

這套手法可以作為保健經常給寶寶做。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平常的養育,要讓孩子多吃一些補脾益氣的食物,小米粥、山藥芡實粥、南瓜粥等都可以,盡量做到飲食均衡,飲食搭配多樣化,平衡飲食,避免食物過於單調,讓孩子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

少讓寶寶吃甜食、零食,不喝太多含糖量高的飲料。即使內心希望寶寶吸收更多的營養,也不能沒有節製地餵養,任由寶寶吃個沒完哦。

當然,也不能因為寶寶吃飯吃的不好而在餐桌上訓斥孩子,寶寶餓了,自然會吃,如果長時間食欲不佳,就要積極找出原因。

平常還要加強運動,讓寶寶多去室外活動,運動大了,飯量自然也會增長。

脾胃和,寶寶才會身體好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