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本科教育應該怎麽搞?來看看川大的答卷

我國1200多所本科院校在校生中,大學生與研究生比例是8:1,應屆畢業生中大學生佔比87%。本科教育,既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構成,對人才培養意義重大。

日前,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在四川成都召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本科教育如何培養高品質人才?以本為本如何落到實處?記者在四川大學實地調研,發生在教室裡、作業中細致而生動的改變,打開了我們對於“本科教育應該怎麽搞”的思考太空。

改造教學形態,把學生拉回課堂

坊間曾有段子把大學教室分區,前排是學霸區,中間是休息區,後排是聊天區和睡覺區,中後排又根據靠窗與否,分為陽光區和避暑區。在四川大學承擔大學生教學任務的江安校區,段子手們可能要失望了。可移動、可拚接的活動桌椅,三面牆上都有課件投影,電子搶答和書寫互動系統配以互動交流的授課方式,在討論中,每個學生的思緒不待遊移就立即被拉回課堂。在江安校區,多視窗互動教室、靈活多變組合教室、移動網絡互動教室等類型的智慧教室共有400多間,佔了教室總數的80%。這投資2億多元的教室革命改造因何而起呢?

“川大實行探究式—小班化教學,按25人編班,校辦課程9000多門次,超過課程總數的70%。通過小班教學實現教學品質提升,讓老師和學生面對面、點對點。”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介紹,川大約有全日製大學生3.7萬人,是全國本科規模最大的學校之一,為了實現精細培養,讓學生“把頭抬起來、坐到前排來、提出問題來”,校方采取了一系列課堂革命的措施。

一下課,川大化工學院2017級大學生黃靈芝就在教室玩起遊戲來。她玩的不是普通遊戲,而是一種領地攻防的棋盤遊戲,而和她連線玩的則是同系的其他同學,而領地攻佔的憑據則是答出老師布置的題目。“既可以開墾荒地,也可以選擇攻佔同學的領地,後者的題目量和難度都比前者大。”黃靈芝告訴記者,即便這樣同學們也更喜歡競技的感覺,“我們班最大的一個地主,頭天晚上在群裡嘚瑟了一下,第二天起床,發現自己的領地都被同學佔光了。”

讓學生玩遊戲是該院青年教師周加貝想出的。“學生看劇玩遊戲是老師蠻頭疼的事,但與此同時,這說明學生對競技和互動感興趣。於是,引入競技遊戲的框架,填充知識內容,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來。”

陳寶生指出,我們要改革傳統的教與學形態,高校教師要把育人水準高超、現代技術運用嫻熟作為自我素質要求的一把標尺,廣泛開展探究式、個性化、參與式教學,把沉默單向的課堂變成碰撞思想、混合式啟迪智慧的互動場所。

重獎激勵教學,捋順教師評價

要實現“課堂革命”,就必須有全身心投入的高水準教師。在四川大學,每年的本科教學工作表彰會是老師們特別期待的節日。川大“教學三大獎”重獎全身心投入到一線教學的老師、重獎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的老師、重獎課堂內外與學生交流互動的老師,包括特等獎100萬元、一等獎50萬元等。“學校要設立一種導向,讓一線教師有強烈的榮譽感和成就感。”李言榮說。

學校在評價教師時,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過度強調教師海外經歷、國外期刊論文發表數量等,陳寶生指出,“這樣的‘指揮棒’不利於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那麽,這種評價體系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學歷、論文都可以量化,教學很難量化。各類高校排行、評估都是以量化數據為依據。而排行、評估的結果對高校的資源分配、社會聲譽都有影響,乃至成為家長、考生報考高校的依據,學校在這方面普遍有壓力。”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張異賓表示,這次教育部提出大學回歸“培養人”的本質職能非常令人期待。

記者了解到,不少國內一流高校大都實行聘期製,青年教師的評價都有“非升即走”的規定,較嚴格者,如講師入職三年未評為副教授,五年未成為正教授即解聘,而科研成果是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川大重視教學會不會給青年教師帶來更大壓力呢?

李言榮坦言:“在師資總量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強化教學要求確實會讓老師付出更多。但與此同時,教學和科研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學校鼓勵教師將科研方向與教學結合起來,既促進了科研,也提高了人才培養品質。”他介紹,川大對教學的要求並不是一刀切的,剛進校的青年教師前五年的重心要放在科研,四十五歲以上的教授則要求多投入教學。

加強創新創業,帶動校企融合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從單調的書本中走出,接觸社會、投入生活,是培養人才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必由之路。

川大江安校區有條“i創街”,這裡最早是生活服務中心,但“自雙創”提出後,校方放棄幾千萬的租金收入,把這裡開辟為創新創業的活動太空,免費提供給學生。“i創街”負責人介紹,為了合理確定入駐團隊、讓更多學生接觸雙創,入駐項目兩年一輪替,專家團隊每年做中期評估,學生組織展示答辯,將育人融入雙創教育全過程。

無人超市、舞蹈工作坊、咖啡館……除了大學生創業常見的項目外,還有一家空天飛行器創意設計與體驗中心。出任指導教師的川大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季玉龍老師介紹說,這個中心承載了學生社團、社會實踐以及“挑戰杯”和“互聯網+”項目孵化的多項功能。

一位帶著VR眼鏡的學生正在飛行模擬器前操縱拉杆進行模擬飛行,而另一邊,三五個學生正在討論一個設計的匯報方案。正在討論的陳培林告訴記者,他們都是空天學院的學生,自從中心建立,大家一到課余時間就聚在這裡。“體驗中心既有模擬系統,又有無人機和信號傳感的設備,老師常常來輔導,條件非常好。”

“i創街”項目實施以來,共組建12個交叉創新的“智造夢工廠”,4個新工科創新實驗室,入駐34家學生自主經營管理的創業公司,釋放了學生創新創業的活力。而在成都當地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成都工業學院,校企深度融合為應用人才的培養錨定了方向。

長期以來,無論是高職教育還是應用類本科,校企合作缺乏內生動力,簡單實習、調研讓合作成了兩張皮、走過場。針對這一情況,四川省教育廳與經信委合作,由經信委提要求,讓富士康、京東方等企業把智能製造生產線建到校園裡。“如果不參加校企合作,富士康就走不出保稅區。所以企業就願意把先進的設備技術轉移到學校的園區來。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訓機會,並派出員工提供實踐培訓。這樣就把學校和企業的利益融為一體了。”成工院院長嚴余松說。

“教學上,企業要多付出一點,包括軟硬體設備投入,但學校可以提供科研支持,也可以為企業提供新員工培訓等服務。”京東方成都公司副總經理秦向東表示。

“學生的實踐教育一直是我們的突出短板,解決這一問題,關鍵靠協同。”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岩說。“要堅持國際國內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推進高校與實務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他指出,建立全流程協同育人機制是破解實踐難題的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