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人的首飾文化:千變萬化的首飾都有哪些典型代表?

《後漢書·輿服志》記載:“見鳥獸有冠角髯胡之製,遂作冠冕纓蕤,以為首飾。”古人的首飾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充分反映了古往今來人們對美的執著追求。首飾並不局限於頭飾,它還涉及耳飾、項飾、臂飾、手飾和佩飾等類別。那麽千變萬化的首飾都有哪些典型代表呢?

【北朝】馬頭鹿角形金步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銀鍍金點翠珍珠寶石盆花式簪 故宮博物院藏

頭飾是首飾最主要的分支,其中,笄是最古老的一種發飾,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笄還扮演著重要的禮儀角色。古代女子滿十五歲要舉行“笄禮”,稱“及笄”,梳挽成人發髻,以示成年,可以婚嫁。古代男子也用笄,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冠左右有小孔,用笄橫穿固定在發髻上。其材質有竹、骨、玉、陶、蚌,隨著金屬的大量出現,笄改用金、銀、銅等金屬製作,針細頭粗,就演變成了簪。發簪用來挽髻或插在發間作為點綴。秦漢時期,貴族婦女的發簪多以金、玉製作。魏晉南北朝,其材質範圍逐漸擴大到玳瑁、琥珀等珠寶。唐宋時的簪,用金、銀、玉等貴重材料製作,金簪除了鏨花、鏤花之外,還有用細金絲盤花的。兩宋時期還出土過玻璃簪。元代簪頭的雕刻花紋多樣,有梅花、菊花等各種花卉和鳥頭、獸頭、龍頭等動物頭形。明清時期的發簪工藝水準達到空前的高度,簪的工藝多樣,以細巧為特色,多用金銀做原料,並鑲嵌各色寶石,十分富麗。在簪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釵,是用以插定發髻的雙股長針。發釵的普及大約在西漢晚期,此後成為中國婦女的主要首飾之一。在簪與釵的基礎上加以修飾,演變成名句“雲鬢花顏金步搖”中的“步搖”。它是附在簪釵之上的一種金玉飾,一般用金銀絲編為花枝,上綴珠寶花飾,有五彩珠玉垂下。步履顫動之間,下垂的珠玉也隨之搖曳,因此得名。戰國時期已有步搖出現,漢魏時期的步搖多以黃金製成,作樹枝狀,樹枝頂端各卷以小環,上懸桃形金葉。從隋唐到明,插戴步搖都比較普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型的頭飾影響甚遠,比如勝、鈿和櫛。勝是以扁平的金片、玉片等材料雕琢而成,使用時系縛於簪釵之首,插於兩鬢。鈿是以金、銀、玉、貝製成花形頭飾,蔽於發上。梳篦,歷史上統稱“櫛”,上有背。梳,齒疏,用於理發;篦,齒密,用於除垢。新石器時代晚期已有骨梳,商周時還有銅梳和牙梳。梳篦還可以插於發際作為首飾,這種風氣從新石器時代流行到唐宋。其實,頭飾中最能體現“首飾”一詞原本含義的是古人受鳥獸冠角的啟發發明的“冠”。漢代以來就有以鳳凰冠飾的習俗,鳳冠是女子冠飾中最重要的一種。明代鳳冠是皇后的禮冠,在受冊、謁廟、朝會時使用。

【清】海藍寶碧璽墜飾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與頭飾相似,耳飾也擁有漫長的歷史。耳飾大約可以分為耳璫、耳玦、耳環、耳墜和耳瑱等。耳璫又是一種可以直接塞入耳孔的飾品,耳玦是一種有缺口的圓環。因為耳玦的環體比較粗重,輕巧精致的耳環逐漸成為主要的耳飾。耳環在秦漢時廣為流行,六朝時一度被廢,宋代穿耳之風盛行,耳環再次流行。耳墜本為少數民族男子飾物,晉代傳入中原,亦為婦女所用。除了穿耳墜飾之外,古代還有一種特殊的飾耳方法,即無需穿耳,隻將耳飾從冠帽上垂懸至兩耳旁,這種耳飾被稱作“瑱”,又稱“充耳”。瑱是古代皇家及貴族禮服中的裝飾,瑱飾的佩戴有警戒讒言之意。

項飾的起源比頭飾和耳飾更早,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就用骨管、獸牙、石珠串起來套掛在頸上。項鏈是串飾的發展,在串飾上加“項墜”和“搭扣”,則成為項鏈。清代之前,項鏈大多由串珠組成,清代之後才大量出現金屬鏈條。項圈是佩掛在頸間的一種裝飾環,主要用金、銀、銅等材料製作。明清時期流行項圈,常以各色綢帶作墜飾,男女皆可佩戴。佩戴項圈主要為了祛病辟邪,寄托父母對孩子的一片愛意。在清代,項圈大多作為少年頸項裝飾,而更年幼的孩子則常佩戴“長命鎖”,它的前身是“長命縷”(端午節時系於孩童手腕的五色絲線),至明代演變成兒童專用項飾。

【明】刻牡丹蓮紋金釧南京市博物館藏

古人對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也精於裝飾。手鐲流行之前,人們使用“瑗”作為臂飾。新石器時代的手鐲多以玉石為材料,金屬手鐲在商周時期出現,兩漢時期逐漸增多。西漢以青銅手鐲居多,東漢至魏晉則盛行銀質手鐲。隋唐至宋,婦女佩戴手鐲成風。唐宋之後,工藝高度發展,出現了金銀手鐲、鑲玉手鐲、鑲寶手鐲等。臂釧是一種臂飾,又名“跳脫”“條脫”,是由錘扁的金、銀條盤繞而成的彈簧狀套鐲,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八圈、十幾圈不等。根據手臂至手腕的粗細,環圈由大到小相連,兩端以金銀絲纏繞固定,可調節鬆緊。

對於手指的裝飾,主要有戒指、扳指與護指。古代戒指又稱“指環”“約指”“手記”等,男女都可以佩戴。新石器時代的戒指以骨、玉為主。商周出現了青銅戒指,魏晉南北朝則流行金銀或鍍金戒指。明清時期戒指多用金、銀以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當時的男子還喜歡佩戴“扳指”於拇指上,扳指由古代的韘演變而來,是射箭時拉弓鉤弦時使用的,以防弓弦勒傷手指。護指又名“指甲套”“義甲”,古時養尊處優的女子喜愛蓄甲,而長指甲容易折斷,早在戰國時期,人們就用指甲套來保護長指甲,護指在清朝尤為流行。

【唐】花鳥紋金香囊 成都博物館藏

由於古今服飾的差異,有一類首飾在今天幾乎絕跡,那就是佩飾。佩飾範圍極廣,常見的佩飾有腰墜、玉佩、帶鉤以及其他日用掛件。腰墜是古人掛在腰部的小裝飾,商代以人形、動物形腰墜為主。周代之後人們多佩掛組列玉佩,而精巧別致的小墜飾依然深受喜愛。玉佩是古代常見的一種佩飾,它具有禮儀性。古人使用玉佩的目的之一在於控制行步的節奏,心態平和、步履從容,則玉佩之聲緩急有度、清雅悅耳;反之玉佩節奏雜亂失和,則為失禮。帶鉤又稱“犀比”,是古人系於腰帶的掛鉤。古人衣服不設衣袋,許多日用品都佩掛在腰帶上,比如梳、刀、荷包、香袋、耳挖、縫紉工具、取火工具等,這些掛件隨著時代發展逐漸形成精致的藝術風格,兼備實用性和裝飾性。

首飾的種類、造型、質地、工藝等都經過了漫長而複雜的發展變化,這些多姿多彩的首飾為我們掀開了瑰麗藝術世界的多彩一角。

(作者系蘇州文物鑒定評估服務中心助理館員,圖片來源:動脈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