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買貓爪杯的第n個理由:揭秘星巴克真正的底層邏輯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曹升/文2月26日,星巴克推出春季版“2019星巴克櫻花杯”。其中,一款“貓爪杯”迅速走紅,成為爆品。從某種意義上說,星巴克的貓爪杯,是整個新零售領域今年春天最吸引眼球的一大行銷案例。

貓爪杯行銷的底層邏輯

首先,我們要使用一個內容行銷框架,方便理解貓爪杯行銷事件的底層邏輯。內容行銷框架的邏輯分為4層:給商業注入產品基因;給產品注入內容基因;給內容注入社交基因;給社交注入商業基因。

1、給商業注入產品基因:周邊產品矩陣與季節產品矩陣

每個企業都希望業績高速增長,但大多數企業對產品的認知格局有缺陷,往往把產品概念限定在主營產品本身,更不懂得如何建設一個有機的周邊產品矩陣和季節產品矩陣,以實現低成本的流量拉新和用戶促活。

作為行銷高手,星巴克就把商業注入了產品基因。在季節產品矩陣,每年不同季節,星巴克都會專門開發應季食品進行行銷造勢,比如端午節的“星冰粽”、中秋節的“女神月餅”等。在周邊產品矩陣,星巴克還長年堅持做外圍的引流型產品——各種限量款或聯名款的杯子。

2019年,星巴克一口氣推出了粉粉嫩嫩豬豬杯、春日限定櫻花杯兩大系列近70款杯子。這些杯子保持了日常的行銷溫度,事先誰也沒想到“貓爪杯”會大火。

2、給產品注入內容基因:貓爪杯大火的偶然與必然

貓爪杯是星巴克眾多杯子中的一個。它的大火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

必然性在於,貓爪杯巧妙地將星巴克品牌與“她經濟”、“單身經濟”、“寵物經濟”融合起來。星巴克的周邊產品矩陣定位是18-25歲年輕女性;中國15歲以上的單身青年高達2.4億人;2018年,中國寵物市場規模約1700億員,養寵物的人超過5600萬人。

貓爪杯和3D人臉列印咖啡一樣,具有以下幾個內容基因:

與我相關。咖啡還是那個咖啡,水杯還是那個水杯,產品功能沒發生任何變化。但是,用戶認知發生了變化,這是一款與“我”高度相關的產品。

3D人臉列印咖啡是分享型消費。年輕人都願意在朋友圈和微博上轉發一下,小小秀一下“自己的咖啡臉”。

貓爪杯介入“單身”+“希望受寵”+“我就是萌萌的它”。借假修真、借物抒情,是一種觸發年輕女性“求關愛、求表達、求獨享”的情緒型消費。

3、給內容注入社交基因:情緒消費的社交自傳播基因

什麽樣的內容在互聯網上容易自傳播?有三種:喜聞樂見,屬於情緒消費。感同身受,屬於情感消費。對我有用,屬於功利消費。顯然,貓爪杯注入了情緒消費的社交自傳播基因。

2月19日,正式開賣前的7天,網友自發上傳貓爪杯視頻到抖音,短時間內引爆關注。新媒體跟進報導,在社交網絡擴散開來。這應該是一個店員自發上傳的偶然事件,大概率不是星巴克官方的安排,卻意外火爆社交網絡。

貓爪杯之所以大火,必須要提到抖音與小紅書這類在年輕人中影響力巨大的帶貨神器。比如抖音裡的花式海底撈網紅吃法,幾乎每一條都是百萬量級的傳播,大大降低了海底撈的行銷成本,擴大了影響力。

4、給社交注入商業基因:內容行銷提升商業轉化率

與百雀羚等品牌在微信、微博上,以影響力為策略的社會化傳播不同,抖音、小紅書上的社會化傳播,是以轉化率為主要策略。

站在互聯網的視角:觸點即終端,文案即門市。經過精心設計的內容行銷,商業轉化率非常高。知名品牌限量款成了一觸即發的“消費理由”。後續又引發了一系列“搶杯子”的各種劇情和故事,又加重了商業轉化率。

總結到這裡,貓爪杯如何做到“四輪驅動”,成為一款現象級產品的底層邏輯就比較清楚了。

從貓爪杯行銷事件的底層邏輯中,我們可以直觀感知到主力消費人群消費偏好已發生變化。顯然,星巴克也在主動調整,積極適應這種變化。

中國咖啡市場格局

如果我們把格局縮小到中國咖啡市場,差不多能發現這麽幾股力量在博弈:以星巴克、中信書店為代表的門市咖啡,肯德基、麥當勞為代表的快餐咖啡,以7-11、全家為代表的便利店咖啡,以雀巢、航空餐為代表的速溶咖啡,以香奈兒、迪奧為代表的美妝咖啡。

還有幾股新興力量:以瑞幸咖啡、連咖啡為代表的互聯網咖啡,以一坐一忘、避風塘為代表的茶餐廳,以喜茶、奈雪的茶為代表的新茶飲,以江小白、谷小酒為代表的新酒飲,以海底撈鮮小菌、湊湊火鍋茶米茶為代表的火鍋伴飲。

咖啡市場比較複雜,我們就不展開細細解讀了。這裡隻高度提煉其中最大的一個趨勢:餐飲零售化、零售餐飲化。

麥當勞開有甜品店,通常佔門市1.5-3%面積,但是能創造10%門市銷售收入。所以,在傳統餐飲中,飲品是一個重要的輔餐。

現在形勢不同了,飲品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地位。2019年2月,肯德基殺進零售領域,開設了50平米獨立風格獨立空間的茶飲店。同時,星巴克在上海也開了餐廳,主賣酒飲和意式簡餐、輕食。

中國咖啡市場競爭,不僅是咖啡廳間的競爭,更是餐飲外賣市場、食品零售市場間的融合與競爭。

新飲餐時代的商業邏輯

傳統餐飲中,飲品都是正餐的輔助與補充。獨立品牌的飲品,通常不在餐飲業態,而在零售業態中。而新飲餐,是以飲品為流量入口,反向拉動食品銷售,以在特色下午茶為競爭高地的新一輪消費升級。我們來看一看,新飲餐時代的商業邏輯:

1、代際更替的消費升級:高知名度低認知度的窘境

貓爪杯就是普通茶杯的消費升級。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傳統老品牌,紛紛遭遇消費主力人群的代際更替。

為什麽像星巴克這樣的大品牌在年輕消費群體中,會出現高知名度低認知度的窘境呢?

這是因為90後有獨特的亞文化、注意力偏好和消費偏好。老品牌儘管知名度高,但產品一旦沒有進入90後消費者的注意力偏好,就很難進入他們的消費偏好。這次貓爪杯就是在線上激活了年輕女性的注意力偏好,導致線下門市被一搶而空。

2、生活圈消費:第二代電商的時代紅利

傳統的第一代電商,孕育了類似三隻松鼠這樣的互聯網食品品牌,它們依托第一代電商平台(淘寶、天貓、京東),以產品消費為主,以長周期物流(可以次日或多日送達)為主。

現在,我們進入了第二代電商。食品餐飲商家依托美團點評、口碑餓了麽等本地生活服務平台,以服務消費和30分鐘生活圈物流配送為主。

第二代電商的“人場貨”基本邏輯都發生質的變化。星巴克、肯德基等知名大品牌都在面臨“第二代電商”的激烈挑戰與痛苦轉型。

我們注意到,2017年,美國達美樂披薩(80%是外賣)實現銷售收入122億美元,首次超過必勝客的銷售收入(120億美元)。這是全球第一個外賣品牌的銷售收入成為餐飲品類第一。

3、場景化消費:新飲餐爆發式增長的窗口期

場景化消費有幾個比較有趣的數據:

傳統購物中心,大約30-40%是餐飲業態。現在一個非常明顯趨勢,就是新飲餐品牌商家,在傳統購物中心已經佔據了約10%份額。90後年輕人正餐的消費金額下降約30%。這部分消費去哪兒呢?去下午茶和宵夜了。

這一輪場景化消費,以特色下午茶為競爭高地,直接把烘焙食品推送上高速增長的窗口期;同時改變了午餐客單價相對較低的被動局面,普遍拉升了消費者的支付意願度,加強客戶消磨時間的粘性。

4、產品+服務:線下門市流量攔截的大殺器

傳統餐飲,餐為主飲為輔。產品為主,服務為輔。新飲餐正好相反,以特色食品為基石,以特色服務為靈魂。它是一個線上線下重塑用戶體驗的服務型經濟。

因為“零售餐飲化、餐飲零售化”雙向融合,以外賣為代表的本地生活配送服務,導致線上流量對線下門市流量攔截力度加大。

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門市咖啡(星巴克)遭遇到互聯網咖啡(瑞幸咖啡、連咖啡)的激烈挑戰。互聯網咖啡可以捕捉消費者在互聯網上的注意力。所以,門市咖啡的流量被互聯網咖啡大量攔截。

但是,互聯網咖啡也有自身的痛點,即以大額補貼獲取的互聯網流量,最終能否找到新的商業附加值;究竟是數據變現、場景變現,還是客戶終身價值長周期變現?

新飲餐時代來了。在了解新飲餐的商業邏輯後,大家迫切想知道:哪裡是星巴克新的收入增長點,誰又是星巴克的新對手?

標準答案只有一個:舊地圖找不到新世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