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業板業績“披沙揀金”進行時

在全球風險偏好因為諸多因素頻繁反覆的情況下,業績數據成為投資者把握確定性的錨。在A股市場,確定性的業績成為市場追逐的重點機會,其中尤以創業板的業績引人關注。資料顯示,創業板一季度業績預告超預期,市場對於創業板行情繼續充滿關注,偏向於看好創業板中優質成長股機會。當然,對於創業板的業績表現,投資者應該多加辨別,部分公司資產並表和大規模非經常性損益等帶來的業績瞬間“膨脹”持續性存疑,其中的風險值得關注。

業績超出預期

金融大數據終端顯示,截至2018年4月16日,滬深兩市共有1524家上市公司發布2018年一季報業績預告。其中,主機板共338家上市公司披露,披露率為18.06%;創業板共有721家披露,披露率為99.86%,已經基本披露完畢;中小企業板共有455家披露,披露率為49.95%。

根據安信證券測算數據,創業板2018年一季度預告歸母淨利潤增速預計為30.12%,較2017年第四季度單季度(同比口徑業績快報測算-28.56%)和2017年第一季度(26.52%)均出現明顯上升,超出市場目前的預期。剔除溫氏股份和樂視網後,創業板2018年一季度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為36.84%。而按照可比口徑計算得出創業板指數成分股預告同比業績增長37.39%,剔除溫氏股份後上升至46.15%,創業板50成分股同比業績增長62.78%。

從行業角度來看,按目前披露的業績預告,醫藥生物、傳媒、電子貢獻最大,佔比超過40%;再加上化工和機械設備,前5個行業的業績佔比超過50%,達57.33%。

由於此前商譽減值的陰影,投資者較為關注一季度的盈利增長究竟源於內生還是依賴並購。對此,東吳證券研究報告借助文本挖掘來分析企業盈利的主要原因,結果顯示,在721個樣本企業中,盈利企業共有626個,而對這626個樣本企業的統計結果顯示,盈利動力主要來自於主營業務公司共有578個,佔總樣本的92.33%;僅有20個企業的盈虧動力主要來自於並表,佔3.19%。另有28個企業的盈虧動力同時來源於主營業務的變化和並表對公司淨利潤的影響,佔4.47%。從這個角度來看,創業板一季度盈利增長主要依靠內生。

非經常性損益對創業板一季報的盈利貢獻也有限,在626個盈利企業中,有252個企業的非經常損益佔淨利潤的比值在0%-5%之間,佔盈利樣本合計的40.26%,比值分布在5%-10%的樣本也有81個,佔12.94%,即非經常損益對淨利潤影響在10%以下的企業樣本數佔總樣本數的53.2%。非經常損益佔淨利潤比重超過50%的企業數量僅佔樣本總數的10.71%。這表明,企業淨利潤的改善主要來自於企業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改善,而非依賴非經常損益對淨利潤的改善。

民生證券分析師楊柳指出,對創業板整體業績增長貢獻最大的公司,利潤高增很大程度上受並表和大規模非經常性損益這兩個因素影響。在對創業板業績增長貢獻最大的20隻個股中,僅3隻業績高增是因為主業發展,3家源於漲價,7家源於轉讓資產或政府補助帶來的非經常性損益,7家源於並表。這種業績高增長的持續性仍然有待觀察。

“盈利牛”能否再現

創業板一季報業績預告超預期,也引發了對於創業板行情更多的關注。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隨著政府、國企以及大型民營企業對新經濟投入的加速,新經濟部門的景氣復甦將持續。當前部分投資者依然糾結於創業板業績的結構性特徵,陳果認為,結構性特徵在絕大多數板塊普遍存在,但無論是整體創業板,創業板指乃至創業板50,盈利趨勢都呈現改善是客觀現實。而投資者對創業板業績改善持續性的最大擔憂,往往來自於2018年商譽減值高峰,這本質實際上是非經常性損益,資本市場將更關注新經濟公司內生增速的改善趨勢。預計一旦創業板指對應半年報盈利增速依然好於市場預期,投資者將更堅決地配置新經濟板塊。

匯豐晉信科技先鋒基金經理陳平認為,目前創業板第一階段的超跌反彈已經完成,第二階段行情能否出現,關鍵在於創業板的業績增速能否看到明顯回升。“我們傾向於認為會有第二階段行情,因為無論是從基本面還是從盈利釋放動機來看,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都有望迎來業績回升。尤其是業績好、偏龍頭的公司可能會有不錯的表現。”創業板能否出現第三階段行情,則取決於一系列更長期的因素,比如經濟增速是否會放緩、利率是否會下行、市場對白馬股的抱團是否徹底瓦解、鼓勵創新的措施能否落實、創業板能否誕生引領行情的龍頭股等等。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表示,創業板當前的行情不能簡單地和2013年劃等號,2013年創業板是“盈利牛”,而2018年至今創業板的反彈主要由貼現率驅動——創業板從2月9日反彈以來,2018年報預期業績高增長的個股並沒有明顯跑贏業績低增長的個股。春節前後流動性環境超預期寬鬆,以及持續頒布的新興產業政策,是創業板持續上漲的主要動力。綜合對比2013年和2018年創業板的盈利、貼現率(無風險利率+風險偏好)以及所處市場的微觀結構均顯示,2018年創業板很難重現2013年的“盈利牛”。預計風險偏好提升驅動的新經濟躁動將有所消退,但真正具備基本面改善而估值合理甚至低估的優質成長股,將會在未來分化的市場中勝出。

機構保持配置動力

而從近期買方的持股意願來看,不少機構仍保持著對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的配置動力。

中信保誠基金經理吳昊表示,前期預期價值板塊存在估值修複的機會,但由於社融數據低於預期,使得反彈的太空和概率都大幅縮減,如果一季報不能有超預期的業績增長,可能機會就相對有限。對於所配置的價值板塊,未來可能擇機做一些減持,目前全年相對看多成長板塊的邏輯未受到實質性衝擊,仍會維持目前小幅超配成長板塊的配置。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認為,近期小盤股漲勢較好,主要原因在於:首先,“獨角獸”概念引領市場;其次,春節後市場流動性轉好,導致整體利率下行,有利於小盤股的活躍;最後,周期股、地產產業鏈回調,部分出場的資金進入小盤股。短期來看,支撐小盤股上漲的邏輯仍在,到5月份高頻數據發布,同比出現不錯表現後,市場風格或有所轉變。總體看,如果全年巨集觀經濟表現較好,小盤股率先反彈,大藍籌也有望上行,藍籌股及小盤股可能都有機會。

另外,就北上資金而言,統計數據顯示,根據上市公司年報,截至2017年底,雖然北上資金仍偏愛大額布局家電、消費等白馬個股,但是在資金新進的個股中,中小創公司佔去絕大多數。近期來看,數據顯示,上周(4月9日至13日),滬、深股通雙雙創下今年以來單周最大淨買入金額,分別達75.07億元和51.87億元,成交總額環比3月底增長。其中,創業板加倉力度持續領先,其次則是中小板。

當然,機構對於創業板的配置仍集中在績優個股上,當前市場風險偏好還不足以促使機構持股向業績較為一般的個股延伸。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多位成長風格基金經理發現,近期有基金經理在中小創上進行了5%左右的倉位調整,集中在細分行業龍頭類的創業板個股上。另外,有基金經理認為,當前階段預期期待板塊的整體表現,不如抓取個股的機會。但是對於概念主題型的創業板機會,認為是當前增加收益的重要方法。

此外,有基金機構認為,創業板機會並不會獨立於市場的大環境,特別是當前環境漸趨複雜,對創業板的影響,仍在持續發酵中。4月17日,創業板指數就跌破1800點,盤中重挫近3%,同期,滬指報3066.80點,跌1.41%;深成指報10395.16點,跌2.13%。有私募機構認為,創業板機會正在面臨嚴峻的市場大環境,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場整體面臨較大壓力,創業板期望從中“冒頭”,其壓力可想而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