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可抒:用6年時間評注海子270首詩,我就是要做一樣的事

詩歌裡有另一個我丨 第393期

摘要

陳可抒是誰?憑什麽是無名的他來給大詩人海子做評注?但,為什麽又不可以是他呢?不是每個人,都能用六年時間,堅持做完、做好一件事。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

三月真的是一個神奇的月份。出版界新人、中年少女我,終於把一個兩年前冒出來的選題,變成了這個月最當令的新書——《海子抒情詩全集(評注典藏版)》。

我很欣慰。因為,對我來說,三月不再僅僅意味著春季花粉過敏症的開始,也從此真正沾染上“春暖花開”的無盡詩意。

為此,我要感謝一個叫做陳可抒的人。正是因為認識了他,才有了這一切變化。

陳可抒是誰?

可能有一丟丟的人知道他。

如果,你參加過初岸文學的唐詩抄讀營,或者可抒詩歌訓練營,那你會知道,這就是陳可抒那家夥乾的好事。他每天選一首詩,“蠱惑”眾人去抄寫、曬圖,你的朋友圈文藝指數可能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如果,你習慣每晚“讀首詩再睡覺”,那麽你會間歇性(兩周一次吧,大概)偶然看到“陳可抒”這個名字的出現。《杭州日報》、《財智生活》等報刊上能見到他的文章。嗯,他可以算是一個專欄作者。

當然,如今你還多了一個知道他的途徑:去讀初岸文學出品的新書——《海子抒情詩全集(評注典藏版)》。

你會在書上看到一版商務範兒的簡介:“本名陳哲,1983年生於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曾就讀於大連理工大學、北京大學。詩人,詩評人,專欄作家。常年經營公益組織“可抒詩歌訓練營”。”

理工男的第一印象瞬間植入腦海——等等,還有北大、詩人?北大+理工男+詩人,這家夥,有點意思哈。

有個學中文的爸爸,所以沒考中文系

陳可抒似乎是一個總在“跨界”的人。

本科在大連理工大學,學的是化工專業和英語的雙學位。去北大念研究生,學的是微電子專業。畢業後,曾經當過某傳感器研究院的總工程師,也曾經進行過多次創業,折騰過手機、機器人等相關項目。現在,則在一家從事基因測序研發的科技公司做副總。

“詩歌可以算是目前我最熱愛的事物吧。因為可以隨時隨地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讀詩,寫詩。”除此之外,他說自己熱衷於一切能夠提煉邏輯、跨界鏈接的事物,比如占星、中醫。

他頗為自豪地說起,用自己掌握的中醫理論,治好了困擾他多年的痛風。如果有可能,他希望自己將來能夠有一兩年充足的時間,來好好研究這些讓他著迷的領域。

跨界工作的理工男比比皆是。熱衷於占星、中醫等的文藝青年也為數不少。單看某一方面,似乎都不算特別稀奇。然而當這兩面合二為一,就組成了一個特別的陳可抒。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陳可抒可以算是一個“天才兒童”。

五歲那年,他和父親陪表哥去入學報導,一看好玩便也鬧著要上學。父親說,那就試試吧。試了一個月,他開始覺得一年級好無聊啊,又鬧著要跳級。在老師的勸說下,好歹念完了第一學期。再次開學,他就成了二年級新生。

用一年的時間,他完成了從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三年級的穿越。之所以能有如此“輝煌”,還得歸因於他畢業於中文系的父親。

父親喜歡給他講故事,《山海經》啊《聊齋志異》啊,講的時候還會給解讀一下原文。他記得自己寫的第一封信,是三歲那年寫給在外地進修的父親。

父親愛讀書,家裡有一個大書櫃,滿滿一櫃子藏書,有一半幾乎都是父親大學時的教材。到高中時,他把這一櫃子書讀完了,像王力先生所著《古代漢語》這樣的專業書也啃得七七八八。

然而,十六歲高考的時候,他卻沒有順理成章地報考中文系。他說,是因為學中文出身的父親,並不支持兒子想報中文系的願望。

後來,他還是動過學中文的念頭。大四那年,辛苦準備了大半年,想要考中文系的研究生。但經過一番努力之後,他最後的選擇是北大微電子系。這一次,他說自己並不是強烈確定要以詩歌為畢生志業,而且正受到當時流行觀念的影響——“不要把你的愛好變成職業”。

左手工作謀生,右手詩歌怡情,這很務實,也很完美,非常“陳可抒”。

在他身上,似乎很難看到糾結,只有利落的行動,清晰的思路,以及異想天開的想法。感性與理性,似乎在他那裡也“跨界連接”了,二者不是矛盾,只有融合。

“詩歌能給我帶來安全感”

抄詩、寫詩,現在成了陳可抒的日常。他在“讀首詩再睡覺”公眾號有一個月兩篇的詩評專欄。他從2016年11月1日開啟的“可抒詩歌訓練營”,每天解讀一首詩,至今已堅持了八百多天,從未間斷。

一個工作繁忙的科研工作者,一個負有家庭重擔的父親,如何同時又是一個保持高頻輸出的詩評人?

他淡然一笑,說大概因為自己足夠幸運,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當然,還有長久以來對詩歌的真心熱愛。

五歲之前,他就能背下《長恨歌》《春江花月夜》這樣的長詩——可惜後來都忘了。詩歌的種子可是就此埋下了。

六七歲時,開始模仿著寫古體詩。九歲那年小學畢業,暑假裡沒什麽事,就開始抄詩,第一本抄的宋詞,然後是《唐詩三百首》。

初中時流行抄歌詞,抄著抄著,就變成了自己寫,那時候的詩通常都寫於上課走神的時刻。其實小說、散文這些也不是沒試圖寫過,後來發現可能還是對詩歌最有感覺。

“詩歌能給我帶來安全感,就像是另一個我,很多很多個我。”高興的時候,沮喪的時候,都會想要去讀詩、寫詩。那些無法與人分享、傾訴的情緒、壓力,只有在寫詩的時候才能得到釋放。讀詩、寫詩,就像一種記錄,過濾、沉澱出生命裡那些難以忘懷、微妙難言的片刻。

當陳可抒說自己是一個特別孤獨的人時,我其實是有點驚訝的。

平常看到的他,能把現實生活,工作與家庭,打理得有條不紊。但深入探尋,才會發現他骨子裡有一股倔,他說自己甚至會刻意追求與別人不一樣。我笑說把“標新立異”這個詞送給他,他沒有拒絕。

假日裡,午睡醒來的下午四點多鍾,他說自己常常會被一股濃重到近乎絕望的孤獨感襲擊。為此,他一度還患上了輕微的抑鬱症。這種深刻的孤獨感,大概永遠也沒有辦法消除,唯一的辦法,就是與它共處。

陳可抒的方式,就是讓自己的另一面,或者說很多面,在詩歌中得以安放。

什麽是詩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詩歌,可以是神聖的文學殿堂,需要人頂禮膜拜,獻上畢生才華。詩歌,也可以是心靈的避難所,以它的遼闊與幽微,庇護、滋養著世俗眾生。

“看到這本書,就像看到一個奇跡”

小時候,陳可抒經常隨父親去郵局取稿費。看到匯款單上父親的名字和“作者”關聯在一起,這讓他非常羨慕。

今年三月,他也成功引起了女兒對自己的這種羨慕之情。當作者樣書寄到家裡,厚厚的一大本,看上去超厲害的樣子,他八歲半的可愛女兒,在發出“確認?確認?確認”的追問三連之後,才最終肯定了他的新身份——出過書的作者!

其實,他第一眼看到這本書,是在初岸文學編輯部,那個策劃編輯(也就是我)亂糟糟的辦公桌上。當時,我從一堆書叢中探出身,舉著這本厚書就像搬著一塊磚頭,招呼他來感受下實體書的質感。

“就像看到一個奇跡。”事後,他這樣告訴我他最初看到這本書的心情。

的確,這本《海子抒情詩全集(評注典藏版)》,將名不見經傳的“陳可抒”與“海子”這樣的大詩人的名字一起印在了封面上,怎麽看,都有點蹭名人熱度的嫌疑。當初在洽談這本書的版權時,這也曾是遭受質疑的一個問題。

最終一切順利,當圖書成品呈現眼前,我也是非常激動的。然而,對陳可抒來說,這份激動,還有更深的緣由。

初遇海子,是1999年的初冬,剛上大一的時候,同學借給他一本人民文學出版社新出的《海子的詩》。第一首《亞洲銅》就將他震撼了。“亞洲”和“銅”這種前所未見的組詞方式,給十六歲的陳可抒帶來了強力衝擊。很快,他就自己去買了一本。這也是他人生中自己花錢買的第一本書。

《海子的詩》/人民文學出版社

真正與海子詩歌發生深刻的聯繫,要到2012年的11月。

那時,他在清華的校園BBS“水木清華”社區的詩歌版,申請了“水木詩話”這樣一個欄目,發表自己原創的詩歌評論。第一篇評論的作品就是海子的成名作《亞洲銅》。

當時,受某位專業人士“指點”,喜歡一個詩人,就一定要通讀他的作品。陳可抒就定下決心,要把海子的詩歌通讀一遍。隨著閱讀量的增加,他慢慢發現海子詩歌內在的許多聯繫。到了2013年、2014年,他通讀海子詩歌的初心便越發堅定了。

一開始,他發表在“水木詩話”上的海子詩評,熱度不是很高。他發現更受歡迎的還是關於古詩詞的評論,於是他突然奇想:既然有很多人感覺讀不懂新詩,為什麽不可以試試用古詩的評注方式,來解讀海子的詩歌呢?

他開始有意識地與詩友們討論,挑出一首海子的詩,征集大家讀不懂的問題,自己嘗試去解析,然後再搜集讀者的反饋。

這種嘗試,從一開始便不同於常規的詩評寫作。通常,一個詩評人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調動所有的學養,去評論詩歌、詩人,這樣的評論文章,更像是評論者個人技藝的展示。

而陳可抒做的,則是力圖從讀者角度出發,立足於解決讀不懂的問題,引發讀者的共鳴,更像是提供一種閱讀服務。這一點,也正是初岸文學編輯部看中的價值。而他的評注文字,也得到了臧棣、西渡、清平、雷格等詩人的專業肯定。

2017年春天的時候,陳可抒便跟我說,他在寫關於海子的一本書,我們約好了要合作出版。結果一等就是兩年。這中間,他經歷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2017年9月,他接受了一個新職位,變得特別忙碌。2017年底又因為勞累導致胳膊積水而大病一場。在這種狀態下,他說自己快寫吐了。

工作忙碌,身體不適,心思不靜,他強迫自己平均每三天要寫一篇,硬著頭皮也要寫——當然,事後再看,這樣的稿子質量是很不合格的,幾乎都需要重寫。但也正是這種毅力,讓他最終啃完了最難的部分,把這件事做完整了。

海子的抒情詩有270首,客觀說來,也不是每首都是最好的,有好評析的,也有難以評析的。也不是沒有沮喪到想放棄的時刻,可他明白,做一件再喜歡的事,過程中也難免有無數痛苦。挺住,就能迎來最後的勝利。

對陳可抒來說,一件事堅持做六年卻也不算極致。從2003年到2016年,他堅持十三年擔任“水木清華”詩歌版的版主,大概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版主了。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算得上一個小小的奇跡,除了要感謝在這一波三折的出版過程中所獲得的各方積極支持(在此感謝海子家人、感謝四川人民出版社、感謝通力合作的編輯小夥伴兒和鼎力相襄助的朋友們!),最根本的,還在於陳可抒堅持把一件本沒有希望的事情,做完了,做成了。

或許,在編輯眼裡,這本書只是三個月忙碌工作的結晶;在讀者眼裡,這本書是海子的又一部詩集而已;而在陳可抒那裡,這本書則意味著,一個不可思議的夢想的達成,一段堅持六年的寶貴時光。

有勇氣做與眾不同的事,有毅力堅持做同一件事,奇跡總會發生,為什麽不可以是你?

作者簡介

文雯,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初岸文學主編,《海子抒情詩全集(評注典藏版)》策劃編輯。

新書推薦

《海子抒情詩全集(評注典藏版)》

海子/著 陳可抒/評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年3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