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趙建國:為患者建隨時可調用的簡明「乳癌檔案」

新華網武漢7月13日電(譙玲玲、黎昌政)在石河子探親的武漢人李芸(化名),日前找新疆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黃桂林教授複診。黃教授掃了掃李芸手機裡的二維碼,一份完整的「乳癌檔案」就出現了。隻瀏覽了1分鐘,黃桂林便開出了複診檢查單。

李芸兩年前在武漢市第一醫院接受了乳癌改良根治手術。她的專屬檔案是一份表格,列印出來不過薄薄一張紙。為李芸製作這份檔案的,是湖北省武漢市第一醫院甲乳外科主任趙建國。

10年來,趙建國和他的團隊製作了890份這樣的專屬檔案,方便對乳癌患者就診複診。

趙建國為李芸製作的檔案是一大袋病歷資料的專業濃縮。從手術到化療,再到歷次複診異常資訊,核心數據全部記錄。無論患者在哪兒複診,醫生憑藉檔案,很快就能對患者病情明明白白。

為患者建立這樣的專屬檔案,比普通的病歷歸檔麻煩得多,也不屬於醫生的正常職責範圍。一直幫趙建國建檔的袁媛醫生說:「趙建國的手術排得很滿。製作檔案,全靠業餘時間。從原始檔案中過濾出有效資訊特別耗時。」

建檔10年分3個階段。手寫檔案記錄在趙建國的3個軟皮本上,由於經常翻閱,封面已經磨破;電子檔案,存在辦公電腦裡,科室醫生均可共享;移動檔案,製成二維碼,患者到其他醫院複診時可隨時調用。

目前,趙建國和他的團隊已為220份檔案製作了二維碼,其餘的也將陸續更新。把手寫檔案轉化為電子檔案,再把電子檔案轉化成二維碼,需要時間,更需要耐心細心,每個數據錯不得分毫。

「10個患者,9個說不清病情。」趙建國發現,一些患者不僅對腫瘤的分期、分子分型和採用的化療方案一問三不知,甚至連出院小結、病理報告都遺失了。

「如果給患者建個檔案,記下她們的核心資訊,醫生就能進行精準治療。」趙建國很快把想法付諸行動,2008年8月,他記下了第一份專屬檔案。

趙建國介紹,「乳癌檔案」的數據,不是簡單的把檢查單上的數據錄入,還有來自醫生對患者近距離的觀察,把患者治療後的反應與數據對比,找準下次治療劑量。

患者程琳說,第一個療程化療結束後,管床醫生就給她建了專屬檔案。以後每次複查,醫生會仔細比對著上一次的結果,仔細詢問她身體上的各種反應,然後調整治療方案。明年,程琳打算出國探親,「帶著二維碼檔案,在那邊複診就不愁了。」

陶龍進入科室3年,每次跟趙建國查房,他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他說,乳癌的治療和化療,趙建國都要求根據專屬檔案、嚴格按照工作細則和規範化流程進行。「差不多可以」「還好」這樣含糊的回復,過不了關。

趙建國所在科室乳癌10年生存率平均在80%-85%,高於文獻標準。趙建國把對患者的尊重和關愛轉化為一份份精確的專屬檔案、一條條治療細則、一整套規範的治療流程,儘可能避免模糊、疏漏和醫生個體差異的干擾。「

「方便病人是最高準則。」趙建國說。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