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改良S-P切口入路的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療青中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研究分析

改良S-P切口入路的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療青中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研究分析

李健

(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傷骨科 ,湖南 懷化 418000)

【摘要】 目的 通過了解青中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情況 , 探究運用改良S-P 切口入路的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療後的臨床效果。方法 從本院進行治療的青中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隨機選取 48 例作為研究對象 , 平均每組 24 人。對照組患者採取後側切開複位,帶股方肌蒂骨瓣植骨,空心釘內固定治療股骨頸骨折治療方法 ;實驗組患者採取改良S-P 切口入路的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空心釘內固定治療 , 嚴密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後的療效並進行比較。結果 對照組青中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總有效率 (75%) 明顯低於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 (91.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運用改良 S-P 切口入路的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療青中年股骨頸骨折 , 可以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 患者骨折處癒合良好 ,股骨頭缺血壞死併發症少, 具有改良切口小 , 出血少 , 手術時間短 , 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 ;股骨頸骨折 ;空心釘;內固定術

股骨頸骨折的股骨頭血供差、癒合差、剪切力大、股骨頭的壞死率高,尤其是青壯年的股骨頭和股骨頸結構非常堅固,大部分股骨頸骨折的移位現象比較明顯,多為粉碎性,血供破壞比較嚴重。我院選取 48 例青中年股骨頸骨折進行治療 , 對其研究後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 2009 年 1 月 至 2013 年 9 月期間在本院進行治療的青中年(<60 歲)股骨頸骨折患者 48 例 , 將他們隨機平均分成兩組 , 每組 24 人。對照組中女性患者 10人 , 男性患者 14 人 , 年齡 19-58 歲 , 平均年齡為 (38.4±3.7) 歲,均為單側股骨頸骨折,左側 11 例,右側 13 例;按骨折部位分型:頭下型 9 例,經頸型 15 例;按 Gardan分型:Ⅲ型 8 例,Ⅵ 16 例,均為新鮮骨折。實驗組患者中女性患者 11 人 , 男性患者 13人 , 年齡 20-60 歲 , 平均年齡為(40.2±1.8) 歲,均為單側股骨頸骨折,左側 10 例,右側 14 例;按骨折部位分型:頭下型 10 例,經頸型 14 例;按 Gardan 分型:Ⅲ型 7 例,Ⅵ 17 例,均為新鮮骨折。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納入標準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與對照組患者選用後外側切口切開複位,帶股方肌蒂骨瓣植骨,空心釘內固定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方法相比 ;實驗組患者則選用現今應用較為廣泛的改良 S-P 切口入路的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方法進行治療 , 手術前進行腰硬聯合麻醉 ,切口起自髂脊中部 , 向前經髂前上棘 , 沿腹股溝韌帶上方延伸至腹股溝韌帶中外 1/3 處弧形轉大腿沿股動脈方向延伸 10 cm, 切口全長約 15~20cm,避免轉角區皮緣壞死 ;以髂前上棘內側約 2 cm 處尋找股外側皮神經與旋髂深動脈交叉點定位旋髂深血管束 , 進行順、逆行分離血管蒂 , 以便尋找旋髂深血管束和減少股外側皮神經損傷。先解剖旋髂深血管束的腹股溝段 8~10cm,在血管解剖以後,再切取約 5.0cm×1.5cm×2.5cm的全層髂骨瓣,保留血管束周圍的髂肌和骨膜。 觀察切取的帶血管蒂髂骨塊血供,可見不斷有鮮血溢出,暫用濕紗布包裹待用。 沿闊筋膜張肌和縫匠肌之間的肌間隙鈍性分離,結

扎穿行於其間隙中的旋股外側動脈升支,以減少出血,再充分向外下方及內上方分別牽開闊筋膜張肌與縫匠肌,顯露股直肌在髂前下棘起點,將其切斷向下翻轉,顯露關節囊。 「T」字形切開關節囊,顯露股骨頸骨折端。 然後清除骨折線內的軟骨組織或者軟組織,直視下複位,複位理想後,維持患肢外展 15°,內旋 10~15°,C 臂機透視下打入三根導針直達股骨頭軟骨下 0.5cm 處,位置滿意後 順導針旋入長度適合的加壓空心螺紋釘三枚。再在骨折端內固定物的上方開一與骨塊大小相符的骨槽,使槽之長軸與股骨頸長軸及內固定物平行,將股骨頭方向的骨槽頂端挖成隧道狀,將帶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塊呈楔狀的尖端嵌入股骨頸骨槽內,然後用骨片在植骨塊兩端及兩邊插嵌緊,如植骨塊植入不緊,有被頂出的可能,可用可吸收螺釘或克氏針予以固定,注意勿使血管蒂扭轉和受壓, 最後放置引流管來逐層縫合關閉切口, 並且在手術後用「丁」字鞋進行固定來防止旋轉 4w,3 個月以內都要拄拐杖,每個月拍片 1 次,8 個月左右棄拐[1]

1. 3 療效評定標準[2] 顯效的標準 :患者治療後屈髖>90°患肢無短縮 , 無疼痛及跛行 , X 線片示骨折於解剖位置癒合 , 無股骨頭缺血壞死 ;有效的標準 :患者經治療後 75°≤屈髖 <90°, 患側肢體不定時出現疼痛 , 進行 X 線照射可發現股骨頸有少許畸形 ;無效 :患者治療後屈髖幅度<45°, 患側肢體經常出現疼痛 , 並且出現其他臨床併發症。

1. 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時採用 SPSS17.0 軟體分析 , 計數資料用χ2 檢驗 , 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青中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總有效率 (75%) 明顯低於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 (9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 1。

表 1 兩組患者通過治療後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 [n(%)]

組別 例數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

實驗組 24 15(62.50) 7(29.17) 2(8.33) 91.67

對照組 24 10(41.67) 8(33.33) 6(25.00) 75.00

3 討論

青壯年股骨頸部骨質堅強,骨折並不常見,多因強大的暴力才能形成。 但因其特殊的解剖學及生物力學特點,其骨折多半有明顯的移位, 周圍軟組織及股骨頭的血運損傷嚴重,骨折端移位和關節內出血,使關節囊內壓力明顯增加,使供應股骨頭的血管痙攣甚至堵塞,特別是股骨頸頭下型骨折血運破壞更重,使骨不連及股骨頭缺血壞死的發生率較高[3]治療中單純依靠骨折複位內固定,難以提供股骨頭被破壞的血供,骨折不癒合的發生率高,早期複位,早期手術及待骨折癒合後才棄拐負重均有助於減少股骨頭缺血壞死及骨不癒合,而如何提供骨折後股骨頭的血供,是預防股骨頭缺血壞死及骨不癒合的關鍵。 對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保留自身正常的股骨頭,維持髖關節功能尤為重要,股骨頸骨折後股骨頭是否存活取決於殘留血供的保護和股骨頭血供的重建[4]

。股骨頸骨折的治療目的首先是儘早對患肢進行功能鍛煉,以避免由於臥床間過長導致的原發病的惡化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另一個目的是恢復患肢的功能。 而由於當前手術仍然是以內固定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為主,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創傷大、費用大、使用的壽命也短,因此,內固定術成為了股骨頸骨折手術的首選治療方法[5]而閉合複位內固定治療法不能改善股骨頭和股折端的血供,也不能解決股骨頸後方的骨缺損問題,因而極大地影響了其療效[6]而使用切開複位內加帶旋髂血管蒂髂骨骨膜瓣移植術進行治療具有以下優點:(1)髂深血管解剖的位置恆定,血管口徑比較粗;(2)縮短了骨折癒合的時間,改善股骨折部的血供與股骨頭缺血和貧血的現狀,有效防止股骨頭壞死和骨不連;(3)因為不需要吻合血管,蒂也足夠長,隧道也足夠寬暢,血管蒂不容易扭轉,因此沒有術後血管危象的考慮[7]

參考文獻:

[1]張迪華,楊輝芳,楊升文,等.帶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療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療效分析[J].中國醫師雜誌,2009,4(7):113-119.

[2] 鄭勝 , 閆秀中 , 戚偉 . 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療青壯年陳舊性股骨頸骨折的臨床分析 . 中外醫療 , 2013,32(33):43-44.

[3]殷 勇,陳玉龍,戈石泉,等.帶旋股外動脈升支髂骨瓣移位治療青壯年股骨頸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誌,2008,16(6):459-460.

[4]榮國威,王承武.骨科[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06-908.

[5]李志輝,王栓科,任向春.吻合血管的髂骨骨膜瓣移植治療脛骨骨

折骨不連[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誌,2009,20(4):120-121.

[6]吳富章,卜海富,蔡靖宇,等.複雜距骨骨折脫位的手術策略[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誌,2009,22(5):210-215.

[7]徐躍根,裴仁模,金才益,等.帶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移位及加壓螺紋釘內固定治療青年股骨頸骨折 23 例[J].武警醫學,2009,22(7):168-178.

版 權 聲 明

申明原創,僅為防止抄襲,因作者人數較多,限於字數限制,原創作者統一為:湖南骨科醫師協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