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督學評課不能脫離課堂,應深入指導課堂教學

《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辦法》提出,責任督學可采取隨機聽課、查閱資料、列席會議、問卷調查、校園巡視等方式進行經常性督導。隨機聽課、評課既是責任督學到校督導的重要內容,也是責任區督導主要的督導形式,有人認為責任督學的聽課不同於常規性的聽課活動,更不同於教研員的聽課,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宏觀的審視,是對課堂教學的全方位觀察。

諸如,通過聽課查看學校是否開齊開足課程、班級文化建設是否合理、師生精神風貌是否積極向上、教育教學秩序是否井然有序等,而非深入細致地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專業性指導。甚至有人認為,身為教研員的兼職督學在督導活動中,以教研員身份對教師課堂進行專業性剖析與評價是督學身份的錯位。筆者認為,這樣的觀念存在著嚴重的“督學本位觀念”,是對督學聽課活動的固有偏見,是受限於自身專業局限的錯誤認識。

清晰定位隨堂聽課的意義

隨堂聽課是對教師家常課的專業性體檢,通過常態課的展示,聽課者對教師教學進行科學診斷,發現問題,找到症結,並提出指導性的專業觀點,從而達到專業引領的作用,並通過改變教師,引領學生,追求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樣的隨堂聽課,關注真實常態,立足課堂實況,具有真實性、情境性、案例性,對教師更有啟發意義,較之空洞的理論學習,更能觸動教師,更能引起教師的共鳴,更能贏得教師以及學校的歡迎。

無論是校長聽課、督學聽課,還是教研員聽課,其核心目的都應當放在診斷課堂、指導教師、服務學生上。督學聽課也不能例外,如不然,督學隨堂聽課,卻不作專業指導,不作課堂研究,則失去聽課的目的與意義,只能讓聽課流於形式、浮在表面。

督學作為區域教育教學專家,不應遊離於課堂之外,以督學專業的身份隨堂聽課,當然,要比其他人員聽課的面要宏觀,諸如要關注班級精神風貌、班級文化建設、學生的衛生狀況等,但這些內容只能作為隨堂聽課的附加值,有經驗的督學進入班級的一瞬間就能夠迅速獲得鮮明的感知,如若將督學觀察課堂的重點放在這些內容上,那麽,督學還有必要去聽整整一節課嗎?

督學要熟悉課堂的基本要素

有人認為,督學課堂觀察的重點應當放在課堂是否堅持立德樹人、是否貫徹黨的方針之上,是對班級課堂的“微觀督政”。這樣的觀點沒有錯,但課堂畢竟是具體的,而黨的教育方針以及素質教育的實施,需要靠一系列的課堂教學細節去支撐,只有對教師課堂教學實施專業性的剖析與研究,才能準確實施這樣的“微觀督政”,拋開教學技術與教學方法,空談教育政策的落實終究是虛無縹緲的。

督學聽課到底與常人聽課有哪些不同?如果說這樣的論斷成立,只能是聽課者的身份不同,放棄課堂教學核心的評判與研究,放大其他非教學本質因素的“督學聽課”,實質上是“督學本位觀念”的直接體現。就區域督學隊伍組成人員來講,相當一部分退休人員、行政幹部、學校領導,他們或許是教育管理的專家,但未必是教育教學的專家,因而進入課堂,很難從專業性的角度對課堂教學提供精準的指導,於是片面與狹窄的督學聽課觀,也便由此產生。

當然,每位督學都受製於自身專業背景的限制,不可能成為全能冠軍,對學校的全學科進行指導。但學科教學都是相通的,既有獨特性,又有統一性,在隨堂聽取非本專業的課時,督學至少要熟悉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掌握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對教學的基本方法、評價的基本要義等方面都要準確把握,如此,才能給教師正確的引領。

以督學責任區為平台統籌人員配備

督學聽課,重在“課堂”,立足點在“教學”,脫離課堂教學診斷的聽課,就失去了聽課的價值意義。要做到這點,一方面,需要每一位督學努力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修煉自身的課程與教學指導力,做一名優秀的學科教學專家。另一方面,更應當從督學選聘源頭做起,加大學科教學專家進入督學隊伍的比例,做到責任區督學兼顧不同學科,均衡配備,逐步建立完善區域學科督導專家庫,同時,以督學責任區為平台,以督學身份為載體,深化對一線學校課堂教學的指導力。

督學責任區在開展督導活動時,要實施“分類督導”,根據不同類型的督導活動,抽調不同類別的督學,讓行政類督學督導學校管理、專業類督學進班聽課。

專業類督學隨堂聽課,也不能隨隨便便,也要盡量選擇本學科、本專業。責任區不同專業背景的督學實施組合督導,深入不同學科指導不同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發揮教學督導的作用。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充分發揮督導多樣化人才的作用,努力為學校教師發展、教育質量提升服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