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校外線上培訓豈容野蠻生長 六部門聯合發文“收骨頭”

“在線教育要被收骨頭了?”“野豁豁的線上培訓,到底該由誰來管?”“今後該怎樣選擇在線教育?”近日,國家六部門發布《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此舉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好反響,被認為是鞏固校外培訓治理成果的必然要求,是促進“互聯網+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有助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形成校內外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名堂多 “標準”流程含貓膩

線上培訓即在線教育,或稱遠程教育、在線學習,是指通過應用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在線選課、試聽、注冊、預付費、接收課程、在線測試”,這就是在線教育的一個“標準”流程,其實,其中蘊藏的名堂也是蠻多的。

家長趙女士於去年初在一家外教網上購買了半年的英語學習套餐,180節課收費3388元。據這家在線機構承諾,是由歐美外教授課,不滿意可以換外教、換課程或退費。然而,等來的外教卻並非出自歐美。於是,趙女士提出退款,但卻被告知要扣除檔案費且課時費也必須打折退款。

此外,在預付費模式下,課程收費和時長過高,在一定程度上帶給在線教育機構充足的現金流,於是,機構會竭力慫恿消費者貸款買課。但是,退費難、卷款走人等貓膩的出現,從另一個角度增加了消費風險。由最高人民檢察院、警察部等部門共同評選的“2018年十大消費侵權事件”中,由於課程收費和時長過高,多家英語培訓機構被指通過提供課程貸款服務,讓學員背上幾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的“培訓貸”。

還有一家職業資格證書的助考機構屢遭學員投訴。其在線培訓推銷員向消費者承諾,購買近2萬元的課程,可以獲得24小時“一對一”的服務。同時,授課老師即為命題老師,押題命中率達八成,考試不通過就退九成學費。但消費者考試後發現,所謂的押題根本不靠譜,花費兩萬元買的課程和幾千元的課程根本沒什麽區別。

口號響 教學仍舊落窠臼

在日前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直言,有的培訓平台存在著低俗有害信息及與學習無關的網絡遊戲等內容;有的培訓內容以應試為導向,超標超前,違背教育規律;學科類培訓者素質參差不齊,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學能力;有的培訓預付費過高、合理退費難,用戶消費風險比較大。

雖然現在的在線教育往往打著“互聯網+教育”的旗號,有的還振振有辭地喊出了“顛覆傳統教育模式”的口號,但事實上噱頭多於實質,從授課內容來看,基本上還是落入了應試教育的窠臼。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第一,目前的在線教育不可能顛覆傳統教育,只是傳統教育模式的補充;第二,如果要發展在線教育,更應該多關注個性化教育、多元化教育,而不是簡單的補課、培訓,這樣不僅不符合中國教育的發展需求,反而可能引起新的教育問題。

對於當下在線教育的弊病,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師資質量。由於此前並未頒布對執教者教師資格證書的要求,出於成本考慮,大量缺乏教育教學經驗的在讀大學生,在接受簡單的培訓之後就成了師資的主力軍,家長也無從查詢授課教師的真實身份。在一些網絡平台,為了通過高互動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老師甚至會化身“網絡主播”,在課間休息時接受孩子們點歌,發送小禮物。家長程女士告訴記者,前幾年,當直播“班課”的形式剛剛興起時,她也確實從中嘗到了甜頭——孩子興趣很高,也省去了校外補課的舟車勞頓,但這兩年,越來越喧鬧的課堂,讓她重新回歸了線下培訓市場。

此外,“完課率”不高也是困擾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的一個頑疾,這對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養成產生了負面影響。無論是“一對多”的班課,還是“一對一”的輔導,在線教育通常採用自主約課、調課,直播課後可無限回看的模式,高度的靈活性成了一把雙刃劍,在吸引生源入門的同時,也使教學效果很難得到保證。

出重拳 日常監管是重點

線上不同於線下,怎麽管、管什麽都需要對相關的法規和制度做一番厘清。過去,在線教育的主管部門歸在網信辦和工信部裡,教育部門基本上不參與管理。在線培訓基本上流於“舉辦無資質、教學無審批、師資無監管”的野蠻生長狀態。而此次是由教育部聯手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警察部、廣電總局和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等,六部門商得一致共同出重拳整治線下培訓,一方面是整合國家職能部門的力量,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家的決心。

《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對日常監管重點提出了5個方面的規定。

培訓內容:學科類課程培訓內容不得超出國家課程標準,須與學生所在年級相匹配,也就是禁止超前超標培訓。

培訓時長:每節課的培訓時長不得超過4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這也是保護學生視力健康的需要。此外,面向境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時。

培訓人員:要求培訓機構具有完善的招聘、審查、管理的辦法,嚴格把好培訓人員素質關,特別是從事學科知識培訓的人員,承擔這些學科培訓任務的老師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相應教師資格。

信息安全:要求按照國家網絡安全法的要求,落實好各項制度,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洩露學生有關信息。

規範經營:規範合約格式,降低消費風險。要求在培訓平台顯著位置公示收費項目、標準及退費辦法,不得收取超過60課時或者3個月的培訓費用。

大排查 建“黑白名單”制度

現在教育部門抓減負力度很大,對線下培訓機構的管理也日趨規範,但是,線上課程卻因其時間靈活、場地不限,教學的進度、強度等都很難具體量化,這就使得線上培訓中大量存在的提前學、超綱學等早已被明令禁止的行為很難被發現和查處。從學習時間來看,一些系統24小時開放。從作業布置來看,教育部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能留書面作業,但在線軟體卻根本不會理會行政“禁令”。

從這次六部門的聯手行動來看,應該說是對在線培訓領域長期存在的頑症開出了一服猛藥。據悉,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將會同網信、電信、警察、廣電、“掃黃打非”等部門製訂排查方案,組織對在本省(區、市)申請備案的校外線上培訓開展排查,於2019年12月底前完成排查,並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同時,我國還將建立“黑白名單”制度,對符合相關規定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列入白名單,對存在違規行為的列入灰名單並限期整改,對拒不整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列入黑名單。對列入黑名單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黑白名單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利用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台對外公布並及時更新。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介紹說,本市將組織各相關部門盡快製訂線上培訓機構的備案細則和排查方案,同時,委託專業機構組織專家隊伍,綜合審查各機構的辦學情況,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全面督促整改。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 陸梓華【延伸閱讀】

《管理新舉措:推行“單用途預付消費卡” 給培訓資金加把“安全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