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轉基因祛魅:關於轉基因你有多少了解?

昨天(12月30日),中國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了2019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批準清單包括,生產應用的安全證書89個項目,以及12種進口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許可證,意味中國的轉基因生物的工作又有了積極進展。

長期以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備受公眾的關注。轉基因食品安全嗎?吃了轉基因食品會對人體造成什麽影響?轉基因食品的應用技術是否成熟?……

在面對新生事物誕生的時候,人類總是有種種疑惑和不安,這種不安全感一方面來自於人類生存受到威脅而產生的自我保護的本能,但更多的其實是源自於對知識的未知、神秘而產生的恐懼。

因此,消除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不安,更重要的是增加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了解,對轉基因技術祛魅。

轉基因是什麽?

一提到“轉基因”,從字面上看,似乎很容易讓人聯想這與改變人體基因有關,會直接威脅並影響人類的繁衍。

但事實上,這是“轉基因”一詞在譯意過程給公眾帶來的誤解。在國際上,所謂的“轉基因”英文原文是“基因改良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通常指的是提取某生物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片斷,通過基因技術加入到目標生物當中,從而對某種存在一定缺陷的生物基因進行品質改良,如增強農作物抗病蟲害能力、提高營養成分等。

轉基因是一個高度精密控制的過程,需要特定的載體,特定的條件。沒有載體和特定條件,外源基因不能整合植物或動物細胞。

以轉基因玉米過程為例。首先需要將玉米幼胚取出,把農杆菌跟幼胚放在一起進行培養讓它去侵染幼胚細胞。然後,外源基因在農杆菌的幫助下就嵌入到幼胚細胞裡面的基因組裡面,這樣轉基因的基因組就比原幼胚的基因組多了一個基因。最後再把幼胚細胞培育成植株,從而實現轉基因玉米的過程。

這對於人體也是同樣的道理,需要先有一個載體把基因整合到這個載體中,然後將人的細胞提取出來將載體整合到細胞裡面去,再把細胞再培養成一個人。

因此,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人類不可能靠“吃轉基因食品”就輕易“被轉基因”。

轉基因食品中的基因和其他食品中的一樣,進入人體以後,會人體的消化吸收系統消化分解為各種核苷酸、磷酸、鹼基等小分子,不再是完整的基因,而是變成能被人體吸收的營養成分。因此,轉基因食品不會被整合到人的基因組中,改變人體的基因。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看,世界上不存在一種絕對安全的食品,就如水喝多也會中毒一樣。

轉基因有沒有毒害要從轉入的基因和表達的產物、轉入原理、安全評價,以及實踐、長期跟蹤等諸多方面進行科學考量。

對於轉入的基因,目前科學家已經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結構、功能和作用機理都是清晰明確的,產生的效果是可預期的。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於如何把握尺度。從技術層面看,轉基因技術本身是中性的,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與否關鍵在於是否擁有一套完善的安全準則進行評價。

而轉基因安全評價準則的這把“尺子”就是致力於讓轉基因食品和普通食品一樣安全,甚至更安全。

為此,食品法典委員會、糧農組織、經合組織等多部門圍繞轉基因安全性制定了一整套準則來進行評價,評價從基因的挖掘開始,主要包括食用安全和環境安全評價兩方面。

而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食品與轉基因食品評價不同,前者主要依靠生活經驗,而轉基因食品則需要經過嚴格的科學試驗確保食物的安全性。從這個意義上看,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評價遠比普通食品要嚴格得多。

轉基因現在處於什麽發展階段?

從生產實踐看,轉基因產品早已深入日常生活。

例如,目前廣泛使用的人胰島素、重組疫苗、干擾素、抗生素和啤酒酵母、食品酶製劑、奶酪等,很多都是用轉基因技術生產出來的。

過去20多年,全世界20多個國家種植了300多億畝轉基因作物,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十億人食用轉基因食品。未發生一例被科學證實的安全問題。

2010年,歐盟發布報告稱:歷時逾25年、500多個獨立科研團體參與的130多個科研項目工作得到結論,即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安全性相當。

此後,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毒理學會、歐洲食品安全局、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等國際權威機構都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進行表態,證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016年,百位諾貝爾獎得主聯名簽署公開信呼籲各界尊重科學界和各國權威監管部門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結論。截至2019年11月,該公開信的諾貝爾獎得主簽名人數已達到151名。這不僅代表了科學家共同的呼聲,也意味著轉基因食品安全得到科學界更為廣泛的認可。

同時,現階段轉基因食品在國際上也得到較多的投入應用。以美國和歐洲為例,據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為11.3億畝,佔可耕地面積的 40% 以上,其中92% 的玉米和96%棉花、94% 的大豆、99% 的甜菜是轉基因品種。目前,美國批準了20種轉基因植物產業化。

歐盟,2017年進口大豆1507萬噸、玉米3303萬噸,其轉運站基因大豆佔85%,轉基因玉米佔30%。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還宣布批準10種轉基因產品在歐盟上市。此前歐盟已批準了數十種轉基因食品和飼料在歐盟上市,包括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和甜菜等。

轉基因在中國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最早對轉基因生物進行研究,並成功研究出首例轉基因生物。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也是開展這項技術研發最早的國家之一。

但鑒於轉基因是一項應用型技術,關乎民生食品安全,中國在推進轉基因技術產業化應用上一直十分小心謹慎。

直到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自2008年以來,多個中央一號文件對轉基因工作提出要求,形成了系統部署,強調要加大研發力度,盡快培育一批抗病蟲、抗逆、高產、優質、高效的轉基因新品種,要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做好科學普及,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推進產業化。

目前,中國應用最廣泛的轉基因農作物是棉花,是目前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個擁有知識產權的轉基因棉花研發大國。截至2019年底,轉基因專項共育成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176個,累計推廣4.7億畝,減少農藥使用70%以上,國產抗蟲棉市場份額達到99%以上。

技術的發展不可避免會遇到種種非議。就如同當初火車、飛機、計算機、人工智能等新生事物誕生之際面臨的非議一樣,轉基因食品發展的歷程中也會不可避免會遇到種種質疑。

而轉基因技術專業性強的特點也導致人們了解和認識它需要過程。

但相信隨著轉基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人們對轉基因技術有更深的認知,相信轉基因技術的神秘面紗將會祛魅,到那時人們或許用更開放的心態接受這項技術給生活帶來的變化。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劉亮

編輯:陳昊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