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官服的一方補子,隱藏著官場文化

在清朝官員朝服胸前位置有一方補子,其上用彩絲銀線繡著各類珍禽猛獸圖案。其實補子文化並非是清朝的首創,唐代官員的朝服上就已經出現了用珍禽猛獸圖案做裝飾,以區分官員等級的習慣。到了清朝不僅延續此制度,更將其與滿漢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了完整而森嚴的等級制度體系。

古人有“先敬羅衣後敬人”的習俗,清朝官場尤甚。一位官員是何品級,在朝中有何背景,家境是否優渥,從朝服上便能體現。

比如清朝文官補子上繡珍禽,武官補子繡猛獸。從仙鶴、麒麟到藍鵲、海馬,哪一品級的官員只能穿哪一品級的補子服,不能有絲毫差錯。

一件朝服從選材到刺繡都有嚴明規定,無論刺繡還是布料均屬上等,價格十分昂貴,而官員一旦入朝為官則必須花錢購買相應的朝服。這對於家資豐厚的人家自然不算什麽,但對於寒門書生而言,初入官場也只能去租借一些舊朝服。於是看到官員身上朝服新舊,胸前補子圖案,自然便知曉其身後背景。

清朝時,自上到下所有朝服上的補子圖案就已經確定,而誰也想不到,正是這樣小小一方補子,卻承載了一個人,甚至一個家族的期望,是宦海幾載的沉浮興衰。

清朝雖然是滿族人坐了江山,但畢竟漢族人數頗眾。清政府為了從精神上更好的統治整個國家,於是要求所有百姓均要遵從穿衣守則,尤其是金鑾殿上所站的官員。

官員的正式服飾包括花翎、禮帽、帽頂、袍褂、補服、皮裘、朝珠、靴子等,每一級別的官員都有相應的服飾,法律規定不允許自行更改。

順治九年,清朝第一部規定穿著的《服色肩輿永例》在禮部眾官員努力下頒行了。

這本《永例》中,上至皇帝、皇子、親王、貝勒貝子、文武官員,下到士庶鄉紳、兵農、商人,他們的冠、服、袍、罩、褂、衫、裳、衣以及所用各種飾物的顏色、質料、數目,都有詳實的規定。所有人穿衣必須符合其階級屬性,倘有違反這一體制者,將被治以“僭越”罪。清朝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重農輕商,規定所有商人不能穿綢衣。

到了清朝末期,《永例》中的一些規定逐漸模糊化,商人穿綢緞也成為一種可能。清朝時,商人的社會地位極其低,於是即便他們手握整個國家一大半的財力,在穿衣上依然有很多的限制。於是有些大戶便傾盡全族之力,去培養學生,希望族內有人能一躍成為人上人,提高整個家族的社會屬性。

清朝的大小官員,從文武一品到七品官員,甚至不入流的九品官等,他們的品級差別最直觀的體現便在其冠上的頂戴花翎,官服前後補子上所繡的禽鳥、獸類,以及其他雜色紋樣的補子。

官員朝服頂戴花翎及補子圖案:

一品,頂紅寶石,文繡仙鶴,都禦史繡獬豸神獸,武繡麒麟。

二品,頂珊瑚,文繡錦雞,武繡獅。

三品,頂珊瑚,文繡孔雀,武繡豹。

四品,頂青金石,文繡鴛鴦,武繡虎。

五品,頂水晶,文繡白鷳,武繡熊。

六品,頂硨磲,文繡鷺鷥,武繡彪。

七品,頂素金,文繡鸂鶒,武繡犀牛。

八品,陰文鏤花金頂,文繡鵪鶉,武繡犀牛。

九品,陽文鏤花金頂,文繡藍雀,武繡海馬。

從九品等其他未入流的官員,陽文鏤花金頂,繡練雀。

補服上的圖案,無論飛禽還是走獸,並不僅僅是因為其外貌好看或者威武,每個品階對應哪樣的飛禽走獸,均來源於各史冊,經逐一推敲後,最終形成的圖案。

在清朝官場,如何穿衣服是官員的必修課,即使同為朝中官員,若是誰穿了不符合自身官階的補服,都會被朝廷治罪,輕者一句“僭越”,而若是朝中重臣穿上不符合自身品階的補服,甚至可能會被安上一個“謀逆”的罪名。

清朝將軍年羹堯戰功赫赫,多次因為手握重兵而讓皇上忌憚不已。年羹堯本身小心謹慎,甚至偶爾會故意表現出粗魯,讓皇帝認為其心無城府。但最後他的衰亡,也是因為一件不合官階的補服。某次年羹堯的兒子穿了一件四團龍補服,被人告發到皇上耳邊。龍素來都是天子的象徵,年羹堯兒子穿上帶有龍圖案的衣服,自然會被皇上猜測其是否已經有了謀反之心。年羹堯被定罪時,其中一項罪名就是:“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順禮也。”若是放到後世,一件衣服的圖案,不過是彰顯自身喜好,體現個性的一種方式,但是在等級森嚴的清朝,一件補服的背後是無盡的財富、權勢和地位,是多少文人武將在宦海一生的夙願。

在清朝森嚴的服飾文化上,一個人的官職、社會地位,僅從一件補服就完全可以體現,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會有學子寒窗苦讀多年,其原因只為了能夠擺脫較低的階層。其實隨便挑出一位清朝官員,他身上所穿的補服,就是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徵,每一件補服的背後,都是其官場生涯的一部奮鬥史。多少名留青史的官員,其初入官場所穿的也不過是七品朝服,而後隨著在各方的政績,最終受到皇帝肯定,官級步步提升,補子上的飛禽猛獸更加珍惜。

他們只是清朝官場上的一個縮影,在漫長的歲月河流裡,有更多的才子英雄寒窗苦讀多年,卻屢屢不中,也有一些學子在奮力衝進官場後,急流勇退。當然更多的是拚盡畢生謀略,只為在那一方波雲詭譎的官場上,看盡爾虞我詐。

他們一輩子汲汲營營,求的是從一介布衣到朝中重臣。他們中有人是懷揣雄心抱負願為百姓謀求福祉;有些則是希望通過自身努力改變整個家族的社會地位;有些希望能留名青史……但無論怎樣,這些人從選擇了這條路開始,就要準備為那一方補子,忙碌一生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