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幽門螺桿菌 不止傷害胃那麼簡單 不看不知道 一看嚇一跳

幽門螺桿菌不僅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胃癌等相關,其實,幽門螺桿菌還和許多胃外疾病相關,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

我國的H.pylori感染處理共識已經將IDA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列為根除H.pylori的適應證。H.pylori感染與貧血尤其是不明原因的IDA相關。Meta分析也表明,貧血患者H.pylori感染率明顯高於未感染者,而且相較於輕、中度貧血患者,重度貧血患者H.pylori感染率更高。

H.pylori感染導致IDA的機制:(1)H.pylori生長繁殖消耗鐵,故使機體對鐵的需求增加;(2)H.pylori可降低胃酸分泌和維生素C濃度,減少腸道鐵吸收,最終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3)H.pylori感染使胃和十二指腸黏膜上皮細胞滲透性增高,引起鐵和含鐵蛋白從胃及十二指腸黏膜中流失;(4)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增強,抑製血紅蛋白的合成。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

ITP是由於抗血小板自身抗體引起血小板減少,並導致出血傾向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幾年來許多研究表明,根除H.pylori後部分ITP患者的血小板數明顯增多,並伴隨血清血小板相關抗體IgG水準下降,提示H.pylori可能是部分ITP的致病因子之一。其可能的發病機制為:(1)H.pylori細胞毒素相關基因A蛋白與血小板抗原間產生交叉反應;(2)免疫紊亂:研究認為H.pylori感染導致ITP發生與Th1/Th2免疫失調有關;(3)宿主遺傳的易感性:宿主遺傳因素人類白細胞抗原II(HLA-II)類系統與H.pylori相關ITP的遺傳易感性有關;(4)H.pylori Lewis抗原和H.pylori尿素酶B的作用有關。

巨幼細胞性貧血

HP感染可誘導機體特異性體液和細胞免疫,從而損傷胃黏膜細胞,引起慢性萎縮性胃炎,導致壁細胞受損,胃酸、胃蛋白酶和內因子分泌降低,因此食物中VitB12釋放障礙及其與內因子結合減少,影響VitB12吸收。

冠心病

1994年Mendall等首次報告H.pylori感染可能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有關。目前研究顯示,H.pylori感染導致冠心病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1)直接作用於動脈壁,引起局部炎症反應,導致內皮細胞損傷及功能障礙,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2)長期持續炎症,抗體交叉反應的間接作用;(3)通過改變已知的或可疑的冠心病危險因素:升高血三醯甘油(TG)水準、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準;(4)促進凝血、促使同型半胱氨酸聚集等。通過上述機制,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甚至使粥樣斑塊破裂及血栓形成。

腦梗死

H.pylori感染是腦梗死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腦梗死患者中H.pylori-IgG的陽性率較正常人高,提示H.pylori感染可能與腦梗死的發生密切相關。Ameriso等在無消化系統疾病的動脈硬化患者頸動脈粥樣斑塊上檢出H.pylori DNA,提示H.pylori感染可能參與了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而這正是腦梗死發生、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H.pylori感染促進腦梗死發生的可能機制為:(1)H.pylori引起脂質代謝紊亂,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2)H.pylori感染所致胃炎可能導致葉酸和B族維生素吸收障礙,而B族維生素和葉酸在半胱氨酸的代謝中起重要作用,它們的缺乏可能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3)H.pylori感染引起體內炎症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準升高,從而誘導血管內皮損傷,進而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中起作用,最終促進腦梗死的發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新近有研究發現,H.pylori感染可能會加重NAFLD。多項研究結果提示,H.pylori感染可能隻影響了NAFLD的某個方面。關於H.pylori加重NAFLD的機制,有學者認為H.pylori感染可以產生某些特異性的肝細胞損傷因子,導致肝細胞損傷,也有學者認為H.pylori感染破壞了胃腸黏膜,增加腸黏膜通透性,促進腸內細菌產生的毒素進入體內,從而導致肝臟損傷。

糖尿病

糖尿病伴胃輕癱患者H.pylori感染率增高。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經病變造成胃動力不足是促使H.pylori在胃腸道大量定植的促進因素。由於食物在胃內滯留時間延長,刺激胃泌素和胃酸分泌,進而造成胃腸蠕動減慢,使胃黏膜更適宜H.pylori生長。

妊娠劇吐(HG)

H.pylori感染與HG的關係備受國外學者的關注。一般認為HG與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準增高有關。近年來有研究提示,HG可能與H.pylori感染有關。Frigo等研究認為,在早孕期間,由於類固醇激素水準上升,導致水鈉瀦留,細胞內、外液體比例失調,從而引起孕婦體內酸鹼度變化。在胃腸道,這種變化可能導致孕婦潛在的H.pylori感染的發作,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應,臨床上出現噁心、嘔吐等癥狀。

牙周疾病

H.pylori感染與牙周疾病的關係已得到證實,然而其在複發性口瘡性口炎(RAS)的發病中的作用尚有爭議。Gülseren等的一項橫斷面研究報導了H.pylori感染與RAS顯著相關。相反地,Gomes等總結15項試驗性研究並得出口腔中有此菌與RAS的發生及發展並不相關的結論,但根除H.pylori卻可能改變該病的疾病進程,機制不明。而Yang等的研究報導了H.pylori陽性狀態顯著增加了牙周疾病的風險。

皮膚病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其發病機制多種多樣。有關H.pylori感染促進慢性蕁麻疹的機制還不清楚。有研究提示H.pylori感染可能並不是慢性蕁麻疹的過敏因素。有研究者認為,H.pylori感染增強了胃血管的通透性,從而顯著增加了患者暴露於食物過敏原的風險。也有研究者認為,H.pylori感染引起的長期慢性炎性反應影響了患者的免疫平衡,從而促進或加重了慢性蕁麻疹。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