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坎城走紅毯不止10萬,素人穿禮服路邊求助也能走

走紅毯的人和攝影師們。

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群嘲“毯星”成為各大電影節期間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看奇裝異服、互相豔壓;算停留時間,走二三十米都讀秒;等“意外跌倒”,作品以外的演技比拚。

這就回到了人們看不起“蹭紅毯”的根本原因:究竟誰可以走紅毯?

首先,肯定是當晚放映電影的主創。一般電影節,開閉幕式和主競賽影片的首映場才會設立紅毯環節,因而紅毯上真正的主角一定是電影的全體主創。從導演、製片到演員、配樂,都是主創陣容的組成;往往主創們還會帶上自己的伴侶孩子或者其他親朋好友。紅毯屬於這些為了藝術辛苦奉獻的人。“沒有作品走什麽紅毯”也因此成為懟“毯星”的金句。

其次便是片方邀請的嘉賓。這部分人群成分稍有複雜,但主要是市場賣片買片的專業人士和媒體從業人員。畢竟影片質量再好,還得靠有力的宣發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

再次是讚助品牌的嘉賓。無論是電影還是電影節,都有自己的讚助商。他們也是整個電影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品牌無論是派來自己的代言人,還是公司老總親自來首映,都是常事。比如奢侈珠寶品牌蕭邦,作為坎城電影節重要的合作夥伴,自然擁有紅毯名額。其總裁兼創意總監卡羅琳·舍費爾,今年就是和品牌摯友、好萊塢著名影星茱利安·摩爾攜手走的坎城開幕式紅毯。兩個人身著華服,佩戴有蕭邦的首飾。中國女演員劉濤和韓國女演員則是作為蕭邦的拍片大使受邀走了同場紅毯。再比如李宇春之所以成為坎城紅毯常客,因為她是坎城讚助商歐萊雅的代言人。

奢侈珠寶品牌蕭邦總裁兼創意總監卡羅琳·舍費爾(左)和品牌摯友、好萊塢著名影星茱利安·摩爾(右)攜手走過坎城開幕式紅毯。

第四,就是本場放映的觀眾。因為要走進影廳看電影首映,只有通過電影院正門的紅毯一條路。因而觀眾其實也有走紅毯資格,只不過和上面那些業內人士的時段錯開,在最後入場。那麽觀眾都是誰呢?拿坎城電影節舉例。坎城並不對外售票,所有放映只針對擁有證件的專業人士,包括記者、市場買賣方、展商、電影從業者等,普通影迷、觀眾是沒有機會看電影的。設有紅毯環節的首映場次,往往是邀請函製。邀請函的獲得方式一般有三種,片方贈送、通過電影節申請、路邊求助。前兩種佔主流,後一種則是普通影迷能在坎城看到電影的唯一方式。

每年坎城,都會有很多影迷盛裝打扮,站在電影宮的門口舉著求邀請函的牌子,期待擁有邀請函卻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出席的業內人士相贈。這批執著的影迷已經成為坎城電影宮前一道景觀,每年都會成為媒體報導的小亮點之一。至於為什麽要盛裝打扮——坎城是唯一一個紅毯有“著正裝”dress code(著裝規範)的電影節,不管你是什麽身份,只要走紅毯就不能穿得隨隨便便,要給予儀式足夠的尊重。因而這些求邀請函的影迷往往不得不穿著晚禮服高跟鞋、皮鞋,辛苦地在電影宮門前一天……但換做是你,恐怕也會願意把邀請函送給一個為電影著盛裝的人吧。而作為普通觀眾,如果能有機會走著紅毯去看自己期待已久的電影,確實是屬於電影節獨特而美好的體驗了。

李宇春作為坎城讚助商歐萊雅的代言人在紅毯上。

最後剩下的,就是那些重金購買“紅毯票”的人了。

“紅毯票”本不是秘密,所有的紅毯都有“票”賣,甚至包括奧斯卡的紅毯。從業人員和觀眾往往被安排在最後魚貫入場,光靠一乾主創是不可能撐起整個“走紅毯時段”的。而電影節作為一個慶典,需要具有一定體量的華麗紅毯時刻;紅毯不僅需要藝術家,也需要華服、需要美人、需要話題、需要高光、需要人氣。憑票走紅毯的人,最起碼也可以提供人氣。

紅毯上不具名的女性們。圖/視覺中國

而人們購買紅毯票的目的和理由多種多樣。事業正處於上升期的藝人,急切地需要曝光和履歷,走紅毯,甚至走坎城的紅毯,便很自然成為他們的需求和選擇。多金而想獲得別樣經歷的人,便會花錢買票,買到“走紅毯”這種“服務”和“體驗”。因而“紅毯票”也並不是“中國特供”,它擁有廣大的市場。

“紅毯票”自然得分不同價格,根據時段和配置而分。第一個走紅毯,和在頂級明星後面走紅毯,能是一個價位嗎?攝影攝影師的位置或者水準更好,自然價錢也更高。

其實不僅紅毯“上”可以賣票,紅毯“下”也有票。奧斯卡設有“紅毯觀眾票”。這種票通過在線抽獎的方式獲得,幸運兒們可以坐在紅毯旁邊,對著紅毯上的明星流水席看個過癮。

對於電影從業者來說,紅毯,尤其是頂級藝術殿堂坎城的紅毯,自然是神聖的。唯有通過辛苦的工作、不竭的創作才能入圍坎城,獲得認可,走上屬於自己的紅毯。紅毯絕不能脫掉這層浪漫的光環,否則便失去了存在的根本基點。

但是紅毯本身和藝術無關,它是電影院的延伸,是人為建構的儀式化的一部分,本質只是一個展示環節:展示智力、財富、美麗、權力、人脈。走別人的紅毯,當然得給錢,這是一門簡單的生意。你可以花錢買到別人的展示,也可以花錢給自己買展示的機會。

之所以紅毯是一門生意,實質上因為電影也是一門生意。創作必須和金錢資助同時發生,而所有和藝術創作相關的工作在電影製作完的那一刻就已經全部結束了,剩下的就是用各種資源去傳播推廣作品。在藝術上的推陳出新之外,電影節最重要的工作是組織巨大的市場、吸引海量的觀眾,讓脫穎而出的電影為更多人所知,以更高的價格賣到更多地方。

“紅毯票”並沒有那麽褻瀆藝術,但是走紅毯的人卻說不定。被工作人員催著還不願往前走的紅毯釘子戶自不必說。為了一夜走紅而試圖一摔成名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拚個噱頭在衣服的奇詭程度上狠下工夫,無視美醜的,年年都有。

紅毯總要發生。買賣紅毯的人,無可厚非,不過是這個龐大產業中小小的一環。但紅毯終究是屬於藝術家的,讓我們把目光留給真正的主角。

顧草草(影評人,多次參加坎城國際電影節)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危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