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皇太極圍攻北京,除袁崇煥外,為何還有位年過半百的女將趕回來

崇禎三年,皇太極兵臨北京城下。當時,除了袁崇煥積極回防外,還有一位年過半百的女將,帶著她著名耳朵“白杆兵”,從千里之外趕回來,幫助守衛北京。這麽女將是誰呢?

她就是秦良玉。

出生於巴蜀大地的秦良玉,是一位名垂青史的明末女將軍。她一生戎馬倥傯,在平定土司叛亂,抗清勤王中功勳卓著,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立下赫赫戰功,堪稱巾幗英雄。

大文豪郭沫若曾賦詩一首詠讚這位奇女子:“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絕域事征遼。同名忌殺當時左,隻解屠民意氣高。”

那麽,秦良玉究竟有哪些傳奇之事,讓後人對她如此推崇?

一、書香之家,能文能武,嶄露頭角。

1574年,秦良玉出生於四川忠州,其父秦葵,是一位有著濃厚儒家思想的歲貢生。他自幼熟讀兵書,能文能武,尤其精通陣法。在他的影響和教育下,秦良玉從小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對排兵布陣,沙場指揮興趣濃厚。同時,她飽讀詩書,“兼通詞翰,儀度嫻雅”。

及至秦良玉長大成人後,她掙脫了封建禮教的束縛,自願嫁到偏遠蠻荒的地區石砫,和宣撫使馬千乘成婚。

馬千乘是東漢開國功臣、伏波將軍馬援之後,也算“系出名門”。他為人正直,頗有將門之風,善騎射,有謀略,是一位忠勇豪傑。夫妻倆婚後相敬如賓,互相扶持。

身為宣撫使的馬千乘旦夕不敢忘卻自己的責任。他對妻子說:“今四海多故,石砫界楚、黔之交,不可亡備。”秦良玉十分讚同,夫妻倆便在鄉裡招募了一批勇士,對他們進行嚴格訓練,將這支部隊打造成了一支血性之師,“行軍發令, 戎伍肅然”。

這支隊伍的武器最為奇特,皆手持一柄長矛,矛端有鉤,矛尾有環,遇上險峻之路不易攀越時,士卒們就把矛端和矛尾相連,借此攀援而上,捷如猿猴,翻山越嶺如履平地。因其矛杆為白木製成,而且沒有任何的裝飾,因此稱其為“白杆軍”。

二、親率部眾,平亂土司,立下奇功。

這支“白杆軍”在第一次平定土司之亂中便大顯神威,立下奇功。

萬歷二十七年,播州宣尉使楊應龍突然發動叛亂,一路勢如破竹,連克重慶、瀘州等地,直至圍困成都。巴蜀大地岌岌可危,明廷派出李化龍任督軍,兵分八路討伐楊應龍。馬千乘率3000人馬,擔任南路先行軍。秦良玉則親率“白杆軍”500人,自籌糧草,與副將周國柱在鄧坎阻擊叛軍。

戰鬥中,秦良玉一馬當先,率領手下奮勇殺敵,打得叛軍節節敗退,配合戡亂大軍取得平亂戰役的首勝。李化龍聽聞秦良玉事跡後,異常感動,特地打造銀牌一面,上書“女中丈夫”四字,對她的義舉予以旌表。

萬歷二十八年春節,平叛大軍齊聚一堂,歡慶新春佳節和平叛首勝。將士們推杯換盞,歡歌宴飲,馬千乘也應邀前往,喝得酩酊大醉。唯獨秦良玉高度警覺,反而吩咐手下的“白杆軍”嚴加防備楊應龍部偷襲。果然,叛軍在打聽到明軍放鬆警惕後,兵分數路前來劫營,宴席上的明軍將士倉皇逃竄,唯有秦良玉率“白杆軍”3000餘人奮勇反擊,將叛軍打得落花流水。

其後,秦良玉乘勝追擊,連克叛軍數個山寨,直抵桑木關下。桑木關山高林密,溝深崖懸,“白杆軍”發揮了武器的優勢,一舉拿下桑木關,為大軍其後的征剿掃清了障礙。

幾個月後,明廷重新集結部隊,攻入叛軍老巢海龍囤。楊應龍見大勢已去,不願被官兵活捉,自縊謝罪。其手下士卒或被擒、或逃走、或被殺,播州平叛大獲全勝。

在慶功會上,天啟帝禦賜“忠義可嘉”匾額一方,以表彰秦良玉的平叛之功。秦良玉和白杆兵也憑此一役,威名遠揚。

三、不計前嫌,抵禦後金,千里勤王,。

萬歷四十一年,馬千乘遭人誣告,慘死獄中,年僅41歲。但秦良玉選擇擯棄個人恩怨,按照“子幼則妻襲”的慣例,代領石砫宣撫使之職,繼續為保家衛國做出貢獻。

就在秦良玉接任土司之印時,後金軍也向苟延殘喘的大明朝展開了進攻。在努爾哈赤的強大攻勢下,明軍潰不成軍,先後遭遇幾次大敗。朝廷只得征調全國兵馬,全力投入到對後金軍的戰鬥中,秦良玉的“白杆軍”也先後三次遠赴遼東,抵禦後金的入侵。

天啟元年,秦良玉遣長兄秦邦屏、弟秦民屏統率3000“白杆兵”奔赴遼東戰場,以解沈陽之圍。當秦邦屏等人趕到渾河時,沈陽已失守。兄弟二人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帶著“白杆軍”渡河決戰,最後幾乎全軍覆沒,“渾河血戰,首功數千,實石砫、酉陽二土司功”。

秦良玉聞聽噩耗後,一邊派人到前線撫恤生還士兵,一邊親率三千“白杆兵”趕赴前線,奉命扼守榆關。榆關也就是山海關,是清兵南下的必經要道,可見朝廷對秦良玉的倚重。秦良玉果然不負重托,在榆關打退清兵數次進攻,其子雖目中流矢,卻依然頑強作戰,終讓清軍不能逾越榆關半步。

崇禎三年,皇太極兵臨北京城下,明朝面臨著亡國之虞,崇禎帝急詔天下兵馬勤王。遠在千里之外的秦良玉得知京師岌岌可危,雖已年過半百,卻依然慷慨誓師,親率“白杆兵”晝夜兼程趕赴北京,千里勤王。

秦良玉到京後,在孫承宗的統一指揮下,先後收復灤州四城,逼迫皇太極撤兵北歸。崇禎親自接見了秦良玉,不但對其大肆封賞,還作詩四首,以表其功。

四、抗拒義軍,反清守節,美名千古。

秦良玉晚年期間,先後同羅汝才、張獻忠進行過數場惡戰,互有輸贏。但由於明朝氣數已盡,僅憑秦良玉一己之力,以無法阻擋歷史的滾滾車輪,她最終還是沒能阻止張獻忠佔領四川,但張獻忠到死也都沒能攻下石砫。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後,大明王朝土崩瓦解,崇禎帝自縊身亡。秦良玉聽聞消息後,披麻戴孝慟哭數日,並從此以明朝遺臣自居,拒絕與清廷合作。即便在她彌留之際,也不忘告誡後人,不得歸順清朝。

順治五年,75歲的秦良玉病死在石砫,一代忠君愛國的巾幗英雄,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

(參考資料:《明史》《秦良玉軼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