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燥養生| 我先「乾」為敬了~

中醫根據五運六氣,

把一年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季。

這樣每個季節是73天零5刻,

春季始於「大寒」節,為木運,氣候特點風多。

夏季為火運,主暑熱。

夏秋之交,是長夏,為土運,主濕。

秋為金運,始於白露前一周,終於立冬後4天,主燥。

餘下時間為冬季,冬季為水運,主寒。

什麼是秋燥?

秋季降水量明顯減少,晝夜平均,氣溫明顯轉涼,空氣變得明顯乾燥。秋天乾燥的氣候,人除了會感到口鼻咽喉乾燥,還易出現感冒、腹瀉等疾病。對於女性來說,可能出現皮膚口唇乾裂、毛髮脫落,但秋季「保濕」不應僅限於皮膚、口唇的局部防護。

秋季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因此,秋季養生的重點便是滋陰防燥。首先要注意補充水分,每天要適量喝白開水。其次,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防燥護陰為基本原則,可多吃梨、蘋果、葡萄、香蕉、蘿蔔及綠葉蔬菜,以助生津防燥。養生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可適當選用西洋參、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等。同時應少吃辣椒、蔥、薑、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再次,秋季養陰防燥應注意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最後,秋季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使肌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秋燥帶來的煩惱

近日來,不少人會發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一系列惱人的癥狀開始時不時「騷擾」自己一番,這些現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1、聲音沙啞

秋燥中,咳嗽最要命。其實,口喉部位也是最容易判斷身體是否乾燥的地方。癥狀較輕的會出現聲音嘶啞,喉嚨疼痛以及口腔潰瘍等癥狀;有些人會咳嗽,聲啞氣喘不停,特別容易於夜晚發作,進而無法安心入睡;還有些體質差的人會將這種秋咳一路持續入冬,或轉變為慢性支氣管炎等嚴重癥狀。


2、鼻敏感

中醫認為,鼻子敏感多為肺虛所致。每逢秋天,十個人裡會有九個患有鼻子敏感問題。鼻黏膜在秋天特別容易乾燥,而一旦乾燥,又用手指去挖,由於鼻黏膜附著豐富毛細血管,越是乾燥,挖鼻孔的行為越為頻繁,最終會導致鼻子出血。還有些人的表現就是不停地流鼻涕打噴嚏。

3、皮膚乾燥

皮膚在乾燥的環境下特別容易乾燥、瘙癢甚至皸裂。如果你經常性撓皮膚、抓癢甚至舔舐嘴唇,說明肌膚已經喪失水分了。這個時候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補水,每天多喝水,然後日常生活中最好帶上一瓶噴霧保濕的,時常潤一潤自己,也可以多喝一下緩解秋燥的湯水。


4、驚厥

乾燥的秋天,會陷入兩個極端:身體免疫力好,性格開朗的人會安然入睡;而另一方面,一些身體免疫力不是太好的人則會心神不寧,甚至會出現驚厥現象。有這種現象的人千萬要小心,提早去醫院治療。


5、頭髮乾燥

秋天乾燥,氣血循環變差,血液無法將養分帶到頭髮毛囊,頭髮容易出現乾燥枯黃。當你發現自己秋天一到的時候,頭髮枯黃拚命掉落,那就是秋燥找上你了。這個時候你就該做好應對措施了。


6、便秘

秋天體內水分過度蒸發,加上腸胃功能變弱,不少人都會出現大便乾結的情況。便秘的問題可大可小,而且一旦被纏上的話,煩惱就不是一般的煩惱而已,因為畢竟是發生在私密地方的毛病,即使看醫生也有許多不方便。所以想要讓自己過的舒服正常,千萬要防止秋燥來襲。

涼燥:感受秋涼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於寒者,臨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乾燥的現象,如唇燥溢乾、乾咳連聲、胸悶氣逆、兩脅竄痛,皮膚乾痛,舌苔薄白而乾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損而出現的寒燥癥狀。表證偏風寒,津虧鉸輕,舌紅苔薄白,脈浮數。

溫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氣而發病,是秋燥之偏於熱者為溫燥。臨床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乾咳無痰,咳痰多稀而粘、氣逆而喘、咽喉乾痛、鼻乾唇燥、胸悶脅痛、心煩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邊尖俱紅等症,是肺受溫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現的燥熱癥狀。表證偏風熱,津虧較重,甚化熱傷絡,胸痛咯血,舌紅苔黃,脈細數。

秋季防燥要這樣?

1.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舉三得。

2. 秋燥時節,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當然,將少量的蔥、薑、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並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

3.秋季是人最容易長脂肪的季節。這是因為立秋之後,氣象慢慢地變得涼爽起來,人的食慾大開,夜間的休息也舒服多了,閑暇時間疲憊的身體更願意安靜地休息,而不願意參加有體力消耗的活動。這樣一來,人體每天的熱量攝入大都超過熱量消耗,使脂肪一點點地囤積起來。如果不加以調整,經過秋、冬兩個季節,人就會胖很多。年復一年,人就會很快「發福」起來。

更要命的是,肥胖既有礙人的形體美,還會帶來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等「文明病」,所以一定不能「縱容」它。

4.水果作為時尚食品,盡人皆知。然而,水果也可以作為補品,如秋季的梨子和柿子

5.老年人除了不要秋凍,核心的問題是飲食的選擇和搭配,有以下幾方面:

防寒溫裡

每日的早餐,用溫熱性質的食物,如煮粥配大棗和乾薑、核桃仁、甜杏仁、葡萄等,也可以食用豆漿、胡辣湯、羊肉湯、醋溜白菜、糖蒜等。

排濕祛風

遇有風雨陰濕氣象或者體內有濕、大便稀的情況,應增加祛風排濕的飲食,如選用大米、扁豆、紅小豆、薏米、蓮子、栗子、蔥、薑、花椒、茴香、丁香、胡椒等。

潤燥滋陰

在乾燥氣象或口乾舌燥、大便乾的情況下,應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種能增強免疫力,可選用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蕃薯、山藥、南瓜、蘿蔔、白菜、蓮菜、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蒸茶碗蒸等。

收斂陽氣 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醋等酸味食物可收斂陽氣,若無風寒氣象或體內沒有涼寒,應盡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薑、辣椒、芥末等。

五味調和

這是健康的八大基石之一,應注意如下關係:

辛辣味與酸味或者苦味是相互製約的;甘甜味與鹹味或者酸味是相互製約的;鹹味與苦味或者甘甜味是相互製約的等。以上歸納概括為:防寒溫裡排溫氣;潤燥滋陰增正氣;降溫降暑斂陽氣;五味調和少疾病。

特別是在秋季這樣一個從炎夏向寒冬過渡的季節,是人們抵抗力相對較弱的時候,這時,如果不注意,會很容易得病。因此,在秋季應該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食品。

秋涼之際,不忘暖宮

當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先後進入了秋季後,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寒露過後,北方冷空氣會不斷入侵,出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如果到了深秋時節,遇氣象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陰雨霏霏,極易受到寒冷的刺激。

女性身體內寒氣重,是很多疾病的病因,如不孕、盆腔炎性疾病後遺症、閉經、痛經等,這些疾病往往威脅著女性健康,影響女性生活品質。

抵禦寒氣侵襲,關鍵在於保暖。因此,女性在秋季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身體的保暖,尤其是小腹,胃部,腳等易受涼部位。從秋分時起,應尤為注意腳部防寒,盡量不要再穿涼鞋,魚嘴鞋之類禦寒性較差的鞋子。對於喜歡光腳穿鞋的女性朋友,應在早晚溫差加大時注意腳部保暖。此時,最好選擇一雙鞋底軟硬適宜的鞋子,同時穿透氣性好的純棉襪,晚上臨睡前熱水泡腳十分鐘,使身體循環舒暢,血液流通,這樣可以在緩解疲勞助睡眠的同時,去除體內濕氣。

同時,秋分是步入深秋的轉折,因此需要人們用心調理身心,將身體機能調整至最佳狀態,才能抵禦接下來的氣象變化和日益降低的氣溫。

陰晴冷暖 與您相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