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NBA確定複賽時間表!CBA錯失了成為世界第一聯賽的機會?

在喬丹《最後之舞》完結之後,NBA就把話題重點轉移到了複賽上面。吵吵嚷嚷了近一個月,台灣時間6月5日凌晨,經過NBA董事會投票之後,最後的方案終於敲定了。

整體的時間安排如下(以下均為台灣時間):

6月22日所有球員歸隊報到,23日對所有人員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7月1日訓練營開啟,8日球隊前往奧蘭多迪士尼世界;

8月1日正式複賽,26日進行樂透抽簽大會;

總決賽搶七安排在10月13日,16日選秀大會,19日自由市場開啟;

如果一切順利,下賽季的訓練營開啟是在11月11日,12月2日打揭幕戰。

至於賽製也稍有所改變:一共是22支球隊參與複賽,除了東西部前八,還有西部的開拓者、鵜鶘、國王、馬刺、太陽和東部的奇才。之所以選這6支隊伍,是因為他們的勝場差距離分區第八名在6場之內。

所有球隊都要打8場常規賽,然後如果分區第九和第八的勝場在4個以上,第八名直接進季後賽;如果勝場在4個以內,第八和第九還要展開排位賽。第八名連輸兩場則第九名進季後賽(雙敗淘汰),第九名輸任意一場則直接淘汰(單敗淘汰)。

季後賽則仍然是7場4勝製。

方案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公平,保證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但其實在今天凌晨官方宣傳之前,關注NBA的朋友早就把整體方案了解的差不多了,畢竟美媒的幾大名記今天曝一點兒,明天曝一點兒,除了養活國內的自媒體以外,也是聯盟想看看大夥兒的想法。

沒有太強烈的反對聲音,基本上就定了,凌晨的董事會投票形式大於意義,開拓者也只是象徵性地投出了一張反對票。

而在NBA官方宣傳之前,咱們國內的CBA聯賽也最終確定了複賽方案和時間,官方宣傳的時間點就卡在NBA之前。

昨天下午就有一些知名的媒體人曝出了CBA將在6月20日複賽的消息,賽製也是流傳甚廣的賽會製——青島和東莞兩個賽區。

常規賽從6月20日到7月4日,一場都沒有縮減;季後賽則有所改變,前兩輪都變成了單場淘汰賽,半決賽和總決賽變成了三局兩勝製。

這種賽製改革單純從競技角度來看,變數增多了,運氣成分變大了,也更刺激了。按照正常思路,無論什麽聯賽季後賽肯定才是重點,但咱們保持了常規賽而削減了季後賽不知是出於什麽考慮。

可能是總局有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是牽扯到球隊讚助商利益之類的東西,但無論如何,這個改革顯然會成為以後雙方球迷互相扯皮的又一大理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可能會增加聯賽的熱度。

還有大夥兒比較關心的外援制度:有外援卻沒有回歸的採用八一隊的政策,雙外援對單外援採用4節6人次,有外援對全華班採用4節4人次。

國內球迷關心的兩大籃球聯賽都複賽了,當然是好事兒。但有一部分性子急的球迷朋友們呢(球迷朋友嘛,懂的都懂),認為CBA畏首畏尾,咱們條件這麽好,時間這麽充裕,卻隻比NBA提前官方宣傳半天,錯過了成為“世界第一聯賽”的機會

那咱們就剛好順著這個線頭,聊一聊中美聯賽之間環境和體制的差異,體育在社會的地位等。

首先來看停賽時間:CBA從2月初(過年本來也要放假)一直停到6月20日,差不多4個半月;而NBA是從3月中旬停到8月1日,同樣也是4個半月左右。

所以從時間來看,並不存在CBA比NBA停的久這種說法。但是在球迷感知來說,CBA就是停的格外久,這主要是因為環境讓我們產生了認知差異。

環境又分成兩塊:社會整體環境和媒體環境

您想啊,最開始停賽就是因為新冠,但是國內由於人民萬眾一心,3月底基本就把疫情徹底遏製住了。控制好了疫情,下一步就該復工複產了,CBA也是體育產業,也該復工複產吧,但總局不批啊。

疫情差不多了,社會的情緒也不那麽壓抑了,那作為社會動物的您肯定想找點兒樂子啊——看球吧。但NBA停了,您自然把目光轉移到了國內,發現這時CBA也沒開,這有了期待吧,日子就格外長了。

但美國跟咱們正好相反,現在每天的確診人數還在噌噌往上漲呢,而且因為暴亂還可能來一波超級加倍。按照咱們的思維,這還能複賽?

但人家不僅要複賽,而且每一步都推進的有條不紊。在很多球迷的預期裡,NBA這個賽季可能都要玩完了,但人家告訴你8月1日開乾,把大夥兒的預期向前提了一大截,自然就感覺日子快了。

此消彼長之下,您自然覺得NBA比CBA快了許多,效率高的一批。

第二個是媒體環境。美國的媒體是NBA在休賽期不被大眾所遺忘最重要的因素,您看在NBA停賽之後,聯盟和媒體幹了些什麽?

第一波是關於停賽的討論,NBA歷史之未見局面;第二波是《最後之舞》的熱度和各種對喬丹的評價;第三波就是為黑人發聲和聯盟對於複賽方案的探討。當然其中還穿插了歷史排名和皮爾斯炮轟詹姆士等爭議橋段。

這些媒體每天說點兒呢,您偶爾看看就還能感受到NBA的氣氛。但國內媒體實在沒這環境啊,咱們的評論員和球員也不能亂說話,禍從口出並不是一句虛言。

就拿複賽時間來說吧,在剛開始討論NBA複賽的時候,美國媒體今天一個日子,明天一個日子。等時間確認的差不多了,又今天透露點兒賽製,明天來個方案討論,這玩意兒就像是進度條,你能對事件有個感知。

而國內就一句話:等,等總局批複。體育總局會跟國內媒體透露決策細節嗎?國內媒體敢像美國媒體一樣聽風就是雨,先曝出來再說嗎?

為什麽有人談戀愛會容易陷入懷疑與自我懷疑,糾結與自我否定?因為沒有進度條,感知會弱很多。

那這裡就要說到兩個聯賽體制的問題了。

NBA是一個自由度很大的體育產業聯盟,他的幾乎所有決策——開賽、停賽、工資發放等——都是內部決策,上面沒人管著它。

而CBA雖然也是體育產業聯盟,但它上面還有個籃協,籃協上面還有體育總局,體育總局上面還有領導……

顯然,一個是市場經濟機制決策,一個是行政機制決策。前者只需要考量自身利益,而後者需要考量的是政策

對於肖華來說,一個現實問題是:

如果不複賽,聯盟虧錢,老闆虧錢,很多球員可能都要破產(NBA大部分球員是月光族,很美國),到最後指責的一定會是他,這鍋在他身上甩都甩不掉。

但是如果複賽,而且處理得當,損失能夠減到最少,這將成為NBA乃至美國體育歷史上一次危機處理的經典案例。而最壞的結果是什麽呢?有人感染,肖華背鍋。

兩千多年前,陳勝、吳廣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所以肖華要做的是,在盡可能減少風險的情況下,盡快複賽。

CBA又不一樣了,如果CBA複賽出問題只是CBA自己負責,我相信也不會拖這麽久。但在以防疫為大前提的社會背景之下,網絡輿論又如此洶湧,自然不會有人願意去觸這個霉頭。

再說說體育在社會中地位的問題。

美國的支柱產業是服務業,而體育產業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塊兒,看看北美四大聯賽的地位即可知曉,體育可以說很大程度上融入了美國的日常生活

所以美國政府想的可能也是,在這種時刻,美國人民需要體育帶給他們的力量。

體育在咱們國內的地位著實不太好描述。舉個例子,人家問你是做什麽的?你說是當老師的,對方對你的感覺立馬就會不一樣。但你要是補一句教體育的,對方看你的眼神可能又不對了。

再說直白點,美國家長對孩子學體育不說很支持,但至少不會反對。但國內的孩子跟家長說想要學體育,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需要帶你去看看醫生……

社會地位也是導致CBA直到6月20日才得以開賽的一個因素。

從經濟學和概率上來說,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一個東西的風險越大,它的收益大概率就越高。有些時候,一個事物的發展,它需要去抓住這樣的時刻,要有人敢於背鍋。

但這裡又存在一個悖論:人民群眾大多是以結果推過程的,如果結果好,自然皆大歡喜;如果結果不好,除了應受的責罰,可能還會遭千夫所指。但越是這樣,敢於站出來的人就會越少,大家就越會追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有人敢於背鍋的前提,可能還是需要一個更寬容的社會環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