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年末,除了春運和催婚,我們還關心這事……

年末的話題,除了春運還有催婚。

催婚甚至成了讓年輕人怕回家過年的理由之一。但是,年輕人或許沒有意識到的是,除了想盡快抱孫子之外,父母的催促中還飽含著“家國情懷”。

因為,現實是,整個中國正在快速“變老”。

據統計,過去十年間,中國60歲以上人口增加了近1億人,佔人口比重從11.6%提高至17.9%,65歲以上人口增加了6022萬人,佔人口比重從8.1%提升至11.9%。

按照國際普遍認同的標準,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

而老齡化正在對中國民生、經濟、社會各層面產生強烈衝擊。

2018年3月老齡化成為兩會熱點,6月東北老齡化引發關注,8月生不生娃引發熱議,10月多省市養老金14連漲,11月延遲退休成為熱點……

然而,社會對老齡化的認識還存在很多分歧,由老齡化引發的問題依然待解。

老齡化應該恐慌嗎?

什麽是老齡化社會?

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曉指出,老齡化社會指的是整個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當整個社會進入老齡社會的時候,哪怕是剛出生的嬰兒都是老齡社會的一員,它直接跟每個人有關係。

老齡社會有什麽特徵?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它?

由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和老齡社會30人論壇聯合發布的《大轉折:從民生、經濟到社會——老齡社會研究報告》(下稱,報告)認為,老齡社會呈現四大表征:

從人口特徵看,人的壽命變長,人口年齡結構出現倒置,老齡人口與少兒人口在總人口的比重轉換。

從社會關係看,家庭養老的壓力日益加大,家庭和社會代際之間的矛盾增多。

從社會規則看,老齡群體的社會地位提升、社會作用增強,社會管理體系重心轉移。

從文化心理看,傳統“孝”文化發生變化,年輕人力不從心狀況發生,社會對老齡的到來也表現出心理準備不足。

可以看到,老齡化影響之深廣,遍及民生、經濟、文化、政治,以及城鄉、區域等幾乎所有領域、所有層面。

問題是,這種影響是好事嗎?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陳秋霖認為,老齡化整體而言並不是一件壞事,它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成果,正確看待老齡化是人們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基本。

在陳秋霖看來,老齡化對年輕人產生的焦慮才是老齡化真正的問題。因此,老齡問題真正要解決的是年輕人的問題。比如,獨生子女贍養老人負擔過重,擔憂自己未來養老資金等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資訊學院教授陳禹認為,當前社會對老齡社會的認知還存在一定偏差,談到老齡社會人們“動不動就說養老”,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它實際上是一種動力,是一種社會形態,和100年前完全不同的一種新的社會形態。

如何解決老齡社會問題?

老齡社會到來不必恐慌,但如果我們對它的到來及其挑戰毫無準備,一定不是一件好事。

複旦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中心副主任封進做過一項研究,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省份面臨的挑戰也有差異:

第一類地區,如上海、北京、江蘇、浙江,經濟發展程度高,老齡化程度也高,0-14歲人佔比較低。這類地區面臨的挑戰是勞動力減少,政府可以給老齡人較好的補貼,但是少子化。

第二類地區,老齡化程度高,同時少兒佔比較高,如重慶、山東、河南等。這類地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提高勞動生產率。

還有一類是老齡化程度高,同時經濟欠發達,又少子化,如東三省,這類地區比較嚴重,一定要有中央政府的扶持。

可以說,不同情況下的老齡化,面臨的挑戰也不一樣。

老齡社會是一大挑戰,但同時也可以轉化為一種資源。

封進提出,要充分利用老年勞動力的能力和資源,如延遲退休、退休返聘等。

此外,我們也要看到,圍繞老齡社會催生的大量新需求,如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適老化改造,老齡相關金融、醫療、養老行業消費需求加大等。

報告認為,面對老齡社會,必須打破老齡社會就是解決如何養老的思維桎梏,站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的維度,充分認清老齡社會潛在的巨大價值,積極推動市場創新、社會創新和政策創新,從而創造出一個任何年齡都可以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社會。

來源:國是直通車

作者:張文絞

編輯:楊佳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