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登月50周年:從藝術到攝影,追溯影像中的人類探月史

自19世紀中葉起,月球攝影就被用於科學研究。這些照片同時也是表達藝術想象、捕捉月球幻想的手段。月球對人類來說,不啻於神秘和渴望的古老象徵。來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Mia Fineman如是說。

撰文 |劉雨晴

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今年適逢人類登月50周年,世界各地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其中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阿波羅的繆斯:影像中的月球”主題展覽尤其值得關注。

展覽展出了月球相關的照片、物品及電影片段,追溯了從1839年照相術發明到1969年登月這130年的歷史,展示了天文攝影技術的發展如何為人類詮釋月球帶來新的維度。展覽將從7月3日持續到9月22日。這個展覽揭示了照相術如何為詮釋月球帶來新的維度。

此外,相關展覽也在世界各地舉行,如美國國家美術館的“世紀月球照片展”(By the Light of the Silvery Moon: A Century of Lunar Photographs to Apollo 11)、西雅圖的飛行博物館、巴黎大皇宮及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相關展覽。這些展覽展示了天文學家對知識永不停歇的追求,及科技發展對太空探索的推動。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網發布的展覽信息。

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早期月球繪畫

正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Max Hollein所說,月球一直是人類幻想和靈感的來源。古希臘人、古羅馬人把月球想象成一片未經開發、光滑潔白的聖地,但他們無法解釋月球上的斑點。公元90年左右,羅馬文學家普魯塔克指出這些斑點是月球上山和峽谷的陰影。

1608年望遠鏡的發明使人類得以更清晰地觀測月球。一年後,伽利略繪製了第一幅月球表面圖。實際上,英國數學家、天文學家托馬斯·哈裡奧特用望遠鏡觀測月球的時間要更早,但其發表時間晚於伽利略,且無法解釋月球上的斑點。伽利略接受過透視和藝術的專業訓練,因此意識到這些斑點是月表山脈的陰影。伽利略的研究,昭示著現代天文學的黎明。

伽利略於1610年發表的月表繪畫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在月球繪畫的過程中,科學家往往需要藝術家的協助。天文學家畫出他們觀測到的景象,藝術家則進行修飾。1647年,波蘭天文學家約翰內斯·赫維留發表了月球輿圖,以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塞勒涅命名,這是第一部完全致力於月球知識的著作。在一幅月球地圖周圍,赫維留畫上了巴洛克風格的“智天使”使用望遠鏡的圖案。

然而,藝術家的作品往往不夠科學,對天文學家用處較小。但法國藝術家Claude Mellan是個例外,他於1635年繪製的版畫精美且準確,以至於直到兩個世紀後才被超越。1805年,英國肖像畫家、業餘天文學家John Russell製作了一幅精美的月球版畫,取名“Lunar Planisphere, Flat Light”,這和人們通常想象的月球不同,反映出他的觀念:藝術家應該“修正”並創造理想的自然。

約翰內斯·赫維留於1647年發表的月球輿圖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攝影使月球走進千家萬戶

照相術的發明使人類的月球想象更精確、更可信。1840年,照相術正處於萌芽期,時任紐約大學醫學院教授的德雷伯拍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月球照片。由於早期相機曝光時間長,月球又在不停移動,他不得不不停地移動鏡頭以保持對焦。展覽展出了這幅照片,及其他幾幅早期的月球照片。德雷伯不是最早拍攝月球照片的人,此前已經有一些法國人拍下月球的照片,但他是第一個拍出月球細節的人,第一次拍下完整的月球圖像。

德雷伯1840年拍攝的月球照片,月球周圍的光暈由太陽光線投射在月球表面的陰影造成。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但人類很快發現照相術的缺陷,因此開始用藝術彌補。19世紀中葉以前,照片複製一直困難,在地球旋轉情況下拍攝月球也有很大難度,相機很難捕捉望遠鏡下看到的細節。公眾很少能看到月球的照片。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英國天文學家James Nasmyth製作了精細的石膏模型,並於1874年發布了模型的照片,這組模型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月球最可信的再現。1882年,在哈佛大學天文台工作的法國天文學家Étienne Léopold Trouvelot繪製了The Trouvelot Astronomical Drawings Manual,後來集結出版,這部書喚起了大眾對科學的興趣。

James Nasmyth製作的月表石膏模型照片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月球也開始引起文學家和電影導演的興趣。早在1865年凡爾納《從地球到月球》之前,文學家就開始幻想造訪月球。1902年,喬治·梅裡愛拍攝了人類第一部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講述了一隊天文學家乘坐炮彈到月球探險並智鬥壞人的故事。登月的方式頗為有趣,炮彈停靠在月球的“左眼”。

展覽展出了這部電影的彩色片段、弗裡茲·朗的《月裡嫦娥》片段和歐文·皮切爾的《登陸月球》等。月球也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20世紀初,照相館經常用月牙作道具,人們坐在上面拍照。這些道具往往做成微笑、憤怒的表情。

1902年,梅裡愛《月球旅行記》畫稿,於1930年複製。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月球屬於全人類:登月夢的最終實現

從古代開始,人類就幻想月球上存在生命,但彼時有限的科技水準不足以支撐人類親身探索月球。二戰後,NASA終於實現了人類千年的登月夢。這一壯舉也與月球攝影密不可分。科學家利用無人探月衛星拍攝的月球照片製作三維月表模型,以供尋找著陸點。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宇航員奧爾德林在登月艙附近行走,及站在美國國旗旁邊的照片,在50年後依然讓人記憶猶新。

1969年,阿波羅-11號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拍攝的同伴奧爾德林在月球上行走的照片。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此次登月造成了深遠影響。儘管不乏批評阿波羅登月項目勞民傷財的聲音,甚至還有人稱其偽造,但在廣大美國人心中,成功登月仍代表著冷戰對抗中美國強大的標誌。全世界也為人類太空探索的重要進步而振奮。

然而,登月成功並非全是美國一國的功勞。展覽也展現了蘇聯在此過程中的貢獻,展出了蘇聯太空探索的照片,如第一條進入太空的狗、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女性宇航員。

此外,還有1959年蘇聯宇宙飛船拍到的第一張月背照片。由於月球自傳和繞地球公轉的速度基本相同,人類永遠看不到月球背面,這張照片因此彌足珍貴。

這些照片體現了冷戰期間美蘇兩國的太空競賽。人類太空探索的每一步成功都是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的成果。正如1971年Stephen Shames拍攝的磚牆上的標語寫的,月球屬於全人類。

“The Moon Belongs to the People”標語,1971年Stephen Shames拍攝。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如果說,早期月球繪畫、攝影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那麽NASA在上世紀推動二者更緊密地融合。1962年,NASA的James Webb和藝術家James Dean共同發起NASA Art Program藝術家項目。NASA的網站上寫道:“藝術家可以帶來工程師不屑於關注的東西,那就是情感。”

儘管項目一開始工資只有800美元,但很多著名藝術家都加入進來,包括1969年克萊斯·奧登伯格、羅伯特·勞森伯格、安迪·沃霍爾等人為阿波羅-12號繪製的陶瓷晶片,以及1971年Paul van Hoeydonck製作的人型雕塑“Fallen Astronaut”,它們都留在了月球上。

本次展覽上展出了“Fallen Astronaut”的複製品。此外還有Norman Rockwell繪製的“Behind Apollo 11”,聚焦宇航員背後的妻子、科學家和發射台工人。波普藝術先驅Robert Rauschenberg則創作了34幅太空相關的平板印刷畫、19幅拚貼畫和繪畫。本次展覽還展出了一幅1969年創作的未命名的,靈感可能來自奧爾德林著名的腳印照片。時裝也受到影響。1968年,Harry Gordon設計了一條連衣裙,上面印著火箭一飛衝天的圖案。

探月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在未來會更加深遠。

Harry Gordon1968年設計的“火箭”裙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參考文獻:

https://www.nytimes.com/2019/07/03/arts/design/apollos-muse-moon-metropolitan-museum-review.html

https://www.wsj.com/articles/shooting-the-moon-1155931515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