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越反擊戰殲敵57000人,為何越軍死的多傷的少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殺入越北境內縱深40余公里,戰火燃及6個省的20多個市縣鄉鎮,殲滅性打擊了越軍3個師,重創1個師另7個團、25個營(隊),部分殲滅4個師另12個團(旅),拔除35個警察屯,共殲敵57000餘人(包括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軍),其中擊斃47000餘人,擊傷7200餘人,俘虜2100餘人,沉重打擊了敵人,取得了輝煌戰果。

看了以上數據,可能有的軍事愛好者就產生了疑惑。一般來說,戰爭中的傷亡比例在1比3左右是正常的,即傷亡4個人裡,陣亡1個,負傷3個。可是對越反擊戰中越軍的傷亡比例就大大超出了常規,達到驚人的8比1以上,這是怎麽回事呢?

首先要說明一下的是,戰爭中發生傷亡是很難避免的,但降低死亡率是可以做到的。如具備充足的後勤保障和醫療救護能力,就可以有效減少非戰鬥減員,作戰中負傷計程車兵也能及時得到救治,從而降低死亡率。另外,控制戰場也非常重要,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對己方作戰負傷計程車兵進行救護和尋找。做到了以上幾方面,控制在1比3左右的傷亡比例就沒有大的問題,而且還可以將死亡率降得更低。

明確了上述原則,回頭再看對越反擊戰中越軍的傷亡比例,就比較好理解了。

這次作戰,因為雙方戰略和戰術上的原因,我軍是進攻方,表現相當主動,收發自如,控制了絕大部分戰區。而越軍是防守方,態度消極,缺乏對一線部隊的有力支援,導致連連敗退,棄城失地,無法有效控制戰場。這樣一來,越軍就不能對戰場上的己方負傷人員實施有效救治和後送,任其自生自滅,必然加大了死亡率。

越軍作戰有一個重要特點,即抵擋不住時,會迅速化整為零,變軍為民,邊打邊逃,鑽山進洞,投草入林,分散隱匿,伺機襲擾。我軍控制戰區後,很多殘余越軍逃到山上,東躲西藏,包括那些負傷人員。可是戰爭時間持續達28天,越軍躲藏的時間長了,糧食耗盡,缺醫少藥,沒有援兵,又不敢下山,身體完好的人尚且扛不住,更何況那些傷員了。自然是好的拖病,傷的拖死,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最後全都嗚呼在深山密林裡。即使後來被我軍清剿搜山時找到,也只剩了一堆死屍,被記入斃敵數字中。那些沒找到的有多少,就只能是天知道了。

越軍還有一個作戰習慣,便是埋屍體、藏武器特別快。當陣地快守不住時,他們會迅速將己方陣亡人員屍體掩埋掉,把多餘的武器藏起來,爾後再撤走。如此一來,對方軍隊佔領陣地的時候,打了半天卻沒能確認斃敵和繳獲的戰果,自然會影響士氣。這是越軍慣用的一種心理戰手段,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我軍曾多次遇到。然而有好就有壞,戰地情況緊急,越軍收集己方人員屍體時難免慌不擇亂,一些重傷昏迷者弄不好會被活埋,這種大概率事件也只能是越軍的悲哀了。

由於越軍具有上述的作戰特點,從我軍角度來說,戰鬥中查敵人的屍體比較容易,統計擊傷數字就很難。越軍溜得快,往往不留下傷員,到哪裡找擊傷者呢?如果是靠目視數戰果,就很難保證其準確性,敵人抬走的到底是死了的還是傷了的?抬走8個人,索性除以2,傷、死各4個上報,這樣的數字又有多少意義?因此呢,作戰期間我軍很多部隊能夠比較準確地上報斃敵數字,但卻會少報甚至不報傷敵數字,這也是此次自衛反擊戰的一個特殊地方。

總結了上邊的幾項原因,結論就很清楚了: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軍之所以出現傷亡比例異常的情況,並不意味著真實傷亡比有多麽離譜,而主要是因為特殊戰場環境造成的特殊現象,這也是國力軍力弱小方在戰爭中的必然遭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