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街頭共享單車數量明顯少了 “禁投令”該不該放鬆

近期,“哈囉單車”夜間悄悄在上海市區投放新車引起關注。根據此前約定,哈囉單車原則上投放僅限莘莊地區,而此次突然投到相隔甚遠的靜安區等市中心,無疑觸犯了共享單車“禁投令”。在媒體報導後,哈囉單車方面作出解釋,但似乎並不完全能讓人接受。

其實,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件事凸顯了單車企業的某種尷尬:雖然有“禁投令”,但現在確有投放新車的需求。那麽,問題來了——“禁投令”是否過時了,是否該改變?

時間回溯到2017年8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對各共享單車企業下達告知書,明確即日起暫停新增投放車輛,一旦發現將作為嚴重失信行為納入企業征信檔案。這就是“禁投令”的頒布。彼時,上海街頭共享單車超過150萬輛,明顯供過於求,各色單車擠滿大街亂停亂放,既影響出行也損害市容。毫無疑問,“禁投令”應時而出,是正確之舉,對處於高燒狀態的單車企業也是一帖清涼劑。

然而時至今日,經過“高燒”狀態的共享單車,其命運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大的兩家單車企業摩拜和ofo,一個易手他人,創始人退出,一個陷入催債泥潭,曾經身價35億元的創始人竟被列入“老賴”名單。

與此同時,當初實施“禁投令”的條件似乎也在消失:

一是街頭單車數量銳減。其實不用做統計,只要街頭走走,就明顯感覺共享單車的寥落。根據有關部門說法,最高峰時上海街頭共享單車量達170萬,現在恐怕最多也就四分之一。如果再刨去大量損壞而無法騎行的車輛,可能還要再打些折扣。

二是市民對共享單車的需求難以滿足。共享單車因能有效滿足公眾短距離出行需求,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而受到歡迎。即使經歷“燒錢暴力”,這種旺盛需求仍沒減退。據網上調查,用戶目前抱怨更多的是車太破、車太少,找輛好車太難。

三是資本不再衝動如昨。當共享單車處於風口時,資本背著錢袋大肆追逐。一項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8年,共享單車領域融資金額超320億元。由於追求壟斷,盲目擴張,實行超飽和投放,最終導致“原本能掙錢”的單車行業,成本猛增、虧損蔓延。如今潮水退卻,“裸泳者”無奈上岸烤火,等待下次風口。短期內,資本瘋狂投入現象恐難再現。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共享單車從其出生起就與城市治理緊密相關。現實情況千變萬化,治理也需要與時俱進。就一項政策而言,雖然不應該朝令夕改,但是也很難管一輩子。根據現實情況及時作出相應調整,當是題中應有之義。

當然,政策調整也要慎重。事先仍需要進行充分調研,看看相關需求是否具有代表性,會不會因為政策調整帶來其他連鎖效應。同時,調整也不是原樣複製,一下子回到“解放前”。就拿“禁投令”來說,不是一“開禁”就萬事大吉了。即便是重新允許新車投放,也絕對不可能是一窩蜂地上。這就對有關管理部門提出了更高更細致的要求,如做好單車企業備案,動態掌握甚至公開單車投放量,加強精準投放、應急調配,引導有序停放、及時清理破損車輛等。

在社會轉型發展過程中,城市治理者會遇到很多類似共享單車這樣的考題。也許,並非每一次都能給出完美答案,但正是在這樣的實踐探索中,新的治理理念得以貫徹,新的治理手段獲得應用,而這些對於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歷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