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皇帝墓中的“黃腸題湊”是什麽?為什麽盜賊都怕遇見它

“生無常,死有份”,死亡,是地球上所有生命體的不可避免的最終歸宿。然而,從古到今,人們對於死亡的認知和態度卻千差萬別。現代人都知道,人死之後一了百了,化為烏有。但在自然科學水準落後的古代,人們卻認為,死亡是人生的另一段旅途的開始。

古人認為,人死之後靈魂不滅,會到達另一個世界繼續存在。帝王將相們,生前過著金山銀山奢靡無度的豪華生活,在死亡來臨之際,仍然希望到虛無縹緲的“天國”中繼續他們生前的富貴生涯。在此背景下,“厚葬”一度蔚然成風。

所謂“厚葬”,就是帝王將相們死後埋葬時,會在陵墓中陪葬極為豐厚的金銀財貨、奇珍異寶,一來可以彰顯他們的尊貴身份,二來可以供他們的“靈魂”到另一個“世界”繼續揮霍消費。“厚葬”之風,自商周直到明清,跨越數千年綿延不絕,使得帝王將相們的陵墓成為一座座古代文物寶庫。

“厚葬”是非對錯且不論,但這種習俗卻給這些陵墓帶來一個十分嚴重的後患:墓室中的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引來了無數盜賊覬覦的目光。從古到今,盜掘帝王將相陵墓的犯罪現象,也伴隨著“厚葬”之風的盛行而如影隨形,相伴相生。

為了防止陵墓中的珍寶被盜走,阻止盜賊的罪惡行徑,古人也是煞費苦心,從各種角度運用多種手段,想把盜賊拒之門外。其中,秦漢時期皇帝陵墓中,曾經盛行過一種卓有成效的防盜措施:黃腸題湊,堪稱古代皇帝陵墓的最後一道“防盜門”,多少盜賊遇上它也只能乾瞪眼。

那麽,防盜能力如此之強的“黃腸題湊”到底是什麽?

打個比方來說,所謂“黃腸題湊”,其實就是棺槨外圍的一個“木箱”,帝王的棺槨就放置在這個“木箱”的核心部位。所謂“黃腸”,是指這個“木箱”的主要構建材料,是用去了皮的柏木芯材,顏色淡黃。所謂“題湊”,是指這些木料的排列方向,全都是以棺槨為中心,呈向心式排列。

有人會問,古代有的皇帝“穿山為陵”,把陵墓建在堅硬如鐵的山腹之中,尚且擋不住盜賊,一個柏木做成的“黃腸題湊”能起多大作用?

稍安勿躁,且聽筆者細說分曉。以春秋戰國時秦景公的“秦公一號大墓”為例,墓中“黃腸題湊”所用木材,都選用柏樹的芯材,因為柏樹木質堅實,富含油脂,具有極佳的耐水和耐腐蝕性,深埋地下歷經千余年仍然保持基本完好。

製成的木料橫截面呈四方型,每邊長約21厘米,每根木料長約5.6米到7.3米,重約300公斤。這些粗重堅實的木料,被一根一根整齊地壘築起來,在棺槨四周、底部、頂部圍成“圍牆”。木料之間有不規則的榫卯結構互相固定,一經就位極難移動。

下面說到最核心的“防盜技術”:這些木料的排列方向,全都是以墓主棺槨為中心,向心式排列。也就是說,當盜賊來到墓室中,站在“黃腸題湊”前,他所面對的,是一根根柏木的端頭。盜賊要想接近棺槨,必須把一根根柏木料搞掉。

然而問題來了:怎麽把這成千上萬根柏木搞掉?抽又抽不出,挖又挖不動,推又推不倒,在墓室中又不敢用爆破,一旦炸塌墓室前功盡棄。最讓盜賊抓狂的是,這些柏木圍牆不止一層,秦公一號大墓底部和四周是雙層,頂部是三層。

最為“變態”的是,有的陵墓的“黃腸題湊”,頂部直接與墓室穹頂緊密結合,起到承重牆的作用,如果貿然採用暴力破拆,可能導致墓室整體坍塌。面對這樣固若金湯的防盜體系,盜賊只能徒歎奈何,因此盜賊們都怕遇見它。

最典型的事例,比如2010年長沙天馬山漢墓被盜案,2011年的陝西秦公六號墓被盜案中,盜賊都被“黃腸題湊”拒之門外。經驗豐富的盜賊耗時十幾天,並喪心病狂地使用爆破手段,結果都難以撼動“黃腸題湊”分毫,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被捉拿歸案。遺憾的是,這種極佳的防盜形式,在秦漢時代風靡一時,漢代以後不知何故被人們拋棄,具體原因有待考古學界進一步研究。

參考資料:《漢墓形製研究綜述》《天馬山漢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