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劍:存款大增,仍待信心提振——2023年1-4月實體部門資金運轉

  意見領袖 | 王劍團隊

  摘要

  ■核心結論

  1-4月實體部門資金運轉結果分析表明,目前我國經濟內生性仍不強,居民信心不足是核心原因,但已現邊際改善態勢。隨著政策持續發力,預計居民信心將有所提升,居民和企業間的資金運轉也將逐步打通,貨幣政策效果持續顯現,預計2023年經濟確定性企穩復甦。

  ■實體部門2023年1-4月資金運轉結果

  資金來源方面,企業和居民合計獲得資金約14.09兆元,其中銀行投放貸款(包括核銷和ABS)約11.26兆元,企業債券融資1.14兆元,財政淨支出投放資金1.66兆元。資金去向來看,居民存款增加8.70兆元,實體企業存款增加3.04兆元,金融投資淨增約2.23兆元。實體部門合計獲得資金同比繼續多增,但同比多增渠道由去年的財政淨支出轉為今年的銀行貸款。

  ■居民部門:預防性儲蓄意願仍強,但邊際改善,今年提振幅度有待觀察

  2023年居民存款繼續高增,且定期化趨勢明顯,居民資金回流企業循環受阻,貨幣流通速度下降,貨幣政策效果減弱。雖然居民儲蓄意願仍強,但年初以來居民風險偏好已略有提振,4月存款增速現小幅下行態勢。展望2023年,考慮到居民預期收入提升仍需時日,房地產財富效應減弱等因素,預計居民信心恢復仍需政策進一步發力和引導,提振幅度有待觀察。

  ■企業部門:中長期融資好轉,基建仍是加杠杆主要部門,民營企業投資意願明顯不足。

  4月末企業中長期融資增速達11.7%,較去年二季度低點反彈了3.5個百分點。但企業存款定期化明顯,M1和M2剪刀差在高位,表明企業投資意願不足。其中,主要是民營企業活力不足,基建則持續加杠杆穩經濟。另外,目前海外經濟面臨較大壓力和不確定性,需要警惕我國出口超預期下滑進一步衝擊民企信心。

  ■投資建議:維持“超配評級”,精選個股(略)

  伴隨經濟企穩復甦,銀行板塊也將迎來較好的估值修複機會,維持行業“超配”評級。

  ■風險提示

  穩增長政策不及預期等帶來經濟復甦低於預期等。

  目錄

  一、2023年1-4月實體部門資金運轉結果

  二、居民部門:儲蓄意願仍強,但邊際改善

  2.1 居民持續去杠杆,貨幣政策效果減弱

  2.2 居民風險偏好邊際提振

  三、企業部門:民營企業投資意願不足

  3.1 企業中長期融資改善,但企業投資擴產意願不強 

  3.2 民營企業活力不足,需警惕出口超預期下滑風險

  四、結論和投資建議

  五、風險提示

  報告正文

  01

  2023年1-4月實體部門資金運轉結果

  我們推出的《實體部門資金運轉系列專題》主要聚焦實體部門(包括非金融企業和居民,為行文簡潔,後文以企業指代非金融企業)每個季度的資金運轉來分析實體部門的行為,以此判斷實體部門對宏觀經濟的預期。資金運轉包括實體部門的資金來源,以及資金去向,只有將資金的來源和去向兩者結合,才能全面考察實體部門的行為、預期等。單獨考慮融資(只是資金來源之一)等少數金融數據,並不足以全面反映實體部門的濟經行為。此外,由於季末是資產負債表日,金融數據有一定的人為扭曲(比如銀行基層可能存在較大力度組織存款),因此我們認為考察1-4月的資金運轉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這種扭曲。

  2023年1-4月全年實體部門資金來源和去向結果見表1。企業和居民合計獲得資金約14.09兆元,其中銀行投放貸款(包括核銷和ABS)約11.26兆元,企業債券融資1.14兆元,財政淨支出投放資金1.66兆元。資金去向來看,居民部門存款新增8.70兆元,實體企業存款增加約3.04億元,金融投資淨增約2.23兆元。

  資金運轉結果反映了:(1)實體部門資金來源同比多增,但增幅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今年1-4月實體部門資金來源同比多增1.17兆元,去年同期同比多增2.36兆元。(2)實體部分資金來源途徑發生了較大變化,去年多增主要來自於財政淨支出,今年多增主要來自於貸款。(3)居民存款持續高增,且定期化趨勢明顯,反映了居民風險偏好下降,預防性儲蓄意願高。(4)實體企業部門存款定期化趨勢也比較明顯,表明企業投資擴表意願不強。

  上文主要分析了2023年前4個月實體部門資金運轉的最終結果,接下來我們將詳細分析企業和居民兩大部門的具體行為,以此來判斷他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分析中我們簡單假設居民融資途徑僅為銀行貸款,其他融資途徑都歸於企業部門(報告中我們將企業和居民作為實體部門整體分析,因此不考慮企業和居民之間的資金轉移行為)。

  02

  居民部門:儲蓄意願仍強,但邊際改善

  2.1 居民持續去杠杆,貨幣政策效果減弱

  2022年以來居民融資需求大幅回落之歷史低位,但儲蓄連續高增,創歷史新高,且存款定期化趨勢明顯。我們在2023年1月8日報告《居民存款高增緣由和影響探析》中指出,居民存款高增核心原因是疫情衝擊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且未來不確定性加大,居民預防性儲蓄意願增強。同時,疫情對消費場景破壞較大、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低迷,以及資本市場表現欠佳等因素,消費和投資行為難以開展,帶來居民被動儲蓄的增加,該趨勢一直從2022年二季度延續至今。

  居民高預防式儲蓄帶來經濟需求端恢復偏弱,降低了貨幣流通速度,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經濟內生動力不強。根據貨幣數量理論:MV=PY,2022年以來我國貨幣供給(M2)處在高位,但實體經濟(Y)復甦緩慢,物價水準(P)在2023年甚至出現回落,主要就是居民較高的預防式儲蓄帶來貨幣流通速度(V)下降。經濟實現較好內生循環的路徑是:企業融資擴大投資生產,向員工支付薪金以及向自然人股東分紅等,居民擴大消費或者增加實業投資,企業進一步擴大投資生產,上述循環反覆,貨幣不斷流通。但目前居民高儲蓄、不消費、不投資的行為,使得資金沒有回流到企業,且企業終端消費需求疲軟,因此企業也沒有增加投資生產的意願,最終上述整個循環效能大幅減弱,貨幣流通速度大幅下降,貨幣政策拉動經濟的效果減弱。

  2.2 居民風險偏好邊際提振

  央行問卷調查顯示,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8.0%,比上季減少3.8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佔23.2%,比上季增加0.5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佔18.8%,比上季增加3.3個百分點。2022年一季度居民消費傾向(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7.7%,雖然離疫情前水準仍有比較大的差距,但同比提升了0.4個百分點;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累計同比增速也有所提升。各指標的小幅改善表明今年居民風險偏好有所提振,但提振幅度有限。

  預計改善趨勢延續,但幅度仍有不確定性。上文我們提到2022年以來居民預防式儲蓄意願高的三個原因:(1)居民收入下降,且未來不確定提升;(2)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低迷;(3)金融產品投資收益不佳。目前來看,我國16-24歲城鎮調查失業率在高位上仍未看到下行態勢,居民收入增速目前仍未看到明顯提升,但未來不確定性有所緩解;另外,房地產景氣度目前仍處在緩慢復甦中,因此,我們預計居民預防式儲蓄意願將持續邊際緩解。

  但考慮到居民預期收入提升仍需時日,房地產財富效應減弱,因此2023年居民風險偏好提振幅度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03

  企業部門:民營企業投資意願不足

  為便於分析融資規模與企業微觀經營行為之間的邏輯關係,我們將企業融資劃分為企業短期融資和企業中長期融資,其中企業短期融資包括企業短期貸款、票據貼現和短期融資券,其余歸為企業中長期融資。另外,考慮到財政淨支出不代表企業的融資意願,企業並沒有主動權,因此融資行為的分析不考慮財政因素。另外,結售匯受匯率管制等因素影響較大,且規模相對較小,因此本章節分析也不予考慮。

  3.1 企業中長期融資改善,但企業投資擴產意願不強

  企業中長期融資餘額同比增速自2022年4-5月份築底後持續反彈,2023年4月末企業中長期融資餘額同比增速為11.7%%,較去年4-5月份低點反彈了3.5個百分點,且該趨勢仍在延續,表明企業融資意願有所好轉。

  但結構上,貸款對企業債券形成一定的替代,主要是2022年以來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實體企業的信貸支持,信貸投放力度大且價格大幅下降,債券融資性價比下降。

  企業中長期融資增速反彈,但上文我們指出由於居民風險偏好降低,企業消費投資意願不足,因此居民資金向企業部門轉化不佳,企業存款增速仍處在較低水準。另外,企業存款定期化趨勢比較明顯,M1和M2剪刀差持續處在高位。

  歷史來看,企業存款活化不佳、M1和M2剪刀差持續擴大的階段基本上都出現在經濟表現不佳階段,如2013-2015年,2018年到2019年初。因此,我們認為企業當前投資擴產意願仍偏弱,企業低息貸款融資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資金套利和空轉現象。

  3.2 民營企業活力不足,需警惕出口超預期下滑風險

  從加杠杆主體來看,當前基建仍是主要加杠杆部門,民企投資增速則持續下降至低位,表明民營企業投資意願偏弱。截止2023年4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為4.70%,但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0.40%。另外,需要警惕海外經濟表現不佳,我國出口超預期回落對民營企業的衝擊。

  04

  結論和投資建議(略)

  目前我國經濟內生性仍然不強,居民風險偏好處在低位仍是核心原因。居民資金回流企業循環受阻,貨幣流通速度大幅下降,帶來貨幣政策效果大幅減弱。但從居民存款增速、居民消費傾向、可支配收入增速以及央行調查問卷等指標可以看到,年初以來居民風險偏好略有提振。隨著政策的持續發力,我們預計居民風險偏好仍將持續提升,居民和企業之間的資金循環效率也將打通,貨幣政策效果將持續顯現,經濟呈現穩步復甦態勢。但考慮到居民預期收入提升仍需時日,房地產財富效應減弱,因此2023年居民風險偏好提振幅度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另外,目前海外經濟面臨較大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需要警惕我國出口超預期下滑進一步衝擊民企信心。

  總體而言,2023年經濟確定性企穩復甦,只是反彈的幅度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銀行板塊的核心投資邏輯是宏觀經濟預期,目前銀行板塊估值仍處在低位,伴隨經濟預期改善,銀行板塊也將迎來較好的估值修複機會,維持行業“超配”評級。

  05

  風險提示

  若穩增長力度較弱帶來宏觀經濟復甦不及預期,可能從多方面影響銀行業,比如經濟下行時期貨幣政策寬鬆對淨息差的負面影響、經濟下行導致不良貸款增加等。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碩士,CFA持牌人,曾供職於浙商證券、光大證券研究所,擔任金融行業分析師,2018年加盟國信證券,任金融業首席分析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