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罕見大圖帶你走進美國歷史,5分鐘從殖民地到9.11

初遇美洲土著人這幅1505 年的版畫是歐洲人對美洲土著人生活方式的最早寫照,它代表了歐洲白人對於之後多年他們稱之為印第安人的那群人的看法。圖中,土著人被描述為異族野蠻生番,他們的性行為不局限於穩定的家庭內部,並且會在殺死敵人後吃他們的肉。背景是記錄這些場景的歐洲遊客所乘坐的船。(The Granger Collection, New York)

詹姆士敦要塞詹姆士敦從建立之初就困難重重,經過很多年的建設才發展成為穩定繁榮的城鎮。在殖民早期,殖民者面臨著各種不利—氣候不適,缺衣少食,疾病蔓延,還要和鄰近日益敵對的印第安人進行鬥爭,圖中右上角為印第安人酋長波瓦坦。

奴隸待售查爾斯頓城的南卡羅來納公報1749 年11 月刊登了這則廣告,宣布一批英國“契約奴”到達美洲。這些契約奴是搭船到美洲的男男女女,他們自願將自己賣為奴仆,服役一定年限。契約奴是17 世紀多數殖民地最普遍的勞動力,但到1749 年契約奴制度已經開始消失,在南部取而代之的是非洲黑人奴隸製。(Charleston LibrarySociety, 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

新英格蘭的商業這幅18世紀的油畫描繪了富裕的新英格蘭漁民的住宅、碼頭、账房和船隊,由此可見當時商業擴展的程度,甚至延伸到像馬薩諸塞的德克斯布裡(Duxbury)這樣的小地方。圖中地產的主人約書亞· 溫莎從事鯖魚和鱈魚捕撈業,生意興旺。此畫顯然是為了表現溫莎在物質上的巨大成功,將其記錄下來供後人觀賞。畫的作者是他的女婿魯弗斯· 哈撒韋。(A View of Mr. Joshua Winsor’s House,1793–95.By Rufus Hathaway. Museum of American Folk Art, New York. Promised anonymous gift.)

英軍投降這幅創作於當時的畫作描述的是英軍於1781 年10 月19 日在約克鎮正式投降的場面。投降儀式上,一列列美國軍隊和一支龐大的法國艦隊整裝排列(法國艦隊的出現也暗示著英軍被擊敗的部分原因)。康華裡將軍—弗吉尼亞英軍指控官本人未出席投降儀式,而是派代表前來參加。

中央公園對富足的紐約人來說,修建城市中央公園十分重要,因為它可以為富人每天駕駛馬車兜風提供優雅的環境。這種活動表面看來是想讓駕駛者呼吸新鮮空氣,實際上卻成為他們向四鄰炫耀自己優雅華貴的機會。(Museum of the City of New York)

古老的種植園這幅畫由19世紀初一位民間藝術家所作,揭示了音樂在美國種植園奴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畫面右側的黑人樂手正在演奏的班卓琴原是非洲的一種樂器。(Abby Aldrich Rockefeller Folk Art Museum, Colo年l Williamsburg Foundation, Williamsburg, VA)

尋找黃金在加利福尼亞尋找黃金,就絕大多數情況而言,並非只是孤獨探礦者的工作。更普遍的是一隊隊普通百姓,他們一起開發和利用精巧的采礦技術。正如這幅1852 年的照片所展現的那樣,采礦隊中經常人種混雜。左側白人礦工所站的位置明顯遠離右側的中國工人,但他們都是金礦開採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Art Resource,NY)

一封來自前線的家書查爾斯· 威靈頓· 裡德,一名19 歲的聯邦士兵,也是一位頗有天賦的繪畫愛好者。從戰爭開始到結束。他始終不忘給自己的家人寄送配有插圖的信件。在這封1863 年寄給母親的信中,他描繪了馬薩諸塞第九炮兵連離開弗吉尼亞州森特維爾,啟程葛底斯堡的場景。兩周後,裡德參加了那場著名的戰役,最後還因表現英勇獲得國會榮譽勳章。他在描繪那場戰鬥時這樣寫道,“我做夢都無法想象這種尖叫聲,嘶嘶聲和隆隆聲”。 (Manuscript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舊金山的華裔家庭與許多美國人一樣,19 世紀末的華裔家庭也喜歡拍照。與其他移民一樣,他們常常把照片寄給遠在中國的親戚。秦達前(Chun Duck Chin)和他七歲的兒子秦建睿(Chun Jan Yut) 的這張照片是19 世紀70 年代在舊金山的一個照相館拍攝的。父子二人身穿傳統中國服飾,看起來為照相打扮了一番。照相館—可能為華裔家庭拍過許多這樣的照片—還提供了典型的中國式背景。兒子懷裡貌似抱著一隻小雞,很可能是為了給中國的親戚留下一種家境殷實的印象。(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反華暴亂1880 年,丹佛的白人市民襲擊了該市華人社區,他們毆打社區居民,肆意破壞房屋和商店。這是西部城市許多反華暴亂之一。暴亂源於白人勞工的種族主義思想和仇恨情緒,他們認為華裔勞工願意接受低薪工作,與白人進行不公平的競爭。(Bettmann/Corbis)

宣傳西部野牛比爾的蠻荒西部演出在美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都非常流行。他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許多演出海報只有他的照片和一組文字“他來了”。這張更為傳統的海報向人們宣告,野牛比爾的演出將蒞臨布魯克林。(Culver Pictures, Inc.)

20 世紀初的西雅圖19 世紀末和20 世紀初是美國很多地區城市大發展的時代。這張以西雅圖市中心為內容的明信片展示了一座擁擠繁忙、滿是新建築的城市。(PoodlesRock/Corbis)

“給山姆大叔量製新衣” ( J. S. 皮尤作,選自《精靈》雜誌,1900)這幅漫畫中總統威廉· 麥金利被善意地描畫為裁縫,在為他的顧客(美國)量體裁衣,以適應其經過美西戰爭領土擴大後的身材。作為一幅大型漫畫的一部分,這張漫畫試圖把這次擴張和以前爭議較小的擴張(如購買路易斯安那)聯繫起來。(Culver Pictures, Inc.)

“新外交”《精靈》雜誌著名漫畫家路易斯· 達爾林普爾1904年創作的這幅作品體現了西奧多· 羅斯福想要向世界傳達的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新形象。圖中世界警察羅斯福揮舞大棒有力對付了“非文明” 民族( 亞洲人和拉美人, 畫面左側的叫囂者),同時通過仲裁有效地對付了“ 文明”國家(圖中右側)。(Culver Pictures, Inc.)

呼喚責任這幅由藝術家詹姆士· 蒙哥馬利· 弗萊格創作的最著名的美國戰爭宣傳海報中,表情嚴峻的山姆大叔請求,甚至可以說要求美國人入伍加入一戰。由於國人對是否參戰分歧巨大,威爾遜政府認為有必要說服美國人民不僅要支持戰爭,而且(對於美國人來說有些非同尋常)要對政府和政府的海外事務富有責任感。(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內華達州胡佛村,19371937 年,即使是在離任四年多後,赫伯特· 胡佛對於很多美國人而言仍然代表著大蕭條帶來的絕望。內華達州這些無家可歸者的棚戶區依然被居民和鄰居稱為“胡佛村”。(Bettmann/Corbis)

回家1945年歐戰結束後,心情愉悅的美軍士兵乘坐“伊麗莎白女王號”到達紐約港。(AP Images)

曼哈頓計劃頭戴寬簷帽的是J. 羅伯特·奧本海默,他是“曼哈頓計劃”的科學領袖之一。“曼哈頓計劃”系二戰時研製原子彈的計劃,雷斯利·格羅夫斯將軍是該計劃的軍方指揮官。圖中是戰後兩人檢查“三位一體”核試現場周邊被燒焦的環境。1945年7月新型武器原子彈就在這裡第一次成功爆炸。(Bettmann/Corbis)

電腦時代的開端這台由真空管供電的巨型電腦是二戰後研製的第一代電腦主機的一部分。這類機器主要服務於政府機構和大公司。到20 世紀90 年代,小型台式機已經能夠以更快的速度執行這台巨型電腦的所有功能。(Hagley Museum and Library)

越南溪山,1968美軍在溪山海軍基地被圍困 76 天,照片上這位士兵神情疲憊。不久越南軍隊開始了春節攻勢。溪山戰役中美軍傷亡之慘重創歷史紀錄;同時越南的共產黨軍隊傷亡更甚。(Robert Ellison/Black Star)

被子同性戀解放運動最初幾年的目標主要是謀求結束歧視和騷擾。到90 年代,大量同性戀者感染了艾滋病,運動者們將注意力轉向艾滋病的治療和紀念因艾滋病而死的人們。“艾滋被子”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紀念活動。艾滋病患者的親戚朋友在被子上縫了補丁紀念他們逝去的親人。之後,各個城市共數千人加入了這場艾滋被子紀念活動。1996 年10 月,成千上萬條被子被鋪在華盛頓的林蔭路上,一直從華盛頓紀念碑延伸到了國會山。(Ron Edmunds /AP/ Wide World Photos)

北弗吉尼亞的購物中心這個小型購物中心鄰近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帶有50 年代新型“商業街”的特點,主要為郊區那些以車代步的消費者提供服務。(Charles Fenno Jacobs/Time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

9·11 事件,2001幾個小時前恐怖分子控制的兩架飛機撞上了紐約市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濃煙四起。美國的象徵—自由女神像屹立在濃煙中。世貿中心大樓和自由女神像都是美國的標誌性建築。(Daniel Hulshizer/AP/Wide World Photos)

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 (ID;pku-press)

這裡有溫度

擺脫負面情緒,與你心靈伴讀。

關注藏美館(ID:cangmeiguan)

每天午間,與你共讀

薦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