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東業績下的暗流

記者 | 陳菲遐

編輯 |

1

73億元人民幣的淨利潤,京東(JD.O)一季報業績看起來很美好。

5月10日晚間,京東發布2019年Q1的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淨收入為1211億元人民幣(約180億美元),淨利潤為73億元人民幣(約1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5億元人民幣。2019年第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淨利潤同比增長215%至33億元人民幣(約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0億元人民幣。

這份財報發布後,京東的股價在美股盤前交易中一度漲幅超過10%,後小幅回落。截至5月10日收盤,京東報收28.17美元,上漲2.4%。

即便是京東最堅定的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認剛過去的一季度是京東的“水逆”之季。2019年以來,京東登上媒體的頭條頻率遠超阿里以及騰訊,關鍵詞包括明尼蘇達事件、取消快遞員底薪、淘汰10%高管、995工作製。每一次都將京東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除此之外,二級市場上京東的股價也仿佛坐上“過山車”。2018年,京東的股價下跌了52%,直接導致市值蒸發超過580億美元。即便是5月10日大漲後的股價,距2018年年初時也打了七折。

從這份一季報中可以看出,京東在很努力的轉型。但細究起來,京東能夠有如此出色的盈利,物流和服務兩者功不可沒。其中的物流,就是劉強東革了兄弟們底薪後的“傑作”,是“省”出來的,而服務崛起的背後,是京東急於轉型的訴求。

京東基因的缺陷已經顯現。

“兄弟”的意義

造成京東盈利的主要原因不是毛利的變化。2019Q1中,京東的毛利率為15%,較去年同期上升了0.9個bp。京東利潤大增的幕後功臣,另有其人。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而這幕後功臣,正是劉強東革了底薪的“兄弟”們。

京東將成本主要分為主營成本、履約成本、市場成本、技術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其中,劉強東曾說的“這已經是第十二個年頭虧損了,如果這麽虧下去,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的”京東物流成本,主要集中在履約成本中。過去三年,京東的履約成本分別為186億元、259億元、320億元,在收入中佔比分別為7%、7.1%、6.9%。

所謂的履約環節,包括採購、倉儲、配送、客戶服務和支付處理等,主要由京東物流來完成。其中,倉儲和配送是費用佔比最高的兩個環節,對應的員工為倉儲工人和配送員。

履約成本是京東的固定成本,倉儲系統的建設非一朝一夕。而可以操作的,只有人工成本。京東沒有進一步披露履約成本的組成,但是從2019年第一季度數據來看,其佔總收入的比例進一步下降到了6.7%。需要留意的是,各項成本中,履約成本是增速最慢的一項成本,同比增速僅為12%,就連主營成本(賣貨的成本)的增速都有20%。京東對於物流板塊的成本管控只能用“不惜一切代價”來形容。

除此之外,人力成本也在竭盡所能的克制。2019年2月,京東在集團開年大會上宣布2019年將末尾淘汰10%的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3月15日,京東集團CTO張晨離職,隨後一月內,CLO隆雨、CPO藍燁相繼離職,高級副總裁、7FRESH事業部總裁王笑松和3C事業部總裁胡勝利被調離原崗位。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勒緊褲腰帶”的成果也很明顯。根據京東方面介紹,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東在全國運營超過550個大型倉庫,總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在收入大幅增長、訂單量增加、倉儲面積基本沒有變化的背景下,智能供應鏈的成熟應用讓京東物流效率得到不斷提升,庫存周轉天數從去年同期的38.1天降低為36.5天。

雖然京東在努力控制成本,但是如果將京東物流與其他的快遞公司比,京東物流在投資人眼裡顯然毫無競爭力。2018年,順豐淨利潤為45.56億元,在各大快遞公司中排名第一。另外四通一達(中通、韻達、申通、圓通、百世匯通)淨利潤分別為42.01億元、26.6億元、20.45億元、19. 04億元、5.08億元。而京東物流還在虧損的泥潭中掙扎。

為何京東物流的盈利如此吃力?

因為定位不同。順豐等快遞公司靠著每單幾毛錢的利潤積少成多,雖然少但始終有得賺。但是京東物流卻是京東的護城河,是成本中心而非盈利中心。簡而言之,京東物流就是用來虧的。

自從2004年起,自建倉儲物流就是京東的重要戰略之一。而它所保護的,正是京東賴以生存的自營模式。

在如今電商競爭白熱化的狀況下,京東脫穎而出,靠的正是京東物流。

雖然為了“快”,京東付出的成本巨大。但也正是每年接近300億元的履約成本,造就了京東400億美元的市值。

因此,京東物流在戰略上的定位,是服務性質的支出部門,並非盈利部門。這也是為何京東的競爭對手是天貓,而非順豐。

這也是為何京東物流放開個人業務,並不一定會出現質的改變的主要原因。

但為何這個保護了京東許久、成本佔收入比例7%都不到的京東物流,成了劉強東的“眼中刺”?

網購達人Lora就是一個例子,Lora擁有京東會員、淘寶88vip會員等多個購物網站的會員。在購買奢侈品時,她會選擇洋碼頭、shopbop等購物平台,而在選購電器時,則會選擇蘇寧。只有當所需要的東西很急,甚至是幾個小時之內就需要使用的時候,才會選擇京東。快是選擇京東的充要條件。

當然這只是一個個案,但是從京東的活躍用戶數據來看,京東的用戶正在被快速分流。2018Q4這一增速僅為4.1%,維持在了3.05億人次。

此外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京東自2018年7月起被拚多多實現彎道超車,另外在DAU(日活躍用戶)和APP下載量上,拚多多對於京東也實現全面超越。

數據來源:界面新聞研究部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麽劉強東不惜個人形象而把“兄弟”們推出來當擋箭牌,實在是因為別無他法。如果讓輿論盯著自營數據的下滑,情況或許更加糟糕。

錯過的機會

在財報中,京東將營收分為商品銷售(Product Revenue)及服務(Service Revenue)兩大類,前者對應自行銷售收入,後者是為第三方賣家提供服務的收入。

自2013年以來,京東的這兩大業務都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自營以及第三方賣家的服務費收入同時提高,2018年Q1以前,產品銷售收入的增速還能力壓服務收入。但是從當年Q2開始,情況出現了變化。佔收入主要部分的產品銷售增速開始出現了頹勢,取而代之的是服務收入的向上。從收入佔比來看,2013年前,自營收入佔比高達97%,而如今,其佔比為90%左右。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數據來源:Wind、界面新聞研究部

2019Q1的利潤如此亮眼,服務收入功不可沒。重視服務收入,意味著京東的商業模式正在發生變化。

和亞馬遜一樣,京東有著和淘寶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雖然打著“自營”的標識,但京東的本質還是貿易公司。另外,由於自營商品均為買斷性質,因此利潤並不會很高。簡單來說,這部分收入的利潤來源是以量取勝,模式的根本是向買家收費,毛利率或許只有1%-2%。這個運營模式類似此前線下的賣場模式。

京東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京東商城CEO徐雷在財報電話會中也表示:“對老用戶的經營和留存以及對於新用戶的發展將是京東2019年工作的重點。”商業模式上,京東也正在積極轉型,從“商品”向“商品+服務”轉變。Q1的成功看起來讓京東吃到了甜頭。

京東正努力讓這輛有些駛偏的列車重新回到軌道上。歸根結底,是之前的京東過得“安逸”。

京東在前幾年的人口紅利中,利用“快”這個優勢佔據了電商的一席之地。但是時代和戰場都在變化,快已經不足以打遍天下。更重要的是,快這一“甜頭”,讓京東的本質依然停留在貿易公司。而其競爭對手天貓乃至拚多多,都開始轉型至技術向。

留給京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