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阿波羅登月50周年:那時人們想象中的月球生活到底啥樣

騰訊科技訊 7月20日消息,據外媒報導,50年前,當阿波羅11號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登上月球時,許多人曾暢想過未來的月球生活,包括穿著翼服滿天飛和乘坐旅遊巡洋艦穿越月球塵埃海洋。

1968年,愛德華·吉南(Edward Guinan)還是紐西蘭一家天文台研究宇宙的年輕研究生。與無數阿波羅時代的人一樣,他預計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斯·奧爾德林(Buzz Aldrin)第二年的登月將是“命運宣言”(Manifest Destiny)月球版的開始。

而且,吉南也相信登陸月球只是個開始。他說:“我是太空殖民的擁護者,我參與建造火箭之類的東西,所以我是這個項目的忠實粉絲。”吉南後來在維拉諾瓦大學從事天體物理學和行星科學的開創性研究。

吉南於1968年在紐西蘭進行的一些觀察,最終為他發現了海王星周圍的環狀系統贏得了榮譽。當時,他期待著在月球表面建立觀測站,這些觀測站可以更深入、更清晰地觀察宇宙,因為它們將不受任何氣象或大氣的阻擋。

當然,在月球上做更多的科學研究需要派更多的科學家去那裡,但這在阿波羅任務中並沒有取得太大成功。吉南回憶稱:“儘管科學家們確實參加了阿波羅任務,但他們都是充當試飛員之類的工作。那些飛行員做得很好,但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的科學訓練。”

翼服和防塵巡洋艦

吉南只是當時許多夢想家中的一員,他們想象在不久的將來月球將扮演全新的角色。

1967年,《紐約時報雜誌》發表了一篇由著名作家和機器人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撰寫的文章,以及整頁的“月球城”概念插圖。

阿西莫夫在52年前寫道:“在接下來的50年裡,按照最樂觀的估計,我們可以把幾千人送上月球。月球殖民地將是一種全新的社會。對於在地球上觀看這一過程的數十億人來說,這很可能會帶來無限的啟發。”

圖文並茂的“月球城”包括核電站、礦山、移動人行道、農場圓頂、住房、大學和美術館,當然還有穿著低重力翼服飛行的人。

在阿波羅11號登月之前的幾年裡,類似的圖文充斥著世界各地的螢幕和頁面上。月球生活和工作的棲息地通常是圓頂和地下住所的組合體,使用古老的熔岩管或月球風化岩上的其他洞穴,這個想法是為了保護月球人免受宇宙異塵餘生,畢竟月球沒有可以保護我們的大氣層。

美國密歇根大學航空航天工程教授、IEEE高級成員埃拉·阿特金斯(Ella Atkins)表示:“我相信,我們至少設想過建立月球殖民地,並將人們運送到那裡,不僅是科學家和飛行員,還包括遊客及其家人。”

1965年的前蘇聯電影《月球》中,充滿了有關太空競賽的宣傳,但結尾是第一個月球家庭的願景,他們大概會說俄語。

月球也是20世紀中葉各種通俗小說的流行主題。科幻小說家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 Heinlein)在他1966年的小說《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中,編造了一個關於造反的月球殖民者的故事,傳奇人物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也試圖講述在我們的自然衛星上定居下來的現實故事。

在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之前,人們對月球表面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月球表面可能被一層幾乎像水一樣流動的細塵埃所覆蓋。如果這樣的塵埃層足夠深,可能會給月球探險者帶來嚴重的麻煩,就像地球上的流沙一樣。

克拉克1961年的小說《月塵墜落》(A Fall of Moondust)講述了水翼式車輛在月球塵埃海洋中巡航的故事,以及導致一艘滿載遊客的巡洋艦被困在塵埃表面之下的月震。

但是,作家們對人類如何想象我們似乎不可避免的向更深的太空進軍的影響,將在阿波羅11號之前達到頂峰。那時克拉克和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合作拍攝了1968年的經典電影《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它是根據克拉克1948年的故事《哨兵》(The Sentinel)改編的。

雖然這部電影的大部分場景都集中在木星附近深空的一艘宇宙飛船上,但關鍵的一幕是在月球表面發現了一塊奇怪的外星巨石。

大衛·鮑伊(David Bowie)受到庫布裡克電影的啟發,在阿波羅11號登月的同一個月發行了歌曲《太空奇觀》(Space Oddity)。富有詩意的是,這首歌後來被加拿大宇航員克里斯·哈德菲爾德(Chris Hadfield)在國際空間站漂浮到地球上空時播放,引起了病毒式的轟動效應。

當然,不僅僅是未來學家和小說作家在阿波羅時代構思我們在月球上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美國宇航局在20世紀60年代有多個關於建設月球基地的計劃,包括阿波羅延伸系統(Apollo Extension System)和阿波羅月球探測系統(Lunar Exploration System)。事實也證明,甚至在阿波羅11號之前,美國軍方就在研究自己的月球基地概念。“地平線計劃”(Project Horizon)5年前才解密。

然而,正如我們所知,所有這些舉措都沒有實現過,人類登上月球的時代隨著1972年阿波羅計劃而被終結。

從阿波羅到自動化

但愛德華·吉南(Edward Guinan)在參與一項重返月球的新努力後,獲得了一次機會,讓他在阿波羅時代對月球天文學的設想成為現實。美國宇航局的“月球基地”計劃始於20世紀80年代,考慮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其中可能包括一個天文台。

吉南解釋說:“這個天文台是利用月球作為平台來安放大型望遠鏡,並且在月球的遠端放置更大的射電望遠鏡,這樣它就不會受到我們的無線電傳輸干擾。”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許多研究提議,可以建立2010年左右投入使用的月球基地,但他們從未成為現實。吉南說,美國宇航局當時的重點是開發太空梭,從來沒有為建立月球基地分配資金。

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喬納森·麥克唐韋爾(Jonathan McDowell)稱,隨著時間的推移,阿波羅時代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基地的設想變得不那麽有吸引力,特別是隨著自動化的進步,許多技術可能比許多人在20世紀60年代所預見的還要先進。

麥克唐韋爾表示:“我認為,我們沒有預料到機器人衛星的數量和種類會呈爆炸性增長,以及它們融入日常生活的程度,特別是無處不在的GPS所產生的影響。”

IEEE的阿特金斯補充說,雖然我們現在的計算能力比美國宇航局50年前的要先進得多,但“火箭推進還沒有經歷革命性的變化,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因此,我們很可能仍然需要很長的路程來運送人和物資往返月球,而且每次旅行都會付出高昂代價,包括環境成本。”

阿特金斯看到了今天先進的地球外技術的潛在作用,最終甚至可以使那些阿波羅時代對月球生活的設想變成現實。他說:“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我們現在設想,未來的人類棲息地將被一系列機器人合作者和同伴佔據,這將有助於確保人類探險者有時間探索,而不是主要維護維持生命的設備和他們自己的身體健康,例如,每天進行大量鍛煉。”

21世紀的技術和美國宇航局新推出的2024年重返月球計劃可能意味著,吉南的夢想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停滯後,最終可能看到更多的科學在月球上發生。至於低重力翼服和穿越月球塵埃海洋的家庭巡洋艦,我們可能需要再等50年才會實現。 (騰訊科技審校/金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