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印度製造到自立印度,轉向保護主義的借口?

【寫在前面】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開來,全球化的產業鏈格局因此改變。剛在去年,印度超過英法躋身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不過,據IMF預測,印度經濟或在今年萎縮4.5%。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推出“疫情下的印度”系列,探究印度如何應對此次疫情的衝擊,以及在後疫情時代,印度在全球供應鏈中有何潛力與前景。

“疫情正在迫使印度自立。”

5月份,印度總理莫迪在發表國民講話時候,提出一個新目標:建設一個自給自足的印度。莫迪向全印度發言稱:“新冠病毒疫情導致世界崩潰,正在迫使印度自立。必須將這次危機變為商機”。

印度自3月底開始對全國13億人口啟動封城,疫情蔓延並未停止。截至7月4日,印度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64.8萬。至此,在實行86天最嚴封國令後,印度進入解封經濟第一階段。

全國75個主要城市停工停產,對印度經濟增長的衝擊或將史無前例。莫迪的第一個任期裡,印度都以7%以上的速度增長,2019年雖然降至5.3%,但這一年印度超過了英法躋身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僅次於德國。

疫情加速了全球供應鏈的轉向。經濟學人智庫(EIU)指出,從產業調整來看,變化加速最快的會是電子產品、醫藥保健和電商等行業,自動化生產的趨勢也將會加速。

印度能否把握住時機“自立”於全球供應鏈?這樣一個神奇又古老的國度“停擺”近三個月間發生了什麽?其未來又將如何改寫?

截至7月4日,印度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64.8萬。

86天最嚴封國令

29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13億人口。印度如此之高的人口密度一度牽動了全世界的神經,似乎全世界都在擔心這個不僅人口密度高、還有眾多貧民窟的神奇國度會成為新冠病毒下一個大暴發的震中。

印度全國“封城”自3月25日實施,要求印度民眾居家21天保持社交距離,交通運輸、經濟生產大規模暫停。當時印度全國的確診病例還不到200例。

印度作家巴塔查裡亞(A.K. Bhattacharya)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印度疫情控制得很好,印度及時從其他國家學到了防控經驗,且很快采取了封鎖措施。印度政府的舉措為印度人民有意識地防控病毒傳播贏得了時間。疫情期間,印度普通民眾在沒有任何強製措施的要求下紛紛遵守禁令,充分說明在遇到這樣的危機時,印度民眾與印度政府能夠面對這樣的挑戰。

但這一紙“封城令”成了數百萬印度農民工、日薪散工、小時工等群體的災難,由於公共交通停擺,成千上萬的移民選擇徒步回鄉,眾多流動人口因大規模聚集性的返鄉而困在了路途中。

成千上萬的印度移民選擇徒步回鄉

印度獨立經濟學者阿胡賈(Shobha Ahuja)生活在緊鄰新德里諾伊達(位於印度北方邦),她告訴澎湃新聞,北方邦政府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為移民提供安置點等,北方邦政府也在幫助滯留在邦內的打工者返回他們的家鄉,這些措施都能對滯留的打工者起到安撫作用。

莫莉是生活在南部城市班加羅爾的一名白領,她向澎湃新聞說,“封城”的最初幾周裡人們都很害怕,但政府允許售賣生活必需品的食品雜貨電商和藥品的運輸維持正常運轉,也保證了印度人民禁足期間的正常生活。

巴塔查裡亞評價說,儘管印度在鎖國期間多少存在一些問題,但總的來說,這次印度政府在疫情防控上的應對是充分的。相比於美國和歐洲的情況,印度要好得多。

40年來最嚴重衰退

2020年也是印度40年來第一次經歷經濟衰退。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6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相比4月預計的情況,印度經歷了更長時間的封鎖,經濟復甦更為緩慢,目前預測印度經濟2020年將收縮4.5%,4月時的預測為1.9%。

IMF預測印度經濟2020年將收縮4.5%,4月時的預測為1.9%。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日前還將印度的主權信用評級由此前的Baa2下調至Baa3(次垃圾級),穆迪的Baa3評級相當於標準普爾和惠譽國際的BBB-級別,也就是最低投資級別。

穆迪表示,印度的經濟增長和信用狀況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經出現惡化跡象,現在這些風險將變得更加明顯。這些風險可能會導致印度財政實力遭受比此前預估的更嚴重和更持久的削弱和侵蝕。

穆迪在報告中進一步指出:“相對於其經濟增長的潛力,印度還面臨著長期的經濟增長放緩、債務上升、債務承受能力進一步減弱以及部分金融體系持續承受壓力的風險。而這些都是印度的決策機構所需要遏製和減輕的風險挑戰。”

近兩個月的全面封鎖,讓13億印度人陷入停滯。

受新冠疫情采取的封鎖措施影響,印度4-5月份發電量暴跌。印度政府最新公布數據顯示,疫情封鎖期間印度發電量暴跌,4月下跌24%,5月下跌14.3%,工業和商業用電需求依然低迷。印度汽車銷售也受到重創。印度汽車整車廠今年4月的印度國內銷量為零,5月份共賣出了3萬6578輛汽車,和之前相比下降了85.5%,印度汽車市場前5個月一共賣出69萬輛。

根據印度經濟檢測中心的數據,印度失業率從2月的8%一路飆升至20%以上,僅4月就有1.22億人失業,其中有9130萬是個體小商人和勞工。

新德里安置點外的失業勞工

巴塔查裡亞向澎湃新聞分析稱,疫情無疑對印度大量的農民工造成了衝擊,這是疫情中受損最嚴重的群體。雖然印度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但這些工人要回歸就業還需要時間,這也會讓製造業受損。

疫情加速了全球供應鏈的轉向。

經濟學人智庫認為,亞洲2020年的經濟衰退趨勢非常明顯。出口型經濟體復甦將非常緩慢,最有潛力的國家會是越南、馬來西亞、印尼,這些國家的外貿環境比較好,將是產業鏈轉移的受益者。而發達經濟體包括日本和韓國,會進一步鼓勵本國企業回到本土生產核心戰略產品。他們需要保持整個產業鏈的穩定性以及在危機時期產業鏈的可靠性,會更為鼓勵本國企業回到自己的本土去生產。從產業調整來看,變化加速最快的會是電子產品、醫藥保健和電商等行業,自動化生產的趨勢也將會加速。

“印度製造”能否從此輪產業調整中把握住時機?

拿電子消費品行業來說,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夥人Didier Chenneveau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產業鏈的轉移對企業而言是長期的計劃,必須要考慮可行性,除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外,勞工法規、法制環境、基建水準、數字化程度等都是需要考慮的方面,需要逐個地考察各項標準。

從“印度製造”到“自立印度”

印度的防疫措施非常嚴格,莫迪也因此贏得較高的支持率,“自立印度”的講話後莫迪的支持率達到了空前的高峰。

為了應對經濟衰退,5月13日印度政府提出20兆盧比規模(大約人民幣1.9兆元)的經濟刺激計劃,該計劃相當於印度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0%,目標定位全球供應鏈。

莫迪稱,疫情危機改變了全球產業鏈格局,印度應該將危機轉化為機遇。自力更生是印度最好的出路。這些計劃將助力社會的多個領域的發展,從而提升印度產業的自立能力。而這背後是莫迪政府更深的經濟復甦計劃和成為世界工廠的野心。

早在2014年剛上任時,莫迪就不止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需要以出口製造、重基礎建設和城市化為導向的增長模式。在莫迪政府的經濟發展藍圖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振興印度的製造業。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的當口,印度看到了重塑勞動力市場的機會。印度政府希望以勞動法改革為契機,提高印度市場對外國投資的吸引力。

印度現有的勞動法多在剛獨立時期制定。例如根據1947年頒布的《勞資糾紛法》規定,員工數量超過100人的企業在裁員時,必須獲得政府的許可。而政府批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繁雜而苛刻的勞動法已然成為莫迪經濟改革大業中的絆腳石,但工會的反對和黨派鬥爭使得大刀闊斧的勞動力市場改革難度頗大。疫情恰好成了改革突破口。

5月莫迪的講話後,據不完全統計,印度共有10個邦陸續頒布勞工法修訂或豁免政策,其中5個邦將法定工作時長從8小時提高到11至12小時。人口逾2億的北方邦更是將一周工作時間從48小時延長到接近極限的72小時,並宣布未來三年內所有企業都可以不受工會和一系列勞工規則限制。

印度的人口優勢在於相對年輕的人口構成

然而,要充分釋放人口紅利,僅僅改革勞動法規還遠遠不夠。

巴塔查裡亞認為,印度的人口優勢在於相對年輕的人口構成,這也是印度工業化進程的主要驅動力。但要將人口優勢進一步轉化為人口紅利,印度還需要改善醫療和教育水準。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機制設計理論”的提出者之一埃裡克·馬斯金向澎湃新聞表示,儘管印度在新經濟和科技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但至今還沒有取得與中國相當的成績,主要原因在於在過去的20年中,印度的底層民眾並沒有享受到技術驅動型增長帶來的好處。這才是印度應該著重解決的問題。

保護主義的借口?

可是,疫情之後,印度原本就飽受詬病的營商環境,變得更為複雜。

經濟學人智庫指出,印度本身就是一個保護主義傾向非常強的內需驅動型經濟體。雖然莫迪政府合並了中央稅和地方稅,可從2018年推動的新的財政預算案開始,稅收力度隻增不減,預計印度在未來會進一步地走向保護主義。

經濟學人智庫認為,印度的保護主義會加重經濟衰退。

“自力更生”運動的內核是扶持本土製造業。為達成此目的,莫迪政府除了宣布推出土地、勞動力、流動性和法律體制等一系列新改革,培育本土市場和供應鏈體系,還祭出了“排外”新政。

4月17日,印度商工部突然修改了FDI(外商直接投資)政策中的第3.3.1條款,以防止疫情期間資產被投機性抄底收購為由,將所有直接或間接來自印度陸地鄰國的投資從之前大部分行業適用的“自動審批路徑”改為“政府審批路徑”,中國投資被納入到政府審批範疇。

這也意味著,在該政策調整下,所有來自中國自然人、中國公司或中國資本的直接或間接投資都須經印度央行、各行業相關政府部門以及內政部等部委的逐一批複後才能進入印度。

巴塔查裡亞認為,要將印度打造成一個更有吸引力的製造業中心,最關鍵的應該是要素市場改革,修訂破產法、改革間接稅,並引入貨物與服務稅,提供一個對投資者更為友好的生態。

世界銀行2019年公布的最新世界營商環境排名顯示,印度在190個國家中位列63位,與此前相比前進14位。中國的總體排名比上一年上升15位,名列第31名。而印度政府此前的目標是進入營商環境世界前50位。

顯然,“自立印度”政策走了“回頭路”。

印度過去很多非戰略重要領域投資不需要審查,而現在頒布的“外資新政”對所有外來投資都要審查。同時印度政府提供了很多政策吸引外國企業把供應鏈遷出中國,在印度設廠。這樣可以達到所謂“自立印度”,讓所有印度銷售的商品都在印度生產的目的。

印度政府於6月2日啟動了一項價值66.5億美元的手機行業振興計劃,旨在提振本國電子製造業。該計劃首先面向全球5家智能手機制造商,鼓勵他們投建或擴大在印度國內的智能手機生產線。目前,印度已經是世界第二大手機制造國,推出這一計劃的目的似乎非常明顯,就是要超越中國。此外,印度還將為電子製造企業提供易用的配套設施。

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夥人Didier Chenneveau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疫情前麥肯錫就為客戶提供了“China plus one”(中國+1)計劃,即供應商要有除了中國之外的選項。印度可以是一個選擇,越南、馬來西亞和東歐也是可以考慮的選項。總體而言還是需要看當地整體的生態系統,對有些地方來說建立起一個生態很困難。 而現在的事態也是動態的,疫情會促使各個政府作出調整。

印度針對性地對中國采取多項限制政策,除了封禁中國59款APP,印度開始在經濟政策上進一步限制中國。

據“每日汽車”報導,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近日叫停了三筆來自中國的投資,包括長城與北汽福田兩家汽車製造商在印度的項目。

據《印度快報》報導,日前印度國家公路管理局取消了一家中國公司在“德裡至孟買走廊”其中一段公路項目的競標資格。

印度電信部7月1日正式取消了3月23日的4G網絡安裝、規劃、測試和維護招標,並且已決定禁止中國電信供應商參與新的招標。

“自立印度”,莫迪政府能如願嗎?

惠譽評級印度企業評級部聯席董事Snehdeep Bohra對澎湃新聞直言,印度市場有很多結構性缺陷,不僅嚴重依賴能源出口,而且一直以來是以本國為主的經濟模式。印度的私有化進程1991年才開始,儘管取得了相當的進展,但是在民主制度下改革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印度還需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修訂勞動法、土地法規,提供對投資者更友好稅制,以吸引更多的全球投資者。這將對印度在全球供應鏈中躍升至重要的位置很關鍵。

(實習生李彥萱對此文亦有貢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