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癌症人數逐年增長,別再忽視這些癌前徵兆和篩查方法!

· 癌情洶湧·逐年增長 ·

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負責全國腫瘤登記數據收集、質量控制、匯總、分析及發布工作。

▲由於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一般滯後3年,本次報告發布數據為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匯總全國腫瘤登記處2015年登記資料

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2014年為每分鐘7人確診)。與歷史數據相比,癌症負擔呈持續上升態勢。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按區域劃分:城裡人要比農村人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要高!

惡性腫瘤(癌症)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中國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死亡均呈持續上升態勢,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防控形勢嚴峻。

▲按性別劃分:男性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比女性都要高!

據估計,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死亡例數約為233.8萬例,其中男性約為148.0萬例,女性約為85.8萬例。

▲按性別劃分十大癌症發病率

男性發病首位為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52.0萬,其他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胃癌、肝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等,前10位惡性腫瘤發病約佔男性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82.20%。女性發病首位為乳腺癌,每年發病約為30.4萬,其他主要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和胃癌等,女性前10位惡性腫瘤發病約佔女性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79.10%。

▲按性別劃分十大癌症死亡率

按死亡人數順位排序肺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第1位,2015年我國因肺癌死亡人數約為63.1萬例,死亡率為45.87/10萬,中標率為28.16/10萬。其他主要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依次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等,前10位惡性腫瘤死亡約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83.00%。死亡排名前十的疾病與發病率排名前十名的疾病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這是由於不同癌症的生存率概率存在明顯差異的問題,例如甲狀腺癌發病率排名前十,但是死亡率相對較低。

年齡別死亡率變化趨勢和發病相似,隨年皊增加逐漸上升。男性的年齡別死亡率高於女性。0~39歲人群中,男性年齡別死亡率略高於女性。40歲及以上人群中,同年齡組男性與女性死亡率的差異隨年齡的増加而顯著增大。城鄉人群的年齡別死亡率變化趨勢相似。除0~4歲和75歲及以上年齡組農村男性死亡率低於城市男性,其他年齡組農村男性死亡率高於城市男性。20-74歲年齡組農村女性死亡率高於城市女性,其他年齡組城市女性死亡率高於農村女性。

· 國家高度重視·媒體熱切關注·

今年3月,國家領導在作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特別指出——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這是國家層面再一次對癌症防治提出了要求!為了自身健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高度重視起來!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主管的兩大媒體《健康時報》和《生命時報》高頻率的發布癌症相關資訊

· 致癌因素與高危人群 ·

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赫捷院士和陳萬青教授在《柳葉刀·全球健康》發布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指出在中國癌症發病高危因素主要歸納為5類(23種)。

1

行為因素:5種

分別是:吸煙、二手煙、飲酒、熬夜、缺乏鍛煉。

2

飲食因素:7種

分別是:水果攝入低、蔬菜攝入低、膳食纖維和鈣攝入不足;紅肉、深加工肉類和鹽漬食品食用過多。

3

代謝因素:2種

分別是:體重超重、糖尿病。

4

環境因素:2種

分別是:PM2.5汙染、紫外線異塵餘生。

5

感染因素:8種

分別是:幽門螺桿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人類皰疹病毒(EB病毒)、人乳頭瘤病毒(HPV)、華支睾吸蟲、人類皰疹病毒8型(HHV-8)

這份研究使用了中國大陸31個省2014年成人癌症死亡率數據,共納入了23種被國際癌症研究署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確定的常見致癌因素。研究結果顯示:

在20歲及以上成人中,每年有103.6萬人死於上述23種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種癌症,佔全部20歲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數(約為229萬人)的45.2%。換句話說,只要防控好這23種致癌因素,中國每年超過100萬人可避免死於癌症

· 癌前病變·不容忽視 ·

癌症的發生也是緩慢進行的,一般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癌」三個階段。

其中,「癌前病變」是由良性病變到惡性病變的中間階段,是一種可逆的狀態。

1

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

胃癌發展有一個大致的過程:

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屬於癌前病變或癌前狀態,癌變的風險相對增高;當胃黏膜出現上皮不典型增生、腸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腸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變的表現。

胃黏膜表面明顯不平,且顏色是紅白相間,但以白色為主

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癥狀:多為上腹痛、腹脹、腹部不適、食欲不振等。

慢性萎縮性胃炎通過胃鏡及黏膜活檢可以確診,只要在慢性期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通常不會癌變。

2

腺瘤性腸息肉→腸癌

腸息肉有很多類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尤其是直徑大於2cm的,癌變的機會較高。

據悉,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一般從息肉到癌變,平均要5~15年。在這階段,通過腸鏡進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腸癌的發生。

3

肺結節:不典型腺瘤樣增生→肺癌

中國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國。而肺結節中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其中,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根據臨床對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結節觀察發現,肺部結節直徑小於0.5厘米,惡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約在1%以內;0.5~1厘米時,惡性可能性為6%~28%;直徑>2厘米的肺結節惡性概率達到64%~82%;直徑>3厘米的肺結節,90%~95%為惡性。

4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發展要經過:

正常乳腺導管內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單純的乳腺增生症並不發生癌變,如果導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則可能為癌前病變。一般將乳腺組織非典型增生、導管內乳頭狀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視為乳腺癌的癌前病變。

5

肝硬化→肝癌

國際癌症研究署發布的全球惡性腫瘤疾病發病報告中(GLOBOCAN2012),2012年世界約有 782 000 例新發肝癌病例,中國新發肝癌佔 50.5%。

中國肝癌發生存在一個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如果有B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礎,則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學發現可疑佔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則可能是出現癌變。

6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宮頸癌

宮頸上皮細胞在HPV持續感染後,可從發生非典型增生再轉變為癌變,這個時間可長達10年或更長時間。

其中,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也就是常說的宮頸癌前病變,分為一、二、三級別,級別越高越容易癌變,而級別越低越好治療。

要注意!性交、婦科檢查後有少量陰道出血的現象就是接觸性出血,有可能是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癥狀。

7

交界痣→黑色素瘤

交界痣多長在手掌、足蹠、外陰部等易摩擦部位,與其他痣相比癌變可能性高。

一旦發現痣的形狀不規則,邊界模糊,顏色深淺不一,出現暈開或者體積慢慢增大,皮膚出現輕微隆起或變厚時,就要及時就診。

8

黏膜白斑→癌症

黏膜白斑是一種上皮異常增生的癌前損害特徵,常見的有口腔、食管、陰莖、外陰和宮頸處的白斑等。

·預防關鍵:癌症早篩·

癌前病變其實是一種病理學的診斷,它是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可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癌前病變是個可控甚至可逆的狀態。

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所以,在我們身體出現癌前病變時,如果我們懂得及時「剎車」乾預,就可以避免癌症的發生,而這,也是癌症的最後一道防線!

除了醫院的常規檢查,必要時還應運用生物科技進行超早期篩查!

2018年,中生健康產業集團旗下香港中生科技(CBT)引進了大中華區唯一根據臨檢資質設計的SIMOA單分子液體活檢技術平台(現更名為:SMLB Single Molecule Liquid Biopsy技術),讓以前幾乎測不到或者極低含量的蛋白標誌物實現了被檢測到的可能 ,解決一些迫在眉睫的檢測難題。

超高靈敏度的蛋白檢測手段可以幫助實現癌症、感染性疾病、免疫炎症反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早期檢測,開發新的生物標誌物用於體外診斷和伴隨診斷,為目前提倡的治未病貢獻一份力量,真正有效的幫助更多國民遠離重大疾病的困擾。

本次產博會,中生健康展示了這定義下一個十年的醫療檢測技術,並且推出首期健康惠民的檢測套餐。

癌症早篩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有家族遺傳史或不良習慣的人士!但一定要選擇正規有資質的機構,另外腫瘤蛋白標誌物的檢測很關鍵,可以更早預知進展!

· 預防大於治·及時儲存保障·

根據醫學報導:99%的疾病都與免疫功能失調有關免疫力的關鍵在於自身免疫細胞的數量與活性。

然而,免疫細胞是易耗品日本東京理科大學免疫學教授安部良教授表示:「讓免疫力下降的最大原因,就是年齡的增加」。

這也是為什麼癌症、傳染病及慢病大多伴隨著老化而來。因為一旦人體的免疫力在20歲到達巔峰後,便隨著年齡老化而逐漸走下坡,當40歲時,免疫力只有巔峰時的1/2。到了70歲,只剩下巔峰期的1/10。

如果在年輕時有太多不良習慣「肆意揮霍」,身體裡「最好的醫生」將更快地棄你遠去。為此,在你身體健康時,應儘早把自己年輕活力的免疫細胞存起來,給自己及家人儲存健康保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